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出自哪,是什麼意思,簡單說,謝謝

時間 2022-02-14 00:50:11

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的這首《天真的預言》

翻譯過來,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詩句: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樹一菩提,

一葉一如來。

天真的預言,

參悟千年的偈語。

意思是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

2樓:依憑墨水

華嚴經要義: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

1. 科學式解答:

佛教認為一粒沙可見三千大世界,現在科學叫做宇宙全息論;佛教認為人可以修出百千萬化身,科技現在可以有初級的所謂「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學對物的最基本組成物質的認識,曾經認為它是原子,後來又認為是粒子,再後來又認為是質子等等,事實上等於是說現在最前端的認識也是不徹底的,而佛教早在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無量光年前就認為「萬物無自性、無本質」!乙個字——空,說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學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2. 文學式解答

了悟子注:

樹葉間容納宇宙,花瓣裡別有洞天,果然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非親臨其境,道不得此語!

3. 南懷瑾師簡說:

「華嚴經」的重點是講「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這也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4. 《俗語佛源》:

〔花花世界〕佛教關於「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業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卷上謂:

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生俗語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源於此。

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俗語花花之界源於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

如《說岳全傳》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奪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

「中界便是今日大眾所住的花花世界。」(李明權)

5. 可以看我國華嚴宗創始人杜順大師的解說:

華嚴一乘十玄門

大唐終南太一山至相寺釋智儼撰

承杜順和尚說

明一乘緣起自體法界義者。不同大乘二乘緣起。但能離執常斷諸過等。

此宗不爾。一即一切無過不離。無法不同也。

今且就此華嚴一部經宗。通明法界緣起。不過自體因之與果。

所言因者。謂方便緣修體窮位滿。即普賢是也。

所言果者。謂自體究竟寂滅圓果。十佛境界一即一切。

謂十佛世界海及離世間品。明十佛義是也。問文殊亦是因。

人何故但言普賢是其因人耶。答雖復始起發於妙慧。圓滿在於稱周。

是故隱於文殊。獨言普賢也。亦可。

文殊普賢據其始終。通明緣起也。今辨此因果二門者。

圓果絕於說相。所以不可以言說而辨。因即明其方便緣修。

是故略辨也。問不思議法品等亦明果德。何故得於因門說耶。

答此等雖是果德。對緣以辨果。非是究竟圓寂之果。

是故與因同一會說也。今約教就自體相。辨緣起者於中有二。

一者舉譬辨成於法。二者辨法會通於理。所言舉譬辨者。

如夜摩天會菩薩雲集品說雲。譬如數十法增一。至無量。

皆悉是本數智慧型故差別也。今舉此十數為譬者。復有二門。

一異體門。二同體門。就異體門中復有三。

一者一中多多中一。如經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

展轉生非實。智者無所畏。此約相說也。

二者一即多多即一。如第七住經云。一即是多多即一。

義味寂滅悉平等。遠離一異顛倒相。是名菩薩不退住。

此即約理說也。今約十數明一中多多中一者。若順數從一至十向上去。

若逆數從十至一向下來。如一者一緣成故。一中即有十。

所以一成故。若無十一即不成。無性緣成故。

一中即有十。所以一成故。二三四等一切皆成也。

若一住自性十即不成。十若不成一亦不成也。問既其各各無性何得成其一多耶。

答此由法界實德緣起力用普賢境界相應。所以一多常成不增不減也。如維摩經云。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又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也。

