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末哪乙個西方著作在中國產生的影響最大

時間 2025-05-26 09:25:20

1樓:夢一場

天演論》清朝末年,甲午海戰[1] 的慘敗,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到了危亡的關頭。此時,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於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彙編》刊出。該書問世產生了嚴復始料未及的巨大社會反響,維新派[2] 領袖康有為見此譯稿後,發出「眼中未見有此等人」的讚歎,稱嚴復「譯《天演論》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

天演論》告訴人們亡國滅種的威脅,但又不是無所作為的悲觀主義,它孫猜畢啟示人們,中國(鴉片戰爭前後)雖弱,但仍有挽救的辦法,這就是強力競爭,兆襪通過努則芹力,改變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

2樓:妖荻

那種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頭。

3樓:匿名使用者

共產黨宣言》

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部綱領性檔案 ,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尤其對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哪拆手。它教育了大批中國革命知識分子走上革命道路 ,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李嫌御物產生 ,並促使中國的兩代馬克思主義者把《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形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17世紀,歐洲文學成就主突出的是什麼

4樓:

世紀歐洲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文學(又稱清教徒文學)。和法國古典主義文學,此外還有巴洛克文學和市民世俗文學。

2、、巴洛克文學藝術上借鑑了中古文學象徵、寓意、夢幻手法,在內容上多寫帶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表現出華麗纖巧的風格。

西方世界自19世紀開始佔據主導地位是通過哪些手段

5樓:偉哥易中天意

西方世界的主導權。

在歐洲國家稱雄世界的時期,現代全球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如今,當代全球化的程序則處於美國的主宰之下。西元1500年前後是世界經濟體系和資本積累的開始。

此後,資本主義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開始將世界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亞洲和非洲的大多數國家仍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和德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二戰後時期的全球化程序仍籠罩在美國的霸權之下。

西方國家主宰世界所建構的西方國家制度自1648年以來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它既是西方國家用來控制世界其他國家的工具,又為西方國家提供了推進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框架。由此,西方國家以外的地區就成為西方工業化的內陸腹地,它們被迫為西方國家生產原材料,並進口其工業製成品。同時,西方文化和價值觀也逐漸被殖民地的絕大多數上層人士接受,他們一方面崇拜它,另一方面又排斥它。

隨著殖民主義時代的終結,西方國家建立在國際剝削基礎上的經濟繁榮失去了往日的支點。亞洲和非洲人民一旦在政治上恢復了主權,就開始對現存的經濟剝削提出了質疑,這就是南北問題和南北對話的起因。在這樣的背景下,人人平等開始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這在現代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有人認為工業化是解決南北問題的辦法,它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更多地融入「被壓縮」的世界中去。還有人認為工業化不可取,應當找出替代的選擇,從而遠離「被壓縮」的世界。而美國的世界霸權是否能夠找出解決南北問題的辦法仍不得而知。

19世紀-20世紀西方文化有哪三大鉅著,是關於哪方面的研究?

6樓:燕趙小周

世界最著名的3大百科全書是《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

科里爾百科全書》。

美國百科全書》名為encyclopedia americana簡稱ea,共30卷,是標準型的綜合百科全書,為abc三大百科全書之a。全書條目按字順編排,主要讀者是普通成年人至高階知識分子。《美國百科全書》在選收內容上的特點是:

雖稱「國際版」,但內容仍不免偏重美國和加拿大的歷史、人物和地理資料;人物條目和科技內容條目篇幅較大;歷史分世紀設條,給讀者以全世界政治、社會和文化的世紀總覽,提供完整的歷史背景情況。

不列顛百科全書》(英文: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稱《大英百科全書》

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權威的百科全書,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利爾百科全書)之一。1771年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版。共三卷。

以後不斷修訂出版。1941年版權歸美國芝加哥大學。

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出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由世界各國、各學術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包括眾多諾貝爾獎。

得主)為其撰寫條目。該書囊括了對人類知識各重要學科的詳盡介紹,和對歷史及當代重要人物、事件的詳實敘述,其學術性和權威性為世人所公認。2012年3月宣佈停印紙質版,將全面轉向數字版。

科里爾百科全書》(collier' encyclopedia)簡稱ec,為著名英語三大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利爾百科全書)abc中之c。 其歷史較短,是美國科利爾出版公司1949年創編出版的,現出版者為美國紐約。

麥克公尺倫教育公司。共24卷,是二十世紀新編的大型英語綜合性百科全書。不僅可指導自學者學習,也可滿足有關學科專業人員的知識深化的需求。科利爾是英國的著名出版家。

十七世紀歐洲文學的主要成就是

7樓:我愛哈登

一直叫歐洲文學的主要成就的,這你該找找這個文學成就的一些書籍看。

現在市面上對歐洲歷史研究最深入的著作是哪一部?

