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那什麼時候才是其時呢

時間 2022-04-09 04:15:10

1樓:妖火神鴉

意思是當時天下大勢已經比較明朗了,劉備雖然是明主,但是年紀不小了差不多50歲了,還是連基業都沒有。要是孔明能早出生個20年,在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開始輔佐劉備,那麼局勢就不同了。那時候選擇很多,大家都還沒有多少家底,拼個人能力的會佔便宜。

孔明207年出山,劉表明明已經沒什麼用了,劉備擁有那麼多猛將還是要仰其鼻息。

如果對你有用,請幫我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雖然劉備算是個明主,可以給孔明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天下大勢已定,曹操已經雄踞北方中原和河北廣大地區,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漢朝經過靈帝昏政、黃巾起義、軍閥亂戰,導致漢室失去威望,喪失大部分民心,民眾開始接受和承認曹魏政權。

劉備集團此時在新野寄人籬下,實力實在太小了,遠沒有徐州牧那時的強大,那時的政治環境也一去不返了,想要生存下來並爭霸天下也將更為艱難。所以演義中後來也有諸葛亮逆天而行的說法。也就是說已經錯過最佳時機了,漢室難以復興了。

在這種大勢之下諸葛亮所能做的戰略選擇已經很小。

3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的時候已經是207年,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這個時候的孔明即使再能幹,劉備再相信他,也頂多是乙個割據稱王的局面,要提前至少十年,天下格局還未定的時候才有問鼎至尊的可能。當然這也是水鏡先生一家之言,要知道孔明的謀略更適合大勢力而不是草創階段,十年前孔明也還只是個少年,沒有大的勢力會請他,當時的劉備在各個諸侯之間打零工,也算不上一股勢力。

4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的割據勢力早已形成、劉備起家遲、且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勢力、只是在別人手下當小兵、而且孔明出山又遲了、在加劉備有點婦人之仁、有點過於仁慈

5樓:匿名使用者

這件事件只是三國演義的虛構故事,史實上並未有記載,現在不說史實,來按三國演義之說,我認為就是司馬徽可能有點妒忌諸葛亮,從而靠害於諸葛亮,因劉備見司馬徽時,就是司馬徽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的,說二人得其一足可安天下,而三國演義裡是極重於星相問卜的迷信之說,而當諸葛亮出山時司馬徽才這樣來說,很明顯,他的預知天數的能力高於諸葛亮,可能是觀察天象又或者占卜問掛等等方面知道了劉備最終非天命所歸,這就是演義裡說的天時(天數)了,可能有人會說,是否天機不可涉露的原故令司馬徽不能說破啊!我看未必,因他明知諸葛亮不能成功還要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這不是靠害又是什麼?若不能涉露天機就可以不說任何話啊,雖然說後來徐庶都是推薦劉備請諸葛亮,但徐庶說歸徐庶說,司馬徽也不應該推波助瀾的啊,唯一乙個解釋就是這個老傢伙妒忌諸葛亮的才華,心裡面看諸葛亮不順眼,所以故此讓他嚐嚐失敗,否則謙謙學者又怎會故意導人失敗的。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那什麼時候才是其時呢?

6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一、天時,即天下大勢。劉備雖以漢室正統自居,但漢室已經衰微,運數已盡了;並且當時曹操已基本平定北方,在那個歷史時期,北方乃是天下根本,無論從耕地還是人口來說都佔據絕對多數,益州、荊州、江東的總和也趕不上北方,從長遠看,終究是佔據北方才能統一中國。

二、諸葛亮出山的時機。諸葛亮出山時年僅27歲,我個人認為年齡過小,尚需歷練,並且出山過早,很容易讓他人研究琢磨,司馬懿就是比諸葛亮出山晚,對諸葛亮的研究已經很透徹了。諸葛亮出山時對周瑜的研究也是很透徹了。

7樓:呂布是我

就是說諸葛亮生不逢時,諸葛亮雖然遇到了他理想中的明主——劉備,但是當時的天下大勢已然改變,黃巾之亂,群雄並起,最好的崛起時期已然過去,曹操統一北方,手下無數名士,猛將,乃天下第一大勢力,孫吳久據江東,根深蒂固,而劉備呢,到了40多歲還是什麼都沒有,雖然手下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這等的名將,但沒有一塊根據地,而且也沒有多少兵。可以說劉備想要一統天下,在現在這個時期已經很難了,相信諸葛亮自己也明白這點,雖然佔據蜀中,但是奈何蜀中人口太少,所以諸葛亮從始至終都是在北伐,因為他明白一點,一旦戰火發生在蜀國境內,蜀國絕對耗不起,國土面積小,沒有可供緩衝的大後方。所以北伐可以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許昌,速戰速決,才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因為蜀國耗不起,而魏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玩得起持久戰。