問此門攝法界。為盡為不盡耶。答亦有盡義。

亦無盡義。何者十中一即是盡。一中十具說即無盡也。

又復知。一中等皆具盡不盡義也。次明一即多多即一者。

還同前門中向上去向下來也。如似一即十緣成故。若一非十十不成也。

從上向下來亦如是。十即一緣成故。若十非一一不成也。

問何但一不成十亦不成。答如柱若非舍爾時則無捨。若有舍亦有柱。

即以柱即捨故有舍復有柱。一即十十即一故。成一復成十也。

問若一即十此乃無有十。那得言一之與十。乃言以即故得成耶。

答一即十即非一者。非是情謂一。所謂緣成一。

緣成一者非是情謂一故。故經云。一亦不為一為欲破諸數。

淺智者著諸法。見一以為一也。問前明一中十。

此明一即十。有何別耶。答前明一中十者。

離一無有十而十非是一。若此明一即十者。離一無有十。

而十即是一緣成故。問若一多要待緣成者。為是同時為是先後耶。

答緣成故常同時而先後。所以然者一即十十即一故常同時。而向上去向下來故有前後也。

問既有明先後去來。即是有增減。何名不動本相耶。

答雖先後去來而常不動故。經云。不來相而來也。

如一即多而不動一相。如此一相亦非情謂一。多亦如是。

雖多即一而不壞多相。亦非情謂多。問此之一多既是緣成不同情謂者。

為是本來有此一多。為是始有耶。答今本有不有者。

為欲就智辨本有。為自就一多體辨耶。若自就一多體辨不論智者。

體即息諸論道。同於究竟圓果離說相故。今若辨一多者約智說也。

如經云智慧型差別故。又雲智者無所畏。故約智說一多也。

問若約智故其本有者。以智照故本有。答如室中空。

開門見時此空即是本有。如涅盤經見佛性已即非三世攝。問亦得是始有以不。

答見時如言有。不見不言有故亦名始有。問若一多之體由智照故。

即通本有及本不有者。此智照時得通有照不照以不。答本有故智即非照。

本不有故由智。故照明知亦通照不照。一切諸法例如此也

二明同體門者還如前門。相似還明一中多多中一。一即多多即一。

今就一中門說者。還明向上去向下來。其中逆順各具十門。

今略舉其始終。約十一而說者。如似一中十緣成故。

若無十一不成二三亦如是。十即一亦如是。問此同體門中。

與前異體門中有何別耶。答前異門言一中十者。以望後九故名一中十。

此門言一中十者。即一中有九故言一中十也。問若一中即有九者。

此與前異體門一即十有何別耶。答此中言一有九者。有於自體九而一不是九。

若前別體門說者一即是彼異體。十等而十不離一。問一中既自有九者應非緣成義。

答若非緣成豈得有九耶。問一體云何得有九。答若無九即無一。

次明同體門中一即十者。還言一者一緣成故一即十。何以故若十非一一不成故。

一即十既爾。一即二三亦然。逆順各十門亦然。

問此中言自體一即十者。與前同。體一中十有何別耶。

答前明同體中有十而一非是十。此明一即十而一即是十以為異也。問此明一體即十。

為攝法盡以不。答隨智差別故亦盡亦不盡。何者如一若攝十即名為盡。

若具說即無盡。問為自門無盡。為攝餘門亦無盡耶。

答一無盡餘所無盡。若余不盡一亦不盡。若成一一切即成。

若不成一一切不成。是故此攝法即無盡。復無盡成一之義。

於三四義由若虛空。即是盡更不攝餘。故名無盡故亦攝盡不盡也。

問既言一即攝盡者。為只攝一中十亦攝他處十。答攝他十亦有盡不盡義。

何以故離他無自故。一攝他處即無盡而成一之義。他處十義如虛空故有盡。

上明舉十數為譬說竟

簡潔的說就是「以微知著」,隱含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意思。

我所知道的原句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我認為這一句已經足夠表達了。那首詩翻來覆去反倒覺得羅嗦了。

「審堂下之陰,可知日月之行」,萬物所蘊含的道理是一樣的,只要了解並掌握這些道理,就可以從區域性了解到整體,從細微推斷出廣大。

禪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的理解,就是即使一朵花裡也有乙個世界,一片葉子裡也包涵一種智慧型。佛教藉此來說明世間雖小,但是要學會以小見大,不要被「小」所束縛,要從中見到大的境界。

這句話是源自《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想告訴世人世間之事如此之小,不可執迷於其表面,應看到其中所含的大。

這與莊子的蝸角之爭有相似之處,即超脫於紅塵之外,內心不被外物所迷。

話中既有佛教的逃避現實的遁詞,也有積極的一面,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4樓:牧浩瀚空雄

簡潔的說就是「以微知著」,隱含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意思。

我所知道的原句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我認為這一句已經足夠表達了。那首詩翻來覆去反倒覺得羅嗦了。

「審堂下之陰,可知日月之行」,萬物所蘊含的道理是一樣的,只要了解並掌握這些道理,就可以從區域性了解到整體,從細微推斷出廣大。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一世界是指:

無論是時間或空間,只要有意念它就是你的自己世界,世界大、小與自己的思想有關,就看你是怎麼想的了,人需要活在凡俗的世界,而心靈的結晶卻活在整個空間。

一葉一如來是指:

只要你誠心修佛,那你就是如來佛祖,人人修佛,人人都是佛祖。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佛和我們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一念之間。

6樓:匿名使用者

拆開來看,花 葉 世界 如來 ,知道了不,先說明花和葉的關係,這樣一來讓大家認識到世界和如來(佛)的聯絡。

7樓:煩惱即菩提

大世界中套小世界,世界上一切的本體是如來。

8樓:匿名使用者

萬物皆有佛性,每一微觀生命放大來看都是乙個小宇宙觀!

9樓:匿名使用者

圍觀世界也充滿著智慧型。

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什麼意思,出自**?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的一首《天真的預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樹一菩提,

一葉一如來。

天真的預言,

參悟千年的偈語 意思是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雖然都是很平凡的事物,卻代表了全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_^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怎麼理解

準提法網路學院 阿彌陀佛。這句話出自 華嚴經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朵花都是一個世界,每一片樹葉都是一處如來法性。一塵中有難思剎,一剎中有難思佛,處處是佛性,處處是菩提,這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這個解釋你借鑑下 華嚴經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種誰還有完整的句子,我很想要,拜託了,還有,是一葉一如來還是一葉一菩提

佛教分禪宗,淨宗,藏宗,但最終都是為悟出自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悟禪的俗語,是禪師從華嚴經悟出的經典句子。出自 俗語佛源 梵網經 卷上。華嚴經講的是,這個世界是完美的,缺陷也是一種美,至真 至善 至美 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 華業經 說 佛土生五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什麼意思啊!

漂泊的飯盒 啊啊,這是化用 佛典 而來。傳說 佛陀 即釋迦摩尼 在靈山,眾人向他求法。佛不說話,只拿起一朵花給大家看。眾 不解,唯有迦葉尊者 即 摩訶迦葉 佛陀十大 之首,為禪宗第一代祖師 破顏微笑,因為只有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後來他進入了 極樂世界 成為釋迦摩尼的 人,佛在涅槃前說 我涅槃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