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最早使用刻痕計數的證據是甲骨文,那麼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刻痕計數的證據是什麼?印度出土哪些

時間 2021-05-05 05:31:06

1樓:義明智

刻痕計數最早不是印度,

20世紀70年代在非洲乙個岩洞中發現的一件文物。這件文物出土於南非和史瓦帝尼之間的列朋波山脈,因而被叫做列朋波骨。這塊骨頭是狒狒的一塊小腿骨,這本身並不奇特,激起考古學家興趣的是骨頭上的29道刻痕。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刻痕是計數符號,骨片的主人當時用它來記錄某個東西的數量。不過,究竟是什麼東西就不得而知了。

南非金伯利的麥克格雷戈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彼得·博蒙特(peter beaumont)指出,列朋波骨讓人想起日曆棍,奈米比亞的有些族落至今仍然用日曆棍來記錄度過的日子。實際上,29非常接近陰曆月份的天數。列朋波骨的年代後來確定約為西元前3.

5萬年。不管它的確切用途是什麼,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數學文物。

世界其他地區也發現了類似的計數棍。2023年,一位考古學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拉維亞發現了一根有刻痕的狼骨。骨頭上一共有55道刻痕,每5道刻痕一組。

一般認為這根狼骨的年代約為3萬年以前。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桑戈(ishango)附近一處考古現場發掘出的一根計數棍,引起了人們的特別興趣。這根骨頭被稱為伊桑戈骨,它和列朋波骨一樣,也是狒狒的一塊小腿骨,整根骨頭上面按順序刻著紋印。不過,伊桑戈骨上的刻痕要複雜得多,不僅僅是簡單的計數。

伊桑戈骨上的刻痕分為三列,每列又分為若干組。中間一列先是三個刻痕組成的一組刻痕,緊接著是六個刻痕的一組,然後又是四個刻痕的一組,緊接著是八個刻痕的一組(第一組和第三組的刻痕數各自乘以2);接著是十個刻痕的一組,然後是五個刻痕的一組(第一組除以2)。這一列的刻痕似乎說明骨頭的擁有者知道乘法和除法。

左邊一列和右邊一列的刻痕都分成了四組,每組皆為奇數,兩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是60。左邊一列的所有數字(11,13,17,19)都是質數,即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數字。而右邊一列的所有數字(11,21,19,9)都遵循10±1和20±1的規則。

伊桑戈骨大約出現在兩萬年前。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甲骨文,因為還有比甲骨文更加古老的計數方法的。比如古代人們用繩子綁繩結的方式計數。

3樓:注塑老文

是歷史上的一些記載,到底是不是甲骨文也不是很清楚

4樓:開啟自己的主場

要在骨頭上,但是印度不叫甲骨文

5樓:匿名使用者

並沒有主要是印度除開宗教,幾乎就沒寫過什麼正經的歷史書最早記載印度數學成就的書是成書於西元前500年的《繩法經》,裡面出現了諸如√2之類無理數的概念(彼時希臘那邊都還沒接觸這問題呢)

不過考慮到印度早期數學還是和宗教相關的,且也只能由上層婆羅門的人掌握相關知識,加之印度早期農耕還是相當發達的,刻痕記數可能性不見得大,反而可能是始於擺石子或者結繩

順便,阿拉伯數字的始祖也就是印度婆羅門數字定型,比繩法經還要晚100~200年

6樓:

考古就是最好的證據。

7樓:萬物凋零時遇見

好像也一樣能找到的感覺……

8樓:忙中偷閒帶寶寶

印度這方面還不太清楚,只知道中國的

9樓:大鹿巨蟹

古代文化博大精通,太厲害了太深奧了,加油你會知道答案的

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產生於什麼時期

10樓:超級幻想無極限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中國考古的第三大發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跡)之一。可是它的發現過程,卻是十分偶然而又富於戲劇色彩的。   清末光緒25年(公元2023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藥品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

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

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蒐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後認為 它們並非什麼「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他從甲骨上的刻劃痕跡逐漸辨識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後又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

由此肯定這是刻劃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從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   曾有人對王懿榮從中藥中發現帶字龍骨之說提出質疑,認為王懿榮在他的有關著述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並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藥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出刻痕文本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並沒有達仁堂藥店。

對此,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藥店都是成塊、成片**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藥店買龍骨還是這樣。至於達仁堂藥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藥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藥都要去西鶴年堂藥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裡挖刨出古代甲骨。

據說把甲骨當做藥材到中藥鋪去賣的第乙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藥,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乾了,而且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藥鋪。

  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於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

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於後世。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蹟,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

什麼是甲骨文、金文?

11樓:李氏上港邊

甲骨文,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上古文字,商代時最盛,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漢字。

金文,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周代時最盛,是甲骨文的進一步發展。

12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的:

最早的文字出現於商代。

當時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們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塗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凶險。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穀粒,或繁或簡,非常精緻。

它們經過幾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才被發現。發現地是河南省安陽城西北五里處的乙個村子,那裡是當年殷商(第二十代國君盤庚)的故都。由於洹水決堤,衝出許多甲骨,人們以為是龍骨,用來當藥材治病。

翌年,乙個叫王懿榮的商人對這些甲骨發生了興趣,他趕到河南收集了許多,帶回去研究。後來,劉鄂又繼續收集,達到五千多塊。於是,便有一些學者將其定名為「甲骨文」。

古文本學家對十萬餘片中的文字進行研究,發現骨甲文字的結構已由獨體走向合體,有了形聲字,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本型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

