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公司讓勞動者休產假期間提前來上班,不合理,屬於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可以拒絕,若用人單位強制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屬於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賠償金(每工作一年支付兩個月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雹虧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敬敏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乙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亮肆枝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產假期間單位安排工作違法嗎
2樓:蘇進
法律分析:女幹部提前結束產假回單位上班,出於本人自願的不違法。產假,是法律賦予生育的女工的正彎肢休假權利,女幹部依法享受產假待遇,用人單位不得剝奪。
但是產假期間,因為鬧圓工作需要,本人自願,可以提前回到單位上班。女幹部自願提前上班,並非用人單位剝奪其休假權,是對自己權利的處置,符合法律規舉世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產假期間參加考核嗎
3樓:王雷
法律分析:法律未規定產假是否需要參加年度考核,具體看公司規定,埋搭攜但不得影響女職工全勤評獎和福利待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枝衫生育法》 第二十五條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第七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應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可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彎伏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產假期間參加考核嗎 -法律知識
4樓:毛安妮
法律分析:法律未規定產假是否需要參加年度考核,具體看公司規定,但碰侍不得影響女職工全勤評獎和福利待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二十五譽閉條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第七條 女職笑虛吵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應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可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產假期間換工作單位,生育保險還有嗎?怎麼拿
個人行家 你先不吭聲,等產假到期後再告訴原單位換工作的事情不就行了,也不耽誤你老婆拿錢 凍心小哥 如果換了工作單位,原單位不會替你報銷的。因為生育的當月是哪個公司繳納的社保,只能由那個公司報銷。廣州生育保險掛靠,諮詢本號。 最好暫時不要換單位,如果非要換,生育保險繳費不能中斷,否則生育保險待遇享受就...
關於產假期間工資和生育津貼,產假期間公司發放的工資和社保局發放的生育津貼可以同時享受嗎?
一 生育保險享受物件 1 女職工生育保險連續繳費滿一年的 2 男職工,在其配偶生育前生育保險連續繳費滿一年的,且配偶必須為農業戶口或領取失業金人員。注 配偶為非業戶口者還必須以自由職業者繳納社會保險方可享受生育報銷。二 報銷生育費需提交材料 1 填寫 南京市城鎮企業職工生育保險待遇審核表 2 結婚證...
在家休產假期間單位給調換工作崗位合理嗎 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根據勞動法在家裡面待產的人是不能給辭退的。如果公司單位給你調換工作是不合理的。按照勞動法規定肯定是需要公司單位給你提供賠償。因為你是休了產假期間公司給你單位給你調的工作崗位。並不是你正常上班的情況下給你調的。這樣你就可以到勞動部門直接給說明情況。然後勞動部門的人就會上門找單位負責人聯絡。如果按照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