8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的割據勢力早已形成、劉備起家遲、且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勢力、只是在別人手下當小兵、而且孔明出山又遲了、在加劉備有點婦人之仁、有點過於仁慈

9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盛世,諸葛亮實際上在經濟方面最有天賦,而發展經濟必須是盛世,如貞觀之治、康乾盛世謂之得其時。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三國爭霸,群雄並起,而劉備當時是屬於無立足之地,想從兩個豪強手中奪得一片地很不容易,如果當時劉備像曹操那樣強大,他一定可以有更大的作為,一統天下、當他們有實力爭天下時,又是在輔佐樂不思蜀的阿斗,所以不得其時

1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就是被三國演義給神話的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卻不是個軍事家、可以說他不是個合格的軍師、蜀國滅 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2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諸葛亮雖然遇到了可以讓他發揮才幹的明主劉備,但是從巨集觀上來說,劉備的蜀漢政權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因為畢竟北方的曹操太強大了,諸葛亮注定只能做乙個壯志不得酬的悲劇英雄,這也是三國演義為諸葛亮的悲劇埋下的乙個伏筆。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得其時的意思是,漢朝氣數已盡。假如他是在唐朝輔佐李世民的話那就是得其時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說的都不對.諸葛亮為什麼客死五丈淵.他那時是有病了.類似勞病.他出山時都...

15樓:心在哪兒

樓上的燒餅們回答需要這麼複雜嗎?? 很簡單嘛,豬哥遇到了乙個好老闆,卻沒碰上乙個好市場

16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出山那時太晚了,如果從劉備是一介草名時就出現,中原未必就是曹操的。就算劉備不得其力而曹操得了中原,劉備也有幾次反敗的時候那時如果有孔明就不是三分天下。再說後來蜀國完全有兵力奪得天下,就是被劉備伐東吳時基本上全敗光了,如果那時的孔明和劉備有關羽張飛那樣的感情義氣關係的話完全有能力阻止劉備伐東吳。

以那時的蜀吳關係還不至於為了乙個關羽而有破裂,兩國齊心破曹完全有能力的,得天下不是難事。孔明那時出山完全不能改變一切局勢,注定是要做乙個失敗的英雄。

1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應該出現在太平盛世,這樣他的才能才會充分發揮

18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說諸葛亮生錯時代了,在他未出生之前天下已經群雄割據了,英雄輩出,他就是有才也難伸展,當然啦對劉備那樣沒重量級謀士來說他已經很幸運了,輔佐劉備劉備並未重用他,只讓他留守或者都勻糧草。太屈才了,到最後當了一國之相卻遇到劉禪的庸主,往前衝後面沒人打理落得出身未捷身先死,在亂世是個治國能手,卻不是軍事奇才,要是再太平時代肯經會有一番作為

19樓:說說問問

諸葛有大才,當治國,亦輔國,漢數以盡,三足未穩,劉備雖明主但無大業,興業安邦只諸葛一人,雖曠世奇才,卻難以一人之力輔劉備等大業。輔末路漢室,最終會積累過度爾亡。

我想,諸葛也定知此間來由,但劉備一仁主,千載難求其一,且漢雖末路,依然天下歸漢。萬中有一劉備這等仁君上位稱帝。實為天下子民之福也。故,諸葛輔劉備而出隆中。

此,本人所意會,不知認同否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件事件只是三國演義的虛構故事,史實上並未有記載,現在不說史實,來按三國演義之說,我認為就是司馬徽可能有點妒忌諸葛亮,從而靠害於諸葛亮,因劉備見司馬徽時,就是司馬徽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的,說二人得其一足可安天下,而三國演義裡是極重於星相問卜的迷信之說,而當諸葛亮出山時司馬徽才這樣來說,很明顯,他的預知天數的能力高於諸葛亮,可能是觀察天象又或者占卜問掛等等方面知道了劉備最終非天命所歸,這就是演義裡說的天時(天數)了,可能有人會說,是否天機不可涉露的原故令司馬徽不能說破啊!我看未必,因他明知諸葛亮不能成功還要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這不是靠害又是什麼?若不能涉露天機就可以不說任何話啊,雖然說後來徐庶都是推薦劉備請諸葛亮,但徐庶說歸徐庶說,司馬徽也不應該推波助瀾的啊,唯一乙個解釋就是這個老傢伙妒忌諸葛亮的才華,心裡面看諸葛亮不順眼,所以故此讓他嚐嚐失敗,否則謙謙學者又怎會故意導人失敗的。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21樓:王者歸來黑龍

