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對性別的影響,中國文化是如何影響性別差異的

時間 2021-09-08 14:24:30

1樓:假面

性別文化與社會問題是相互關聯的,落後的性別文化會導致很對社會問題的出現,所以我們應該倡導先進的性別文化。

而先進的性別文化其核心價值在於男女平等,也就是要實現男女之間的尊嚴和價值平等,權利,機會和責任平等,這種男女平等是指社會性別而非生理性別。在我國男女平等也成為了一項基本國策,有觀念意識上升為國家意志,可見國家充分尊重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由社會意識形態構成的,是以社會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觀念體系的基本結構。社會意識形態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觀念體系。

2樓:魂歸夢見你

社會性別,指的是一切社會認為適合於女孩和男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身份者的角色、行為、活動、屬性和機會,以及男性之間、女性之間、非二元身份者之間和不同性別之間的關係[1][2][3]。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社會性別的概念不斷髮展,亦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與生理性別不同,社會性別不是由***官決定的,而是社會建構的,是人通過社會化過程而習得的。社會性別是多元的,除男性、女性外,還有其他社會性別。

每個人的社會性別認同亦有所不同,並且可能與其被指派性別不一致[2]。社會性別角色,是社會文化期望某一社會性別擔當的角色;但僅因為一個人是屬於某個社會性別群體,而認定其具有某些特定的屬性、特點或角色,則會形成對某一社會性別的刻板印象[4][5]。

性別平等和社會性別主流化是與社會性別緊密相關的兩大重要議題。今天,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仍較普遍[6][7]。“實現性別平等”是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為達到目標,需要引入社會性別主流化策略[8][9]。

我國部分教育類檔案主要從性心理健康和預防**害兩方面呈現社會性別主題;另外,《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3年)》也把社會性別觀點納入教育方面的策略措施中[10]。社會性別也是全面性教育的基本概念之一。學習者不僅需要理解社會性別及其相關概念的定義,還需要了解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及他人的社會性別身份、性別平等的重要性、社會性別偏見以及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帶來的消極影響等[11]。

中文名社會性別

外文名gender

快速導航

歷史沿革

不同文化中的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認同

性別不安

社會性別角色

社會性別刻板印象

相關議題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全面性教育中社會性別的相關教學內容

典型案例

相關影片

定義社會性別,指的是一切社會認為適合於女孩和男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身份者的角色、行為、活動、屬性和機會,以及男性之間、女性之間、非二元身份者之間和不同性別之間的關係[1] [2] [3] 。

英文中“gender”一詞的意思包括“與某一性別的特別相關的行為的、文化的或和心理的特點[12] 。”聯合國及其下屬的世界衛生組織對社會性別亦有明確定義,即社會認為適合於男孩和女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身份者的角色、行為、活動、屬性和機會,以及各性別群體內部和不同性別群體之間的關係[1] [2] [3] [13] 。

歷史沿革

過去,英文中用以表示“社會性別”的“gender”一詞主要指語法上的性,例如在某些語言中,名詞有陰性、陽性和中性之分。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該詞的使用很少見於其他領域[12] [14] 。

在2023年出版的著作《第二性》(the second ***)中,法國作家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寫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把生理上的性別與後天逐漸獲得的性別身份區分開來,社會性別概念初露端倪[15] [16] [17] 。2023年,紐西蘭心理學家和性學家約翰·莫尼(john money)提出了“性別角色(gender role)”概念,即“被用於表示一個人所說的或所做的、顯示他或她本身的身份是男孩或男人、女孩或女人的所有東西”[18] 。莫尼認為性別角色是個人在童年時習得婦女的,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同[12] 。

2023年,美國精神病學教授斯托勒(robert j. stoller)和美國精神病學家格林森(r. r.

greenson)引入“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一詞,後者將其定義為個人關於屬於某一生理性別中的一員的感受;2023年,斯托勒區分開生理上的性(***)和社會意義上的性別(gender),後來於2023年表示,“性別認同開始於自覺或不自覺地認識和意識到個人屬於一類生理性別而非另一類”,而“性別角色是個人在社會中公開展現的行為,是個人扮演特別是與其他人一起扮演的角色”。

3樓:包易戎

今天有幸參加廣西自治區婦聯主席關於先進性別文化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專題報告,從中自己受益良多,特別是拓寬了知識視野。瞭解到 :性別文化是社會對男性、女性及其相互關係的觀點和看法,以及與之適應的性別規範和組織結構。

