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節的由來,風箏節的來歷

時間 2022-03-29 07:00:09

1樓:小小歐平兒

由來:風箏節起源於中國的唐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山東蓬萊宮宜春院**「八仙過海」風箏的放飛。宋代的《宣和風箏譜》有多處記載著帝王貴族玩賞風箏的情況。

由於造紙述的出現,風箏改用紙糊,大大降低了費用,很快傳入民間。

此後,隨著國際交往,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向歐洲傳播的重大科學發明之一。恰如一位外國風箏專家所說的:

「中國人民在兩千年前就發明了風箏,這是舉世公認的。風箏引起人類飛向天空的遐想,導致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飛機的發明。」

2樓:謝忻恬哦哦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

據《墨子.魯問》篇記載,「公輸般竹木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又說「公輸般作木鳶,以窺宋城」。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

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

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繫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今濰坊諸城人)的《清明上河圖》就有六名兒童在放風箏,足以佐證。

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 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

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鍊身體的好時光。

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緻,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公升力將首部往高空。

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繫結,繫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讚譽。

風箏節的來歷

關於風箏的來歷?

3樓:白羊她的貓

風箏的來歷: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

風箏。風箏的技藝全在做工,從扎細竹骨架,到糊以紙絹,塗以彩繪,調準提線,係以長線,各道工序十分講究。

南宋時風箏製作工藝相當發展,放風箏在杭州成為盛行的娛樂遊戲。當時已有放風箏比賽活動,比賽常在春遊時進行,地點在西湖斷橋一帶,比賽方法據《武林舊事》卷三「西湖遊幸」載:「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絕線者為負」。

即兩根風箏線絞在一起,以先絞斷者為輸。

4樓:那個閃電

風箏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墨子製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乙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

後來墨子傳給了他的徒弟魯班,他製作了「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

到了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在製作風箏時,就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繫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

當今,中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本質上風箏的飛行原理和現代飛機很相似,繩子的拉力,使其與空氣產生相對運動,從而獲得向上的公升力。

5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據《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乙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測量傳遞資訊,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後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紐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

元代在中國為官17年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歸國後,也把風箏介紹到了西方。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紮製風箏的藝人。清代,隨著放風箏習俗的流行,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道光年間,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詞描繪道: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爭上白浪河,紙鳶兒子鞦韆女,亂比新來春燕多。」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濰縣志》也記著:「清明,小兒女作紙鴦,鞦韆之戲,紙鴦其製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之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維妙維肖,奇巧百出。清末,濰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風箏市場,全國許多地方的商賈都來濰坊購買風箏,一時間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湧現出了一大批手藝高超的風箏藝人。

濰坊風箏主要有三種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簡形,其中以龍頭蜈蚣最突出。據說是受了龍骨水車的啟發而製造的。

現在已發展成許多品種,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幾百公尺長,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從很簡單的白紙糊身,紅紙糊頭,不畫一筆,不染一色的蜈蚣風箏,到色彩繽紛,繪金描銀的九頭神龍風箏。從構思奇妙的二龍戲珠到三條巨龍在空中呈「y」,字形飛行的「哪吒鬧海」,真是千變萬化,「奇巧百出」。

濰坊的長串風箏除蜈蚣之外,還有各種不同的題材。如「梁山一百單八將」是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做得個個形態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隊,各持兵刃,隨風飄動,這時你也許會隱約地感到有戰鼓催陣,好像他們正要出發,去打下大宋朝庭……

2023年4月,在濰坊的北海灘上放起了一條巨型龍頭蜈蚣,頭高4公尺,長4公尺,腰節直徑1.2公尺,這個風箏共長320公尺,當時在全國是最大的了。現在濰坊已成為國際風箏節的固定舉辦地。

現代風箏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花樣翻新,贏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一」的美譽。

風箏一詞的來歷

6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於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最早的風箏並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通訊上。

7樓:

風箏又名紙鳶、紙鷂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說巧匠魯班就曾「削竹為鵲,成而飛之」,應當說這是風箏的前身。五代時期的李鄴,曾在官中以線放紙鳶為遊戲,又別出心裁地在鳶的頭部安裝竹笛,風入竹哨,發出象古箏一樣的響聲,因此得名「風箏」。到了宋代,出現了「神火烏鴉」,就是利用風箏裝上火藥,投放到敵營上空,以達到軍事上的目的。

難怪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的重大科學發明之一。美國華盛頓國家航空和空間博物館中有一塊說明牌上也醒目地寫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風箏的來歷傳說簡單的,風箏的來歷傳說 簡單的 20字

亂世丶小仙女 相傳東漢時期,一位李姓的木匠心靈手巧,閒暇時常常用木頭或竹子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給兒子當做玩具。一日,李木匠為了給一家造紙作坊打製一個木櫃到林中伐木,意外逮到了一隻小山鷹,於是帶回家中給兒子玩耍。為了防止小山鷹飛走,便用一根長繩綁住小山鷹的一個爪子。兒子牽住繩子,在院中追逐著飛翔的小...

風箏是怎麼由來的,風箏的來源是什麼?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據 韓非子 外儲說 載 墨翟居魯山 今山東青州一帶 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 木鷂 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果實課堂 風箏的歷史由來是什麼呢 風箏的來歷 相傳風箏的...

國慶節的來歷,國慶節由來?

應該夠了吧?國 慶 節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人民 主席 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公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