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風箏的演變,簡述風箏的演變50字

時間 2021-06-19 12:58:26

1樓:小梁仔

1.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

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2.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3.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

」「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公元2023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1.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誌、動物、蝴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2.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膠棒。

有人設計出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令風箏形成乙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而上。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蔚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則用大竹昇來造,由百餘人來放。

2樓:夜笙敲甜吶

其實風是風,箏是箏,風箏是風箏,箏風是箏風!我厲不厲害?不要掌聲,只要尖叫,喔!

3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經無法證明,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

從隋唐開始的。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開放時,將對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4樓:吾禕珈藍

乙個人,十點合江回城西

5樓:在醉翁亭釣魚的橄欖

關於風箏的諺語有哪些???????

6樓:斯楣楣

了他虧嚕嚕嚕嚕嚕嚕嚕

如何製作風箏50字左右

7樓:瞎起個破名吧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做法: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

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乙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乙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公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8樓:匿名使用者

用硬紙板與線就可以了,線要結實一些

關於風箏的故事,要只有五十字的

9樓:july的香樟樹

五代時候,北朝的齊宣帝也用風箏載人為樂,有一次居然於出五里多遠。「北史」中記載,齊宣帝是利用天牢裡的死囚乘坐風箏,讓他們「以席為翅,從台飛下」,供齊宣帝娛樂。這些死囚如果完成皇帝的心願,罪刑可以獲得赦免。

清朝的李渙曾經編過一部名曲「風箏說」,書中記載一美一丑的姊妹詹妍、詹強和風箏的故事。兩姊妹分別在風箏上題了詩句,然後把風箏放掉。後來,拾到斷鷂的兩位男士前去求親,終於促成兩對美滿姻緣。

這是風箏有關的一段佳話。

10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小男孩跟他的風箏的故事

從前有個小男孩,他的媽媽給他買了乙個風箏,很漂亮的風箏,春天到了,小男孩每天都出去放風箏

他特別喜歡那個風箏

有一天,風很大,小男孩跟往常一樣去放風箏,可是風箏線被風颳斷了,風箏在天上飄啊飄啊,小男孩跟著風箏追啊追啊,終於,風箏掛到了一棵樹上,小男孩哭著,爬到高高的樹上把風箏摘了下來,漂亮的風箏被樹枝刮壞了,小男孩很傷心,他的風箏壞了,不能用了,小男孩的媽媽就把風箏給扔了。

又一年的春天,小男孩的媽媽又給小男孩買了個風箏,比以前那個還要漂亮,但是小男孩說他不放風箏了,因為風箏的線會斷。

11樓:小小架

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而發明了避雷針。

求風箏資料(字數限5-50字)

12樓:歡樂族雪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

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乙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乙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公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13樓:麼——小王

風箏十分好玩,風箏對古人來說,是來紀念故鄉的親人的。風箏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

14樓:超bt軒哥

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 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

簡述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歷程,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歷程是什麼

春秋時期 應運而生 戰國時期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受打擊 焚書坑儒 漢初 逐漸復甦 漢武帝 成為主流思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宋明 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 明清 批判 李贄 繼承與發展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使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 王孫滿 西周 周公禮樂思想 春秋戰國 禮崩樂壞,百家...

簡述唐宋時期科舉制度的發展演變,唐宋時期科舉考試的科目和主要內容有哪些?

唐朝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 推翻隋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時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 明經 ...

理想的風箏閱讀答案,理想的風箏閱讀答案 5

1作者認為老師那時已不把自己當作殘疾人。我們會想到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和態度。2我同意。因為在冬天無法放風箏,那曾今在空中神氣活現的 小燕子 也飛不起來了。毫無絲毫蓬勃的生命力。所以顯得枯燥又漫長。3我喜歡劉老師,因為劉老師不光教會了我們知識,而且也告訴我們要樂觀面對人生,不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