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寡人之於國也

時間 2021-09-01 20:22:59

1樓:檻笙籬罅

《寡人之於國也》記載的就是孟子與梁惠王的一次耐人尋味的對話。對話是由梁惠王的「疑惑」而引起的。梁惠王自以為對國家的治理已十分「盡心」,他的「盡心」,具體表現在「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儘管鄰國之政不及他如此「用心」,可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梁惠王是有野心的,他所採取的「移民移粟」的措施,是渴望能藉此增加兵員,提公升軍隊的戰鬥力,以實施其問鼎於天下的政治目的。

孟子深諳其人,「王好戰」的快人快語,一下就點中梁惠王的要害之處,揭露出他所謂的「移民移粟」的虛假性。「請以戰喻」,孟子沒有直接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而是以梁惠王熟悉的戰事設喻。顯然,孟子所設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之喻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是孟子有意設定的乙個圈套,誘使梁惠王不自覺地鑽進去,從而以子之矛攻之盾,而且還寄託了特殊的寓意。

那就是梁惠王所謂的「盡心」與「鄰國之政」的不「用心」,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只是形式上和數目上的不同而已。這也就暗示了「民不加多」的根本原因。「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就是一種必然了

所以說是「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而不是「王如知此,則有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咯

2樓:一餉貪歡

因為孟子有打比方的方法去套問梁惠王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認識,而梁惠王的看法和認識正好和孟子的一致,也符合大多數人的看法。得到梁惠王的這個認識後,孟子的話鋒一轉,談到了國家大事,指出梁惠王現在的做法正和自己的認識背道而馳。所以,在話鋒轉移時,孟子說了一句: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樓:凡塵飛鳥

這話原意翻譯過來

大王您如果知道是這樣的道理,那麼就不要希望人民比鄰國多了你看,這話很簡單,你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做不到那樣的仁政,怎麼能希望你的人民比別的國家多呢?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努力學習成績就會好。那麼小夥子,你知道這個道理,可是為什麼你上學時候還是有的科目不夠好呢?——因為你知道了,但是未必就能夠去做到。

4樓:一直想睡覺

你聯絡上下文 孟子說梁王所做的只是一般的 沒有達到仁的要求 所以才無望。。

5樓:諾丁山子爵

簡單的說 整篇文章在暗暗的告誡梁王 你說的自己優秀事蹟和你沒有解決的問題來比還差的很遠

委婉的批評了梁王對自己的行為自視過高

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反問:

梁王你如果知道這些的話(這些你做的不足的地方),就不會妄想自己的國民多於鄰國了。

6樓:風蕭蕭兮刀筆吏

問這樣的問題,證明你沒讀完,不夠認真。

7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諷刺梁惠王在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那些所謂的「移民移粟」不過是比鄰國少跑了五十步而已,為君的本質是一樣的,所以無望民之多鄰國也

8樓:暗夜書香

梁惠王的做法是五十步笑百步

寡人之於國也 翻譯

9樓:阿笑的_夢想

寡人之於國也 譯文bai

梁惠王說:「du我對國家zhi的治理,很盡dao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專南發生災荒,就屬

把那裡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想我這樣盡心盡力的。

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孝悌之道翻譯為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道理。

孝:孝敬父母;

悌:尊敬兄長。

寡人之於國也的詞類活用

11樓:匿名使用者

名詞作動詞

1、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擊鼓進軍。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響戰鼓。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

3、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歸順。

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4、樹之以桑:一般「樹」是名詞,在此活用做動詞:種植。

樹之以桑:種上桑樹。

5、王無罪歲:「罪」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

王無罪歲: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

動詞作名詞

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

形容詞作動詞

7、謹庠序之教: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

謹庠序之教: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

動詞的使動用法

8、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就把那裡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

12樓:清風橫笛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

【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樹之以桑】

一般「樹」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種植

【王無罪歲】

一般「罪」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請以戰喻】

一般「戰」是戰鬥(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戰爭【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謹庠序之教】

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

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

《寡人之於國也》的原文以及譯文

13樓:小松部落格

寡人抄之於

國也 選自《孟子》襲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於國也」中「之」「於」是什麼用法

孟子寡人之於國也原文及翻譯,寡人之於國也 翻譯

今天綠色廢料 我對於國家,寡人是對我的謙稱 生活達人小黃老師 這篇文章寫孟子同梁惠王的談話。當時各國為了要增產糧食和擴充兵員,都苦於勞動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鄰國爭奪百姓,採取了自以為 盡心 的措施,可是目的並沒有達到。孟子抓住了這個矛盾,指出梁惠王的 盡心 並不能使百姓歸順,同時提出自己的主張,只...

求《寡人之於國也》讀後感,求《寡人之於國也》的原文及翻譯

蒼生之生,在我心兮 從 寡人之於國也 看孟子的人文關懷 戰國時期,一段流離的苦難歲月。皇族,士人,武夫,書生,無不為一己生存,用盡心機,費用口舌。茫茫中原,處處是無助的流民,隨戰事四處奔波,飢餓 寒冷 疾病 惶恐終日相伴,苦不堪言。他們沒有可以炫耀的學識,沒有一搏沙場的武藝,他們只有原始的農耕技術,...

寡人之於國也寫出孟子富國強軍的措施?

寡人之於國也 是 孟子 梁惠王上 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 仁政 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 仁政 以 王道 統一天下的問題。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為文章點睛之筆,突出了本文主旨 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 保民而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