依據人類性別關係的性質,我們可以將人類性別文化分為平等型和不平等型。平等型性別文化是先進的性別文化,不平等型性別文化是落後的性別文化。不平等的性別關係,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與女性地位高於男性地位相適應的性別文化,另一種是與男性地位高於女性相適應的性別文化。

對於婦聯主席講到的性別文化與社會問題是相互關聯的,落後的性別文化會導致很對社會問題的出現,所以我們應該倡導先進的性別文化。而先進的性別文化其核心價值在於男女平等,也就是要實現男女之間的尊嚴和價值平等,權利,機會和責任平等,這種男女平等是指社會性別而非生理性別。在我國男女平等也成為了一項基本國策,有觀念意識上升為國家意志,可見國家充分尊重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王主席重點向我們講述了我們大學生是先進性別文化的建設者和踐行者,教導我們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從而樹立相應合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婚戀觀。我認為這次講座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瞭解了性別文化,對於今後生活有了很多的指引。

參加完這次講座,我想,性別文化傳進了大學校園,並且老師在講授時也可大膽地講述,把一些需要講的關於性的知識都能表達出來,我想這對我們大學生應該很有效,可當前除了大學生,陷入這種困境的初中,高中生佔很大比例,比如在我身邊就有很多的例子,同學甚至是比我小很多的女孩都是初中畢業,沒讀完高中就懷孕生子或是墮胎,完全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我想這些學生只是對性別文化知之甚少,處於衝動好奇的青春期,完全沒有自控能力,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清醒的認識,就這樣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所以我想能不能讓性別文化提前走 入校園,挽救更多學生?

4樓:渴侯含巧

社會發展其實就是一個動力系統,這個動力系統既有橫向運動,也有縱向運動,具體而言,橫向運動就是社會的內部對外部環境的影響,而縱向運動是指社會內部不同形態的更替。因此,社會文化變遷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社會文化變遷又反作用於社會發展,對社會發展造成各個方面的影響。

一、社會文化變遷的概念和機制結果

所謂社會文化變遷,是指族群文化因為不同族群之間的接觸,或者族群社會內部的發展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引起社會文化變遷的原因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社會外部環境的衝擊,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變化,另一部分則是社會內部的改變。

通常情況下,社會文化變遷引發的機制結果主要有四種型別:

一是引發創新。社會文化變遷帶來的創新主要包括髮現與發明兩個部分;

二是引發傳播。社會文化變遷帶來的傳播主要是文化傳播的整合過程,傳播方式分為刺激傳播、間接傳播和直接傳播三種型別;

三是引發涵化。社會文化變遷帶來的涵化會有三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接受,第二種是抗拒,第三種是適應,也稱融合;

四是引發文化的進化。主要包括特殊進化和一般進化。

總而言之,社會文化變遷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僅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還對外來文化有所吸收。

二、社會文化變遷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社會文化變遷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民價值觀的變化三個方面。

(一)社會文化變遷對社會生產方式的影響

所謂生產方式,就是指對滿足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材料進行取得的方式,以及生產過程中人與人、自然之間的關係體系。社會文化變遷對社會生產方式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社會文化的變遷必然對社會生產方式的產業結構造成影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所佔據的比例也會隨著文化變遷而有所改變,經濟結構也會由單一走向複雜,一般情況下,產業結構的變化都是又低階結構轉向高階結構。

二是對勞動方式的影響。生產方式不僅決定了社會的生產發展水平,還決定了社會公眾的勞動方式,社會文化的變遷,必然會造成社會各行各業收入的變化,進而改變大眾的職業分配和勞動方式。

中國文化是如何影響性別差異的

佛教對中國文化有哪些影響,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溫柔歷史故事 佛教影響了中國文化?從唐代幾位詩人,留下的詩文中就可以看出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胡楊小豹子 在以下三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一 思想 中國哲學思想,萌芽於周,而盛於戰國。戰國時代,諸子爭鳴,各倡其說,使中國哲學思想,極盛一時。漢朝,則唯有孔老,後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為一尊,故道教日...

中國文化是怎樣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軟實力是怎樣影響世界的

轉身花開半夏 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如何把經濟力量 政治力量轉化為文化力量,如何把對國際社會的經濟影響 政治影響轉化為文化影響。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這會對實現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起到助推作用。做到這一點...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李明道秀仁 佛教傳入中國,除了對中國文學思想等有直接間接影響外,從不參預政治活動,但對社會風尚習慣,卻有潛移默化之功。最重要的是對人生觀的改善,以及對孝道的擴充套件。而且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和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佛教文化遺產。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