8樓:水至清清

羅馬史》和《羅馬帝國衰亡史》都可以,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是乙個歷史迷,而恰巧你又對歐洲歷史比較感興趣的話,一下基本著作是個不錯的選擇鍵團好,他們都對歐洲歷史的研究比較深入。

羅馬史》:作者是德國作家特奧多爾·蒙森:本書敘述了自羅馬誕生初期一直至共和國末期左右,前後橫跨10個世紀多的羅馬的歷史,說明了羅馬從偏遠地區的乙個小小的國際是怎麼步步為營的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空前強大的國家的過程,並一針見血的指出羅馬在逐漸強盛的背後,已經註定會走向衰亡的命運了。

羅馬帝國衰亡史》:作者是英國作家愛德華·吉本:本書闡述了羅馬帝國從西元200年左右不可一世的安東尼時代,到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攻陷的歷史風貌。

這個盛極一時的強大的帝國也會有如此的命運。作者借書抒情,對千年帝國的隕落或答、衰頹甚至不復存在感到惋惜至極;又從歷史的角度思考,羅馬帝國隕落的必然性。全面剖析了羅馬帝國以及各個帝國會有盛衰興替的歷史走向。

昨日的世界:乙個歐洲人的回憶》: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

本書敘述作者在特定時期見到以及經歷的各種人物,親身經歷反應社會背後的事件,記錄了歐洲從一戰前夜到二戰歐洲陷入危險的事實,揭示了文化名人多數人不知道的生活軼事,同時書中也表明了作者各種細節的手法。

一口氣讀完歐洲史》:作者是汪為華 :此書將歐洲歷史劃分為十個階段進行敘述,每個階段都有其代表事件和重要的歷史史實為實際出發點,把歐洲各階段的社會風貌和大概情況展現給讀者。<>

歐洲史》:作者是英國的諾曼·稿鉛戴維斯:本書從冰河時代到原子時代的歷史著作,為歐洲歷史設計出時間和空間的系統,表現出整體史印象。以時間為主線由快到慢層層深入。

西方世界自19世紀開始佔據主導地位是通過哪些手段完成的

9樓:

19世紀中後期,隨著工業革命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開展和逐步完成,歐美各國的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國際間的經濟交往。世界各地的物品交流大大加強,並把世界各地的**連線起來。

西方國家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以炮艦和廉價的工業品為手段,把亞洲、拉美的許多國家捲入其殖民體系,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附庸。隨著國際間聯絡的加強,分散的世界開始聯成了一體。

10樓:網友

個人認為這個首先是通過地理大發現之後搶佔殖民地對殖民地進行掠奪來實現的,再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了。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我國有哪些變革和思想分別是

11樓:紫煙

1、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2、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

3、戊戌變法「維新變法」思想;

4、辛亥革命「三民主義」

5、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

12樓:網友

鴉片戰爭時期: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

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9世紀90年代:康梁「維新變法」

20世紀初:孫中山「三民主義」

13樓:你以為的你以為的是你以為的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

甲午中日戰爭後:康梁進行維新變法運動。

孫中山辛亥革命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

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反對儒家學說,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西方史學家一般把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稱為「擴張時代」「發現時代」,這個時代是

14樓:網友

新航路開闢。

又稱「發現的時代」和「勘查的時代」。從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歐洲人通過開闢新航路,開始向世界其它部分大規模地擴張和殖民,稱為「擴張的時代」。

15樓:網友

中學歷史啊。。

地理大發現時代,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然後歐洲各國為了尋求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市場開始向非洲,美洲擴張。

16樓:網友

朋友沒仔細輸入。應該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人」被發現指的是文藝復興,「世界」被發現指的新航路的開闢。「擴張時代」某種意義上應該可以理解為殖民擴張。

17樓:雨打荷音

航海時代,應該是的。

求十九世紀史

樓主的這個問題的確很大。1 科學方面的可以看一些科普著作,推薦乙個很好的科普 三思科學 上面有電子雜誌,電子書等等,很不錯。2 小發明方面的,之前我在學校圖書館偶然看過一本書,叫 美國創業寶典 這本書並不是教你怎麼創業的,講的是美國很多大公司最初的創立。每篇文章講乙個公司,很簡短。這本書就有你想要的...

結合十九世紀末歐洲列強激烈爭奪殖民地的原因,這種激烈爭奪最終導致了什麼結果

蔡斯洛夫斯基 十九世紀末歐洲列強激烈爭奪殖民地的原因在於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兩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使得各資本主義國家迫切的需要更大的原料和傾銷市場以獲得更多的利潤。資產階級熱衷於把包括非洲在內的海外殖民地變成他們的投資場所 原料產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而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英國鄉間中產階級圈子裡的舞會背景知識

可愛的小黑仔 19世 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 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 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 1855年參加克里公尺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