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什麼樣子的呢,洞庭湖有什麼特點

時間 2021-09-20 13:00:21

1樓:板博苟冰凡

洞庭湖,如下圖:

洞庭湖位於湖南的岳陽,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

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使您滿意!

2樓:

洞庭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是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處於湖南境內,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湖區位於長江中下游下荊江南岸,介於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4040平方公里。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由東面的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號稱“八百里洞庭”“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

歷史早期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質史上雖與江漢平原的雲夢澤同屬於“江漢--洞庭凹陷”,但在歷史時期,它是作為一個獨自的水系而存在和發展的,並不屬於古云夢澤的範圍。

東晉以後洞庭湖的逐漸擴充套件

東晉、南朝之際,隨著荊江內陸三角洲的擴充套件和雲夢澤的日趨萎縮,以及荊江江陵河段金堤的興築,強盛的長江來水,向荊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華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帶,進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澤平原,從而形成為一片煙波浩瀚的巨澤。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擴充套件的這一巨大變化。他指出湘、資、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會大江”。

並雲“湖水廣圓五百餘里,日月若出沒於其中”。盛弘之在《荊州記》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繪:“巴陵南有青草湖,週迴數百里,日月出沒其中”。

青草為洞庭湖的通稱。歷史時期洞庭湖區一直處於緩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荊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區,很少受到長江泥沙淤積的影響。唐宋時期,洞庭湖水面進一步向西擴充套件,號稱“八百里洞庭”。

《巴陵志》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里”的記載。唐代詩人李白在《遊洞庭湖》詩中描寫: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可見其湖面的遼闊及氣勢的雄偉。明、清之際,洞庭湖的面積繼續有所擴充套件。

明嘉靖、隆慶(1522~2023年)年間,張居正為了保護在湖北安陸的“顯陵”以及他自己家鄉江陵的安全,採取“舍南救北”的方針,在荊江北岸築起黃檀長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長江水沙多由荊南排入洞庭湖區,在湖底淤高而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斷擴充套件,逐漸有西洞庭湖與南洞庭湖的形成。於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百里,龍陽(今漢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耳”。這一洞庭湖向西南擴充套件的形勢,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年間(1821~2023年)。

其時洞庭湖“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今常德)、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寰湘陰,凡四府一州九邑,橫亙**百里,日月皆出沒其中”。這是洞庭湖的全盛時期,當時洞庭湖面積達5600平方公里。此後由於分流入湖的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湖盆不斷淤積,2023年,這個長江水系重要調節湖泊的面積又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

[2] ,禁止對湖區進行圍墾開發。同時,挖泥船挖掘湖內泥沙的進度加快,加上新構造運動帶來沉降的影響,洞庭湖的水面不斷增大。據2023年最新資料顯示,洞庭湖湖泊面積為4040平方公里。

史料記載

《山海經》:“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莊子·天運》:

“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稱洞庭為平野。說明當時湘、沅、澧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與長江交匯,洞庭湖地區還只是一片河網交錯的平原,只是後來環繞君山的所謂“洞府之庭”形成了一個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稱。

2023年在安徽壽縣出土的戰國楚懷王六年(前323年)制“鄂君啟節”,所述舟節西南水路銘文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資、沅、澧、油”。從舟節銘文水流交匯不及入湖來看,與《山海經》、《莊子》所載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觀也是一致的。

《水經》記載:澧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於江”;沅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於江”;湘水“又北過下雋縣西,……又北至巴丘山,入於江”;資水“又東與沅水合於湖中,東北入於江也”。說明在君山西南的資、沅二水交匯處,有湖泊的存在。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當即指此湖。只是由於那時這一夾在沅、資二水之間的湖泊水體很小,尚未為人所注意,因而《尚書》、《周禮》、《爾雅》、《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澤藪之內。

地理位置

洞庭湖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包括荊江河段以南,湘、資、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的廣大平原、湖泊水網區。洞庭湖南近湘陰、益陽,北抵華容、安鄉、南縣,東濱岳陽、汨羅,西至澧縣。

在北緯27°39′~29°51′;東經111°19′~113°34′之間。

地形地貌

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體呈近似“u”字形,城陵磯水位31.50米時(56黃海基面),湖長143千米,最大湖寬30千米,平均湖寬17.01千米,湖泊面積262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平均33.

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最大水深18.67米,平均水深6.39米。

地理特徵

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所形成,第四紀至今,均處於振盪式的負向運動中,形成外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濱湖崗地低於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於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洞庭湖分為西、南、東洞庭湖。

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

氣候洞庭湖地屬北**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降雨量1302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球變暖的區域響應,驅動洞庭湖流域水迴圈速度加快,夏季降水增多,而蒸發能力減弱,參照蒸散量持續而穩定的減少,夏季減少量尤為顯著。

洞庭湖有什麼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洞庭湖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因湖面縮減,現次於鄱陽湖和太湖居於第三),面積3,968平方千米(2023年),原為古雲夢大澤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通過鬆滋、太平、藕池,調絃(2023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由於泥沙淤塞、圍墾造田,洞庭湖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裡湖等幾部分。

4樓:砂粒

中國的洞庭湖有以下特點:

1、面積大。洞庭湖地跨湖南、湖北兩省,湖區範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2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產總值7152億元。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2、魚糧基地。洞庭湖是長江中下流地區最大的調蓄性湖泊和亞洲最大的內陸溼地,是長江流域綜合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畜禽、水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

3、經濟落後。但近年來,受江湖關係、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洞庭湖湖泊日益萎縮,已由洪澇災害頻發演化為趨勢性缺水,低枯水位期提前,長江年入湖水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惡化,溼地萎縮,加上農業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增加,導致湖體自淨能力降低,水質總體呈中營養狀態,工農業生產用水特別是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湖區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三農”問題突出,生態保護區、蓄滯洪區發展制約因素多,基礎設施滯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不高,地方財力比較薄弱,湖區已從歷史上的富庶之地變成發展較慢、相對落後的地區。

中國的洞庭湖有什麼特點

5樓: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錶的歷史勝蹟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洞庭湖屬揚子準地臺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白堊紀為盆地發展擴大時期,第四紀以來,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佈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陸的演化過程,相應拗陷盆地解體,形成斷拗盆地。

擴充套件資料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1]洞庭湖北納長江的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6樓:萌新小主

面積大。洞庭湖地跨湖南、湖北兩省,湖區範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2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產總值7152億元。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魚糧基地。洞庭湖是長江中下流地區最大的調蓄性湖泊和亞洲最大的內陸溼地,是長江流域綜合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畜禽、水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里(一說2740平方公里);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積(一說1.

878萬平方公里)。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里。

湖盆周長為803.2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錶的歷史勝蹟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洞庭湖,歷史上有云夢、雲夢澤、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稱。

洞庭湖屬揚子準地臺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白堊紀為盆地發展擴大時期,第四紀以來,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佈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

洞庭湖的主要特點,洞庭湖有什麼特點

河傳楊穎 1 面積大。洞庭湖地跨湖南 湖北兩省,湖區範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市 常德市 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 市 區 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產總值7152億元。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2 魚糧基地。洞庭湖是長江中下流地區最大的調蓄性湖泊和...

描述洞庭湖的詩句,關於洞庭湖的詩句

靜2600歲月 關於洞庭湖的詩句有 1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2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3 望洞庭 劉禹錫湖光秋月...

關於洞庭湖的詩詞,關於洞庭湖的詩句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臨洞庭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劉禹錫 望洞庭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雍陶 題君山 洞庭詩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牛希濟 臨江仙 洞庭波浪颭晴天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張說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