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有哪些名言名句

時間 2021-05-04 04:30:39

1樓:紫苑小薇

管仲(西元前719-西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政治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華夏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

管仲名人名言:

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善人者,人亦善之。

志毋虛邪,行必正直。

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

兵者外以除暴,內以禁邪。

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

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釣名之士,無賢士焉。

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

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聖人若天然,無私覆,若地然,無私載也。

聖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塗,治國之道也。

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

信不足,安有信。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憂鬱生疾,疾困乃死。

有道之君,行治修製,先民服也。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於亂。

治國常富,而亂國必貧。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獨王之國,勞而多禍。

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健而不使,殆。

**者用之量也,辨於**之理則知侈儉,知岱侈儉則百用節矣。

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人焉。

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

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

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穀也;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

量力而知攻。

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

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幹爵祿。

法制不議,**不相私;刑殺不赦,**不偷於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

凡將舉事,令必先出。

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草茅弗去,擇害禾谷;盜賦弗誅,則仿良民。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

譽不直出,而患不獨生。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

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邪氣襲內,正色乃衰。

知子莫若父。

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繩;萬家之都,不可平以準。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義立之謂賢。

不言之言,聞於雷鼓。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

儉則傷事,侈則傷貨。

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志毋虛邪,行必正直。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2樓:

1、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子

2、 勿煩勿亂,和乃自成,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執一不失,能君萬物,是故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 ——管子

3、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仲 《管子-牧民》

4、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管子

5、 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仲

6、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管仲

7、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管仲

8、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管仲

9、 志毋虛邪,行必正直。 ——管仲

10、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管子

11、 聖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管子

12、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管子

13、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管子

14、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慎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管子 《管子·形勢篇》

15、 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 ——管子

16、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管子

17、 聖人若天然,無私覆,若地然,無私載也 ——管子

18、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管子

19、 黃帝立明臺之議者,上觀於兵也;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備訴訟也;湯有總街之廷,以觀民非也;武王有靈台之囿,而賢者進也:此古聖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也。百官有司,其務以職盡規諫,將率**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縉紳考六藝,吾將兼覽焉。

——管子

20、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管子

21、 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管仲

22、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 ——管仲 《管子·禁藏》

23、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管仲 《管子·形勢》

24、 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管子

25、 量力而知攻。 ——管仲 《管子·霸言》

26、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管子

27、 有道之君,行治修製,先民服也 ——管子

28、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管子

29、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塗,治國之道也。 ——管子

30、 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人焉。 ——管子

春秋戰國時期的小故事(100字)

3樓:寒江若竹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4樓:匿名使用者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雞鳴狗盜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

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藉口殺掉。

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

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乙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

」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裡。

他便藉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

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乙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

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開啟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春秋時期陳氏切齊國成功了嗎 春秋時期齊國的發展情況

齊桓公是怎麼稱霸的,歷史已經擺在那裡了,就不用說了。齊桓公以後,他的5個兒子依次即位,內亂不已,想稱霸只是白日做夢,也就只能欺負一下鄰國而已。晉國稱霸以後,齊的鄰國魯 衛都投靠了晉國,齊頃公 齊靈公妄圖挑戰晉國,只能是不自量力。靈公以後,崔氏 慶氏 欒氏 高氏 鮑氏 陳氏相繼掌權,君權旁落,齊景公雖...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幾個,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都有誰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5個分別為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1 齊桓公 齊桓公 前643年10月7日 春秋五霸之首,西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

春秋時期齊國和秦國在今哪,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是今天的哪裡?

齊國是山東 秦國是陝西 齊國是周朝時期山東半島的乙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呂尚 姜子牙 於齊 初為今湖南,後遷至山東 由於國君為姜姓呂氏,故又稱 姜齊 或 呂齊 西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於西元前386年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