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型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用十進位制 之前有用的什麼進製在計數

1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離的十進位值制,就是中國的一大發明。至遲在商代時,中國已採用了十進位值制。從現已發現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當時已能夠用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百、千、萬等十三個數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

這些記數文字的形狀,在後世雖有所變化而成為現在的寫法,但記數方法卻從沒有中斷,一直被沿襲,並日趨完善。十進位值制的記數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進、科學的記數法,對世界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約瑟所說的:

「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

大地灣仰韶晚期房f901中曾出土一組陶質量具,主要有泥質槽狀條形盤、夾細砂長柄麻花耳鏟形抄、泥質單環耳箕形抄、泥質帶蓋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條形盤的容積約為264.3立方厘公尺;鏟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為2650.

7立方厘公尺;箕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為5288.4立方厘公尺;四把深腹罐的容積約為26082.1立方厘公尺。

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鏟形抄的二倍外,其餘三件的關係都是以十倍的遞增之數。這些度量衡具的發現也為研究我國古代十進位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古巴比侖的記數法雖有位值制的意義,但它採用的是六十進位的,計算非常繁瑣。古埃及的數字從一到十只有兩個數字符號,從一百到一千萬有四個數字符號,而且這些符號都是象形的,如用乙隻鳥表示十萬。

古希臘由於幾何發達,因而輕視計算,記數方法落後,是用全部希臘字母來表示一到一萬的數字,字母不夠就用加符號「『」等的方法來補充。古羅馬採用的是累積法,如用ccc表示300。

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積法,到公元七世紀時方採用十進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國的影響。現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和記數法,大約在十世紀時才傳到歐洲。

在計算數學方面,中國大約在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四則運算,到春秋戰國時期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已相當完備。其中,出現於春秋時期的正整數乘法歌訣「九九歌」,堪稱是先進的十進位記數法與簡明的中國語言文字相結合之結晶,這是任何其它記數法和語言文字所無法產生的。

從此,「九九歌」成為數學的普及和發展最基本的基礎之一,一直延續至今。其變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現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之前有用的十六進製制在計數,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半斤八兩。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有學者認為,北京周口店的一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遺址出土的骨管,以乙個圓點代表1,兩個圓點並列代表2,三個圓點並列代表3,五個圓點上二下三排列代表5,長圓形可能代表十。中國著名數學史家,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李迪教授認為山頂洞人骨管符號是「一種十進位制思想」。

另有學者對中國青海樂都縣柳灣出土一千多枚新石器時代骨片進行研究,發現它們分屬馬廠、半山、齊家和辛店四個中文化型。骨片長度為2-2.4厘公尺,厚約1公釐。

骨片上有刻痕,少的乙個,多不超過八個,每個骨片上的刻痕數目不超過十個,他們以此認為新石器時代已有加法運算和十進位制。

另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一橫代表1,兩橫相疊代表二,三橫代表三,四橫代表四,x 代表五,「人」形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 「九」已經是九;| 代表十,||代表20,|||代表三十,||||代表四十;此外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9000,10000……40000 都有不同的符號。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進位制系統」。

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把安陽殷墟出土的象牙尺,長15.78厘公尺,分為十寸,說明中國商代的十進位制幾經用在長度上了。

中國周代金文的紀數法,繼承商代的十進位制, 又有明顯的進步,十進數量級符號有

十、百、千、萬、億,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萬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徵四方,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出現了位值記數。

例如 「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寫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後面兩個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現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銘還出現分數。

春秋戰國時代,出現嚴格的十進位制籌算記數,以空代表0,也發明了用於十進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西元前2023年左右,古埃及有基於十進位制的記數法。但這種十進位制並無位值的概念。

吠陀時代前800年的印度儀軌經類文獻中的繩法經中包含大量分數的應用,但並無證據顯示此時的文字記數系統是十進位制的。

西元前500年,希臘古典時期的阿提卡數字為十進位制系統。

西元前300年,印度的婆羅迷數字為十進位制。婆羅迷十進位制毫無位值概念。

出土於巴基斯坦的古印度巴克沙利手稿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包括0的「真正的」十進位制系統,但它的具體時間有爭議。

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什麼

瘋子難不難 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 姬 姚 媯 姒 姜 嬴 姞 妘。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司馬遷在 史記.五帝本紀 中說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語 中胥臣解釋說 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 酉 祁 己 滕 箴 任 荀 僖 姞 儇 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後來的五...

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什麼

超級晨霧的光 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上古八大姓,分別有姬 姜 姒 嬴 妘 媯 姚 姞。另一說 姬 姜 姒 嬴 妘 媯 姚 妊。1 姬姓 軒轅氏 青丘氏等上古部落皆為姬姓。司馬遷在 史記.五帝本紀 中說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2 姜姓 姜姓,起源於炎帝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因以姜為姓,神農氏 共工...

為什麼中國人戴眼鏡時老往下滑,中國人最早什麼時候開始戴眼鏡?

雷雅眼鏡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只是因為那些眼鏡店的服務員不懂技術而已,這個眼鏡如果是板材的話中國市場的拖葉都是加高的,那些外國的名牌都是不適合中國人的,金屬眼鏡就可以根據個人的鼻子把拖葉調高點的,我們店裡都是按照客人的 或者是本人的臉型給客人配適合的眼鏡的! 無知求知者 錯了,我也很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