其實是說太早了,當時形勢還不穩定.劉備以在野身份客居荊州,身邊是一無糧草二無士兵,況且身旁僅有數將,還不具備走向天下的時機.

因為水鏡先生司馬徽是諸葛亮的啟蒙老師,也算一位王佐之才,他和孔明,龐士元,徐元直,司馬仲達及周公瑾等謀士一樣,深知此時若真以興復漢室為目標,無異於逆天而行,因為當時漢朝氣數已盡,早已無復興之望.

所以當時諸葛亮可以說是極不情願的投靠劉備,但是老師司馬徽與摯友徐庶極力推薦,加上劉皇叔三顧之恩也不可推辭.所以天時過早(本就是逆天而為),地利還沒有,人和也處於劣勢.如此一來劉備怎能成功.

所以說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得其主不得其時」

22樓:雪兒趣事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在《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23樓:劉小刀

諸葛亮是治國之才,而非開國之才。水鏡先生之言「未得其時」就是說孔明出師於亂世,雖得明主,卻未能盡其治國之才也。

「臥龍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是孔明雖然遇到了英明的主人,但是卻遇到的不是時候。

「臥龍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設水鏡就是為武侯的運命作鋪墊,襯托了「身未公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使讀者不會因為讀到上方谷時孔明六出祁山病逝而太傷悲和遺憾,更能接受的是命中註定。還有就是那時人對古代名人是敬重的,「不得其時」說明武侯有大才卻因在的時代而失敗,敗不在人。

為什麼孔明出山時,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

24樓:輕靈觸動

原因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雖然得到了乙個好的主公,卻沒有得到乙個好的時機啊。

隆中對中就說明了情況,曹操已經占領了中原大地,大半的天下呢,孫權有占領了江東,小半的天下。一盤算,還剩下小半的天下,就是荊州和益州。

這就意味著施展的空間基本被限制住了,曹操如果有天時,孫權有地利,蜀國複雜的政權格局,劉備顯然沒有人和。

天下諸侯,不止有劉備乙個梟雄。正因為有曹操和孫權這樣的人在,他們的地盤是動不得的,劉備才被限制住了。

水鏡先生舉薦諸葛亮:

劉備,是原來漢室的後裔,他先前參加過鎮壓黃巾起義,後來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但是此時劉備手下人才匱乏,只有武將,沒有謀士和治國人才,所以此時的劉備的力量的非常弱小的。

劉備只好屈身於劉表的麾下,尋求庇佑。但是受到蔡夫人的記恨,派蔡瑁殺備,劉備的的盧馬月檀溪之後,逃脫追殺。

而且很幸運地遇到了當時的隱居的名士司馬徽,司馬徽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其實在此之前,劉備就聽徐庶說過諸葛亮這個人,只是乙隻未得機會去請。

這次遇見司馬徽,司馬徽對劉備說:「一般的儒生俗士,怎麼看得懂天下大勢呢?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劉備問他:「那誰是俊傑呢?」司馬徽答道:

「臥龍、鳳雛也。」意思就是說是臥龍和鳳雛兩個人。

水鏡先生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 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

三國中,如果諸葛孔明北伐成功,他會和司馬家一樣取而代之嗎

即使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孔明也不會取代劉山,原因如下 第一,孔明只想實現統治國家 團結家族 為世界帶來和平的理想,不想繼承王位。我記得那段歷史 孔明年輕的時候,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藝。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公爵。兩個人一文一武,...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一句話,我不懂,請教一下

劉小刀 諸葛亮是治國之才,而非開國之才。水鏡先生之言 未得其時 就是說孔明出師於亂世,雖得明主,卻未能盡其治國之才也。臥龍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是孔明雖然遇到了英明的主人,但是卻遇到的不是時候。臥龍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是羅貫中在 三國演義 中設水鏡就是為武侯的運命作鋪墊,襯托了 身未公升騰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