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中,張昭是所有謀士中地位如何?他的經過如何?死因

時間 2022-04-09 04:15:10

1樓:且聽滄桑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至少在孫策看來,張昭在謀士行列是第一位。孫權掌權直到張昭死,張昭也是第一位。

應該是老死的,畢竟歲數大的。

樓下仁兄繼續補充。。

2樓:黑白節拍

地位超然,但說他是謀士恐怕是戴錯帽子了,他是個傑出的內政型人才,出謀劃策非其所長。張昭脾氣應該說是比較爆的,敢於直言勸諫,說話比較衝,比較直,不給人留面子,但是資格老,輩分大,有相當的威望,用起來辦某些事還挺順手,還不能把他咋樣?所以孫權對老頭兒還是蠻頭疼的,選丞相的時候就沒有選他,而是挑了相對好駕馭的顧雍。

3樓:可依靠的肩頭

可以說很高,孫策死時對孫權說:汝當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守之,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內事不決可問張召,由此可見見決非一般。

4樓:苦命俠隱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這是孫策託孤時候說的,可見在孫策心目中張昭跟周瑜的低位可以算是平等。希望對您有幫助。

東吳第一謀士張昭.有異議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只要說出合適的理由來。有人認可,就沒有問題。

吳蜀兩國的謀士本身就不多,不象曹操,有一大幫子秘書班子謀士。所以,出來乙個就顯得比較牛。

19東吳名臣張昭曾為哪一本書作注

6樓:匿名使用者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號文

7樓:答道之行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孫權**車騎將軍時,以張昭為軍師。後拜綏遠將軍,封由拳侯。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張昭,先後用孫邵、顧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號文[2] 。

張昭善隸書,其作品無存。唐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三國東吳著名的謀士

8樓:姑蘇夜鐘

嚴格說,東吳「正兒八經」的謀士(尤其是軍事謀士)沒啥。說的上的一流的,就是魯肅(並非**裡「老實人」,以至於都有點呆……)。其他全琮等,類似蜀漢黃權,屬於「半個謀士半個將軍」,況也不是一流謀士。

周瑜,甘寧等,有謀,但不等於有謀就叫謀士。蜀漢張飛也有謀,總不能叫「著名謀士張飛」……張紘、顧雍等搞政務的不算正規的謀士。他們要算東吳謀士,那劉備麾下,劉巴,張裔,楊洪,王連,廖立,陳震,習禎,伊籍,向朗等等成規模的多個政務人才,不也成了「謀士」?

那怎麼史書上,還說劉備集團謀士這樣的部屬,比較缺乏?

9樓:王者穩不住

張昭、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

10樓:匿名使用者

張紘,顧雍,諸葛瑾,闞澤,虞翻

11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上的第一當然是周瑜啦,其次是魯肅、陸遜、呂蒙啊,其他都是搞內政的,像張昭、張紘、諸葛瑾、闞澤、虞翻、顧雍等依次往後排。後期的有諸葛恪

孫權和張昭兩個牛人如何吵架

三國時期吳國謀士張昭的妻子是,還有呂蒙的妻子,諸葛瑾的妻子,魏國謀士程昱的妻子。麻煩告訴一下,當然

三國最厲害的謀士是誰,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是誰

三國最厲害的謀士是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聰明過人。他為劉備出了很多的計謀,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三國第一猛士,才智超過郭嘉 諸葛亮,他若不死,天下歸吳。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是誰 三國最厲害的謀士是誰?三國最厲害的謀士是徐庶,他有算無遺策的能力,比諸葛亮還厲害,所以曹操白白養他都願意。三國第一猛士,才...

三國時期最坑的謀士是誰,得其一可失天下,得其二則有性命之憂

在古代謀士這乙個職位是比較重要的,而擔任這個職位的人一般都是有智慧型 有能力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謀士都會幫助主公奪得天下。比如說 郭圖與郭嘉本是兄弟,郭嘉在改變想法去投奔曹操後,幫助其統一中原。而袁紹和他的兒子被他的謀士郭圖坑害得很慘,從強者到弱者,後來失去了自己的名聲,最終就連袁潭也難逃被曹操殺死...

三國裡張遼是怎麼死的拜託各位了

姑蘇文柏 病死的 黃初三年 公元222年 孫權又復稱藩。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問其訊息,道路上往來相繼不絕。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迎接張遼就行在所,自己則車駕親臨,執張遼之手,賜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給御食。待張遼之疾稍可,遼即回還屯之處。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