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用的火折子為什麼一吹就能冒火呢

時間 2022-03-17 23:20:11

1樓: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開啟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國門。在沿海城市開設了諸多口岸,開啟了中國市場,並開始對我國進行商品傾銷。海量洋貨作為「新鮮玩意兒」,以其低廉的**和生活必需品的地位,迅速地擠占了中國市場,導致中國本土的輕工業難以生存,國貨崛起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同時,也有許多我國人民傳統使用的東西被逐漸取代和淘汰了。這其中,就有一種叫做「火折子」的東西。

火折子,經常出現在各種古代**中,尤其是盜墓**中,火折子簡直和黑驢蹄子、洛陽鏟一樣,成了摸金校尉的標配。這種東西是使用厚重的粗製紙張卷成乙個嚴實的紙質卷,用火點燃以後,再吹熄火苗,乙個待機狀態的火折子就這樣形成了。這個時候,火折子表面看起來是沒有明火的,但是內部仍有火星在緩慢的燃燒,就像煙捲一樣,又像是餘燼一樣,這個時候,只要用力一吹,它就會恢復燃燒。

火折子一般有兩種用途,有的是軍用,古代軍人夜行軍的時候,會隨身綁著火折子,用來隨時引火。同時,由於火折子待機狀態下,沒有明火,所以夜行軍的戰士們也不會被敵人發現。有的是民用,從前有的地方老人家抽水煙的時候,晚輩就會在身邊備著乙隻火折子,用來給長輩隨時續上火。

火折子和蠟燭一樣,被廣泛使用,富貴人家用的火折子製作精良,外面是堅實的竹子,經久耐用能夠反覆使用,講究的還會雕上各種花紋,裡面的內物更是五花八門,棉花、蘆柴作為火引,硝石、磷火等作為助燃劑,這樣精心製作的火折子容易點燃,儲存時間良好並且復燃極快。窮人家的火折子就是竹筒裡套個粗糙的草紙卷,效能上自然也就遜色許多。

火折子實際上是運用了物理學上「復燃」的原理。在燃燒狀態下的物質,會因為氧氣的缺乏處在一種緩慢反應的狀態中。當這種反應中需要的氧氣突然增加的時候,便會重新進行劇烈的反應。

此時,蜿蜒的火星也就會復燃成火苗。這就是通過控制燃燒反應中的含氧量來控制反應的速度,直至今日,這種反應仍然常見於各種化工產業,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富有智慧型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火折子是通過控制氧氣從而來控制火的焚燒程度,其實是一種半燃燒的狀態,一吹氧氣增加了,就能冒火。

3樓:小學歷史課代表

古代火折子是有一些磷和一些容易和氧氣發生反應的物質做成的,再向火折子吹氣時,易燃物質迅速與氧氣發生反應,燃燒氧氣,生成火苗,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型。

4樓:一顆有思想的豆子

火折子表面看起來是沒有明火,但內部仍有火星在緩慢的燃燒,只要用力一吹就會燃燒。

5樓:小自信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用的火折子一吹就能冒火是因為在吹它的時候氧氣會大增,這樣就會冒火了。

6樓:瘋狂的綠帽子

因為火折子裡面是一種半燃物質,因為缺乏空氧氣,所以沒燃起來,但是一旦接觸火折子就會開立刻始燃燒

古代人用的火摺子是什麼?怎麼儲存火種的

地煞 火摺子是易於攜帶之簡便照明和取火用具。較好的火摺子的紙製作方法是以白 紅 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 蘆葦纓子再捶,晒乾,加硝 硫磺 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裡,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適合封建時代的有錢人家和帝王。但是...

古代的火折子到底怎麼做的,為何一吹就有火呢

麼麼球 古代的火折子主要是用一種粗糙的土製紙把它捲成緊密的紙捲。不可漏風。之後在迅速的將火將它點燃之後再去吹滅。這個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是其實仔細看會發現上面也是會有紅色的亮點在燃燒。並且這個亮點也能夠保持很長時間不滅。當你再次需要點火的時候其實只要你輕輕的一吹就可以將它們再次點燃。但是這裡的吹需要迅...

古代紙還沒有發明的時候,人們用什麼寫字

用竹簡,用刀刻的,是早期。後來用毛筆寫,還有刻在甲骨文上,寫在絲綢上。古代人有很多記錄文字的方法。刀刻在石頭上,獸骨上,龜甲板上。毛筆寫在竹簡上,木牘上,絹布上。還有繩結。龜甲和牛 羊 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 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 又稱牘 和竹片 又稱簡 來書寫文章 以後,還用以絲織品縑帛為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