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80字

時間 2021-10-20 20:27:07

1樓:匿名使用者

寫讀後感的要訣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覆想,反覆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絡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

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絡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乙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

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乙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

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2樓:逮水

說到孟子,我們還會想起「孔孟之道」,他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使後世將其與孔子並稱為「孔孟」,且稱其為「亞聖」. 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孟母管束甚嚴,給後世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千古美談,成為母教之典範.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一起著書.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論語孟子讀後感5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

《孟子》的讀後感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後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裡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裡,其中有乙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交友不能看這個人的財產和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讓你學習,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這本書裡還有乙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這個故事裡講的是仁義,這個經常聽到的詞,在孟子看來,就好像良好的種子一樣,種下去以後生根發芽,耐心呵護,最終使之成熟收穫。如果種下去了,但沒有收穫,那和雜草沒什麼區別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每個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標,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廢,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通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2

4樓:羽思寐幻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那裡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乙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我的思想。

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道不一樣,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乙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乙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乙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

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乙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這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這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十分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能夠說是盡到孝了。」那裡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一樣。

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我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帶給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麼其中必定有能夠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好處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乙個廣泛的道理:

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必須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

在這個近80人的班群眾裡,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用心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務必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乙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

人。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我,努力實踐,完善自我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禮貌、昌盛、禮儀之邦。

國學讀後感國學(《茶經孝經孟子爾雅》)四

求書 請問可有適合朗讀背誦的國學書籍版本? 不知道中華書局的那套經典藏書系列你喜歡不。一段一段的。每段下面有注釋,錯誤很少。 留郵箱吧,我發給黃帝內經。經典國學書籍有哪些? 經部十三經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儀禮 其他四書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

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高爾基的 童年 讀後感 800字

是阿廖沙喪父,不是高爾基,這是高爾基寫的,但是不能說是高爾基喪父,只能是阿廖沙 妖狐獸九尾狐獸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們無憂無慮的成長著,享受著父母長輩對我們的精心呵護與寵愛,快樂地度過了童年中的每一天。我想,名家的童年一定要比我們還幸福,要不然怎麼會這樣有成就呢?可是當我...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800字以上

故事梗概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 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兩根故事線,一大家子人的悲歡離合,就這樣交織重疊地,從作者筆下娓娓流出。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霍達用穿插的筆法,寫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為我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