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3-02-19 08:30:06

1樓:淺酌低歌輕和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2樓:憤怒牛虎

得其主很好理解,孔明抱負遠大,希望有乙個可以施展才華的平台,而劉備就是最好的人選,此時曹操勢大,手下謀士如雲,已不是孔明最佳的選擇。孫權偏安一隅守成之主也不是孔明最好的選擇。只有劉備,創業初期,又逢三顧茅廬,得遇明主怎能不肝腦塗地。

不得其時應該是遇到劉備太晚了,此時的曹操三分天下獨佔兩分,孔明三分天下之策如果能進行下去還有可能光復大漢,可惜荊州落去東吳之手再也沒有機會了。益州漢中兩地沒有辦法積攢更大的力量去復興漢室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都不懂,也是醉了。諸葛亮的才能,主要表現在他的內政方面,這樣的人才如果放在和平年代,他能夠關注民生,發展經濟,富國強兵,輕徭薄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但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天下大亂,這樣的時代最需要的首先是軍事人才,以武力平定天下;而像諸葛亮這樣的內政人才,只能推舉次要地位,一切為打仗服務,為了籌集資金,必然殘酷壓榨百姓,民不聊生。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那什麼時候才是其時呢

意思是當時天下大勢已經比較明朗了,劉備雖然是明主,但是年紀不小了差不多50歲了,還是連基業都沒有。要是孔明能早出生個20年,在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開始輔佐劉備,那麼局勢就不同了。那時候選擇很多,大家都還沒有多少家底,拼個人能力的會佔便宜。孔明207年出山,劉表明明已經沒什麼用了,劉備擁有那麼多...

水鏡先生有意讓諸葛亮輔佐劉備,為何又先讓徐庶跟隨劉備

水鏡先生是個有大智慧型的人,他知道諸葛亮是個本事很大的人,所以後來才說出臥龍雖然遇到了明主,但可惜不是時候之類的話來,因為諸葛亮是為治國的能手,讓他去跟著劉備白手起家似乎有點大材小用。而徐庶雖然本事也不小,但要看是哪方面,如果是行軍打仗,兩人的差距可能不是特別大,但要輪到治國,徐庶就要被諸葛亮甩出八...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一句話,我不懂,請教一下

劉小刀 諸葛亮是治國之才,而非開國之才。水鏡先生之言 未得其時 就是說孔明出師於亂世,雖得明主,卻未能盡其治國之才也。臥龍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是孔明雖然遇到了英明的主人,但是卻遇到的不是時候。臥龍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是羅貫中在 三國演義 中設水鏡就是為武侯的運命作鋪墊,襯托了 身未公升騰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