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長城歷史,長城 歷史

時間 2022-03-29 06:55:20

1樓:匿名使用者

虎山長城是明長城[1]的東部起點,位於鴨綠江畔,愛河之濱與朝鮮隔江相望。上世紀90年代初,文物考古部門發掘出虎山南北連綿不斷的長城牆體和牆基,經過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認定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使教科書中的傳統說法得以改寫,**部門也隨即組織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現在看到的虎山長城,就是依據2023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

虎山長城現已修復1250延長公尺,過街城樓、烽火台、敵台、戰台、馬面等十二景。修復後的明長城依山就勢,蜿蜒北去,與丹東市區近在咫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這裡山川秀麗、江河清碧、氣候宜人、風景優美。

臨江峭立的虎耳山,於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沿長城拾級而上到達峰頂,可一覽兩國風光,舉目看去,江城丹東的高樓大廈及鴨綠江大橋映入眼中,放眼遠眺,煙波浩渺的黃海依稀可見。回首北望,阡陌縱橫,屋舍儼然,丹大公路繞過虎山腳下沿江而過,已修復的長城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鴨綠江畔,成為鴨綠江風景名勝中乙個旅遊勝地。

明代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山上。山下濱江路與201國道相連,江邊的幫山臺是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 虎山附近有漢代城池西安平縣遺址和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戰場遺址。

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乙個峰火台。

站在峰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裡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

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公尺。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鐘就能到達。

2樓:超級江湖小生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併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長城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位於鴨綠江畔,愛河之濱與朝鮮隔江相望。上世紀90年代初,文物考古部門發掘出虎山南北連綿不斷的長城牆體和牆基,經過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認定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

目前的虎山長城就是依據2023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現已修復1250公尺,有過街城樓、烽火台、敵台、戰台、馬面等十二景。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

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希望能夠幫到您!

3樓:快餐真人

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象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乙個重要景區,它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併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

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餘。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乙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睿智的中國先人,身受衛國之命,責任、義務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們不選擇虎山為屏障。

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長城 歷史

4樓:奶糖奶思

長城修築開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就開始修繕長城,至此,凡是統治過中原地區的朝代,如漢、晉、魏、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地修築長城。所以,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

據記載,秦朝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隋朝調動了近200萬勞力,但是從西周至今,修建長城總共用了多少勞動力,並沒有詳細的記載。

5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長城修築的歷史介紹: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西元前七八 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邊境上修築起長城,

最早建築的是西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公尺到l000~2000千公尺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 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紛爭的局面, 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 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

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 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修了很多部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蜿蜒一萬餘裡」,從 此便有了萬里長城的稱號。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 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 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都達到了5000 千公尺或10000千公尺。它們都不在乙個位置上。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 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朝康熙時期,雖然 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長度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儲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的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23年4月18日聯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公尺。經過壕塹359.

7千公尺,自然天險2232.5千公尺。

2023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布,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公尺,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

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2023年測定的明長城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

6樓:輕酌酒

長城的修建是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

長城在多個朝代都是在不斷完善,明朝是最後乙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後面的朝代對長城的建造和修繕的人數更是多到無法具體統計。

長城有多長的歷史?

7樓:趙文星空絮雨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2023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西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2023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公尺厚、5公尺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儲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

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

(但據報道,2023年乙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

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型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長城的歷史人物和故事,長城的歷史故事

雲南洋薊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 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 自榆中 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 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 今甘肅岷縣 東至遼東 今遼寧境內 的萬里長城,把原燕 趙 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

關於長城的歷史故事與傳說有哪些,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毋冬楣 有獎勵寫回答 有獎勵寫回答共2個回答 楚青夢ds ta獲得超過1425個讚 關注成為第108位粉絲 傳說有 孟姜女哭倒長城,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台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

八達嶺長城的介紹,八達嶺長城的歷史資料

八達嶺又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位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之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而蕭太后巡幸 元太祖入關 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 明朝帝王北伐 清代天子親征 慈禧太后西逃 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至今在八達嶺關城東門外還有慈禧西逃留下的 望京石 一景。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