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 華夏的由來

時間 2021-05-02 22:43:48

1樓:匿名使用者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

「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也可代指漢族,如: 明朝· 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

「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 郁達夫 《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詞: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華夏」也指華夏族所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 羽威震華夏, 曹公 議徙 許都 以避其銳」。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華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統治。

隨後有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朝代是夏朝。簡稱「夏」。

華夏之祖:

華夏之祖即黃帝。《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釋黃帝:「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

」 至於華夏一詞的來歷,有考古學家認為「華」即花,原為我國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種標誌」,後來和燕山腳下的龍圖騰標誌的部族,形成中華文化的共同體,所以有「華山玫瑰燕山龍」演變發展為「夏商周及晉文公」之說。「夏」即歷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稱,《大百科全書》說是「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稱為夏族,「建立了中國第乙個王朝夏代」。

在商朝末期,周人聯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統的姜姓諸族(其代表為姜太公),以及遷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進而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稱「華·夏」,後又將自己分封出去的諸侯國稱作「諸夏」或「諸華」。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華夏」之說,這是關於「華夏」一詞的最早記載。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併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統一中原,終於使得華夏族這一龐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統一。經過強大漢朝,族名華夏轉變為漢,華夏人就成為了漢人。

華夏(漢)族形成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華夏原為地名,指黃河一帶。「華」是華貴的意思,「夏」是大的意思。華夏民族原指黃河一帶的民族,後才指中華民族。

為什麼中國人叫華夏民族,華夏是什麼意思??

3樓:郝林梅

中國叫華夏民族的原因:

漢族最早是由夏民族發展而來的,漢族的先民們經歷了夏商周三代的長期發展後,到春秋戰國時,已形成了用「華」、「夏」的單稱和「華夏」連稱的族體,並在中原一帶形成了乙個統一的、穩定的民族,即華夏族。漢族的稱呼始於漢代。又由於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華夏族,即漢族,華夏也稱「夏」、「諸夏」。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又稱中夏。華與夏曾相互通用,「中夏」又稱「中華」。

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

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其文明傳承脈絡是: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仰韶文明——龍山文明——二里頭文明。漢朝以後該族又稱為漢人,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

華夏的意思:

中國民族之本幹,在春秋時代人的口裡,常稱為諸華或諸夏,華與夏在那時人的觀念裡,似乎沒有很大的分別。

據有些學者的意見,華與夏很可能本是指其居住的地名。在《周禮》和《國語》兩書裡,華山是在河南境內的,很可能便是今之嵩山,故今密縣附近有古華城。而夏則為水名。古之夏水即今之漢水。

華夏民族,很可能指的是在今河南省嵩山山脈西南直到漢水北岸一代的民族而言。夏代的祖先即在此一帶,若再由夏代逆溯上去,則黃帝、虞舜等的故事,也是在這一帶的相近地面流傳。

至於更推而上,說到中國民族的原始情形,則現在尚難詳定。大體上中國民族遠在有史以前,早已是中國的土著了。他們散居在中國北方平原上,自然有許多支派和族系的不同。

但因中國北方平原,區域雖廣,而水道相錯,易於交通,再則各地均同樣宜於農業之發展,生活情形易於同化,因此中國人在很早有史以前,各地相互間也早已有一種人文同化之趨向。由此在很早也就能形成為乙個大民族,即後代所謂的華夏民族。

拓展資料:

含義: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夏人、夏族,通稱為諸夏。古籍中將「夏」作為中原,「蠻夷戎狄」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夏、中土、中國。

漢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併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後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九黎族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後又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華夏族源基本固定。

西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的後裔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夏族與漢族是不同時期的同一稱呼。

風俗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幷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台、松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

樂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漢族的主要傳統觀念。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後來天主教、**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4樓:什麼芝麻鹽

《左傳》中說:「中國是乙個文明古國,一向被稱作禮儀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所以又叫做「華」。

後來,有人認為我國古代把「夏」當作族名,把「華」當作國名。「夏」是從夏水(即漢水)得名,「華」是因為華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條很小的支流,華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氣很大,很難成為乙個國家的代表。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黃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響也最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夏朝從一開始就以**大國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國」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國之人」。後來,人們把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乙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大國,「華夏」也漸漸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一點:在目前中國範圍內

夏之前為華 夏之後 **出很多民族 統稱為夏 都是華夏周以後 黃河流域為夏 其他為蠻夷 秦延續 到了漢朝 所有屬民全為漢本身 中國 並不是國家名詞 而是地域名詞

到了宋遼金夏 中國一詞 更加模糊 因為金朝就是中國 但是元的統治者說南宋是代表(政治考量 後世中國各朝代延續)

所以 所有人都是都是中國人 華夏一族為華夏民族 但是可不是現在的漢族有些人或許說 我是大遼國人 沒問題呀 你還不是生活在這裡 依舊是華夏)

我到建議 新中國把所有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人統稱能夠為中華民族 落實在發身份證上

6樓:匿名使用者

華夏,也稱「夏」、「諸夏」等。「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1] 但尚書也記錄虞夏商周,夏朝至今沒有證據,華夏一詞也無證據。

也有認為「夏」是從夏水(即漢水)得名,「華」是因為華山而得名 [2] 。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稱四方為"夷蠻戎狄" [3] 。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覆,華即是夏。

