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思想基本內容分別是,寡人之於國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包括哪幾個方面

時間 2021-09-01 20:21:59

1樓:開心每一天天

孟子宣傳了他的政治主張,提倡實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義,以仁義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說的仁政,是要用仁義之心來愛民.

在本文所指的具體內容是:(一)養民:不違農時,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禮義.

1.養民有六條措施: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三組排句,提出了發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採取這些措施後所產生的效果;“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這三組排句又提出了發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採取這些措施後所產生的效果.這三種措施與前面的三種措施相比,顯然前進了一步,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

2.教民有一條措施: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當採取了合理發展生產的措施後,產生的效果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順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即“王道之成”的結論,與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應.

2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認為實行“仁政”,

就必須“制民恆產”,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

“勿奪農時”,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

“省刑罰,薄稅斂”,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

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同“仁政”學說相聯絡,孟子還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他認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取得和保持統治地位,因此他主張國君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

3樓:江戶川予

你好哦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

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

望採納!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包括哪幾個方面

4樓:匿名使用者

《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說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部分讓梁惠王自己提出疑問,從梁惠王自己標榜的盡心於國的表現賑災救民人手分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賑災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務,最大限度地調動百姓的積極性,使其樂其所為,這當然是仁政的具體表現。

第二部分孟子採用了“引君入甕”的論辯方式,讓梁惠王承認了自己與鄰國之政並無本質區別,都是沒能實行仁政。

第三部分孟子論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徑則為實行仁政。基本途徑包括不違農時、發展生產、解決百姓吃穿問題。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進而解決精神文明問題。

在解決了百姓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後,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發展絲織業,讓五十歲的人就穿上絲綢衣服,發展畜牧業,讓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發展教育事業,讓孝悌之理深入民心,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從而推而廣之。

擴充套件資料

孟子和孔子的仁政之不同

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孟子將倫理秩序視作政治的理想狀態和追求目標。鮮明體現了倫理政治化和政治倫理化的特點。孟子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並以此為準衡量統治的優劣,他認為減輕人民負擔,按自然規律辦事,人民才能夠豐衣足食。

只有達到這個水平,才可以說是仁政。

5樓:山巔之鼠

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宣傳了他的政治主張,提倡實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義,以仁義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說的仁政,是要用仁義之心來愛民.

在本文所指的具體內容是:(一)養民:不違農時,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禮義.

1.養民有六條措施: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三組排句,提出了發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採取這些措施後所產生的效果;“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這三組排句又提出了發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採取這些措施後所產生的效果.這三種措施與前面的三種措施相比,顯然前進了一步,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

2.教民有一條措施: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什麼現實意義

6樓:周小川

孟子以“仁政”為根本的出發點,創立了一套以“井田”為模式的理想經濟

方案。提倡“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主張。要求封建國家在徵收賦稅的同時,必須注意生產,發展生產,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樣財政收入才有充足的**。

這種思想,是應該肯定的。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這種經濟觀念在當時是進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對後世確立限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的治國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及指導意義。

拓展資料

孟子的思想主張:

①:民本思想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

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的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併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刪節《孟子》中的有關內容。

②:易子而教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離婁章句上)以榜樣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倫”,以建立一個“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諧融洽的有人倫秩序的理想社會。

孟子一貫以孔子的正統的繼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貢獻也是無與倫比的。他不僅授徒講學,培養出了樂正子、公孫丑、萬章等優秀的學生,還與**一起著書立說,著《孟子》七篇,留給後世。猶如綿綿春雨,普降於漫漫的歷史文化中。

對教育方法的改進,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傳統教育方法。當他的得意門生公孫丑詢問有的君子為何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時,孟子回答道:“勢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離婁章句上)

父子之間由於感情深厚,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往往不嚴,對於兒子的一些錯誤和毛病也因為溺愛和驕慣而放任,從而使正確的教育難以為繼。所以,“父子之間不責善”,易子讓別人來教育,既能從嚴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傷害感情。

③:道德倫理

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仁、義的基礎是孝、悌,而孝、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係的基本的道德規範。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封建秩序的穩定和天下的統一就有了可靠保證。

“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築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爭。

仁是一個古老的政治思想範疇。《說文》解釋仁字:“仁親也。從人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含義也不斷有所衍變。孔子論仁,則給予了更多的充實和發揮。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種意義上運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學說的理論上還不夠完整而嚴謹。

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對於孔子仁的思想的發展,特別表現在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由此而生仁義禮智四德,其中心點是為仁。還進一步論述仁義禮智四者的關係,第二,在關於仁的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學說。

孟子以仁作為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施仁政於民(《梁惠王》上),還具體地提出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具體的仁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性善論的思想。他認為,儘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

他說:“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

”這裡,孟子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他們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這種**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標誌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對倫理思想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進。

7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仁政是一種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從孔子的“仁學”繼承發展而來。是孟子學說中的“仁政”、“民本”思想、“性善論”等政治理想之一。

"仁政"這種儒家思想在它誕生之後的很多個朝代中都作為統治者的思想。這種思想主要宣揚“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理論。

在當代的哲學研究中,這種思想還是具有先進性,時代性。

8樓:1天_堂

孟子早年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孟子主張"性善論"由此演化出他的仁政學說。或者說孟子的仁政貴民思想以"性善論"為基礎。孟子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而"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他說: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君主的善性體現在治理國家上,就能夠傾聽百姓的呼聲,關心百姓的疾苦。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他進而指出"仁政無敵",把是否能以仁政貴民思想治理國家提升到國家存亡興廢的高度來認識。

從總體上看,孟子的仁政思想的核心是貴民論。提出政治上,要以民為本。他最早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是非常可貴的。

他總結歷代王朝興廢存亡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得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的治國之道。

他還一再告誡統治者要與民同憂共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以仁政貴民思想治理國家,就要求君主自身有道德。孟子認為,“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國定矣”。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又由於孟子思想中有不少空想的色彩,他的仁政貴民思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孟子繼承了前代的民本思想,其貴民論亦有一定的特色和進步意義。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的確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不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影響了其後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使得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去犯顏直諫、捨生取義、為民請命。仁政貴民的思想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宣揚以人為本的思想和民貴君輕的民本意識。但是他所突出的民本意識、民本思想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過"忠君"的界限。

是為了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君主**的國家制度。

孟子所倡導的 仁學 基本內容是什麼

仁政 學說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對孔子 仁學 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孟子從孔子的 仁學 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經濟 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 仁政 仁政 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a 主張尊王賤霸,實行王道。王道和霸道 王道 以德服人 以德行仁者王 霸道 以力服...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內容分別是什麼

兔九籽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有個別計價法 先進先出法 月末加權一次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帳務處理等。1 個別計價法 假設存貨具體專案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咱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扣批發出存貨和...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舞妻草燈 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 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到方針,政策,辦法來 一切從實際出發,其中最答的實際就是中國目前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