「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這裡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大約從編著《尚書》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唐朝經學家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

華夏一詞,不僅是地理層面的,更深一層的價值在文化沉積方面。

華夏分為許多部落,活躍於黃河流域,自黃帝時統一為華夏部落聯盟。比較著名的華夏始祖有:有巢氏 [4] 、燧人氏 [5] 、伏羲氏 [6] 、神農氏(炎帝) [7] 、軒轅氏(黃帝) [8] 等。

其中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9] ;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留下眾多的文明遺址。

7樓:瘋噠噠魚

中國和漢族的古稱,較多見的是分稱「華」和「夏」,「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

春秋以後,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裔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準。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

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打敗九黎和炎帝,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後代堯、舜、禹統一融合了苗、黎、夷、蠻等許多氏族部落,與炎帝、夷族組成了聯盟,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西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的夏族、商族、周族和其他部落長期相處,逐漸形成華夏族。

華夏族何時形成,說者不一,從原始社會、商朝中期、西周中期、東周初期、春秋時期、直至戰國中後期,前後相距達

一、二千年。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相互兼併,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加強了華夏族與其他各族的密切聯絡。氐、羌、巴、蜀、滇、僰、濮、苗、越等族有的融合於華夏,有的在相互同化中逐步發展成為新的族體。

西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了以華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漢朝華夏族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成分,人口繁衍,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

「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 「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

也可代指漢族,如:明朝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

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 郁達夫 《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詞:「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華夏」也指華夏族所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

華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統治。隨後有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朝代夏朝。簡稱「夏」。

夏、華, 或華夏和蠻夷戎狄的稱呼, 是民族中的統治者尊己卑人命名的通例。近人章太炎以為古代漢族稱夏或華乃由夏水華山而來。華山固在漢族基地陝西境內, 但不合民族自稱。

商周建都在今河南、陝西, 不在夏水流域, 命名由於夏水, 聯絡不上, 且無所對待, 也不是民族自稱命名的由來。到了漢代, 漢族不稱夏、華或華夏而稱為漢。章太炎又謂由於漢水得名。

按「 漢」字, 古文之形, 義為國中大水, 國中大水是黃河、長江, 不是漢水, 國名由水, 既無對待又非自稱命名之義。作者認為漢人稱漢, 是對匈奴急讀為「 胡」 而言。朝代之最大為漢, 民族亦稱為漢。

漢代匈奴冒頓單于給漢帝書中說「 南有大漢, 北有強『 胡』 , 『胡』者, 天之驕子也」③ 。匈奴別部的烏桓、鮮卑,《後漢書》中烏桓、鮮卑傳都說他們因住烏桓山、鮮卑山得名。孰不知烏桓是聰明之稱, 鮮卑是瑞獸皮帶之名, 與山無關④。

也為漢族命名不以山川之旁證。(參考黃現璠等著《內蒙古自秦漢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23年2月第二期) 注:①②《章氏叢書》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 中華**解」 ③ 日人白鳥庫吉《東胡民族考》上編東胡考引用此句文, 查史記、漢書匈奴傳不載此文。

④日人白鳥庫吉《東胡民族考》烏桓、鮮卑考。漢譯「 胡」 語有瑞獸帶之義。鳥桓, 蒙古語有聰明之義。

華夏之祖 華夏之祖即黃帝。《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釋黃帝:「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

」 至於華夏一詞的來歷,有考古學家認為「華」即花,原為我國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種標誌」,後來和燕山腳下的龍圖騰標誌的部族,形成中華文化的共同體,所以有「華山玫瑰燕山龍」演變發展為「夏商周及晉文公」之說。「夏」即歷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稱,《大百科全書》說是「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稱為夏族,「建立了中國第乙個王朝夏代」。 在商朝末期,周人聯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統的姜姓諸族(其代表為姜太公),以及遷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

進而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稱為華,也稱是夏人的同盟者,所以也自稱「華」「夏」,後又將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稱作「諸夏」或「諸華」。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華夏」之說。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併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統一中原,終於使得華夏族這一龐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統一。經過強大漢朝,族名華夏轉變為漢,華夏人就成為了漢人。

華夏民族,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由來

炎黃子孫是華人的自稱。炎 指炎帝,以姜水成 今寶雞市境內 黃 指黃帝,以姬水 今陝西武功漆水河 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乙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

華夏民族中,華族和夏族的由來或淵源

用章服之美禮儀之大來詮釋華夏可以,但是解釋起源,簡直是放屁。華族有族這個稱謂起便存在,而夏族稱謂自夏朝而後而有,漢族則漢朝而後!華夏並稱是辯論家一家之言而已,考古學術界普遍認為中華民族之 華 源於華胥之 華 當然不能就此絕對否定辯論家之言,畢竟字義在歷史發展中也處於變化之中,比如愚不可及,古義是大智...

華夏怎么公升級,華夏怎麼公升級

10級在北郡3 8分鐘左右!10級後去朝歌山組隊刷到20級1 2小時!20級後去南郡或叢雨組隊做鬼目副本開雙做一次可以公升級1 2級,1 2小時到25級!25級後申請腳色密碼可以得到2個白玉2個綠玉,錢百萬可以領乙個白玉!3個白玉可以到31 32左右!30級後可以做女媧,清原任務只做4星或5星!接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