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時間 2021-05-05 23:25:04

1樓:匿名使用者

課堂有效性是教學的「命脈」,提公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大量成功的教學案例已經證明,「課堂有效」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提公升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在簡單重複的物件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變得遲鈍,難以產生心理反應;

而新穎奇特的物件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興奮。

因而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不能給學生「老一套」的感覺,否則就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學方法的設計思路可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在每堂課裡應形成不同的教法;

二是在不同的章節之間盡可能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

這樣一來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新鮮感,興趣自然也激發出來了。

1.舉辦有趣的互動遊戲可以就思想品德的某個內容作基點,以主題為範本開展演講比賽、情節模仿、人物扮演等小遊戲,也可以就乙個有關思想品德題討論,開展團隊辯論賽,積極鼓勵學生思考,踴躍提出與分享個人觀點和看法。

2.播報熱點時事新聞初中思想品德如果不積累例項就等於空殼,教師要使學生養成讀報看報、快速找出有價值新聞的能力,要求在看報的同時先標出所有有關思想道德的內容,再做簡要的記憶,在課堂上專門安排幾分鐘的新聞人人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看到的思想品德新鮮事物。

3.自認識剖析缺陷在班上設立「冥想」的環節,讓學生在枯燥的課程上得以休息,通過所學的思想品德內容,認真分析自己身上的毛病以及不足,將它們記下來,通過接下來的學習找出解決辦法。

有些學生還可以當眾坦白給教師和其他學生聽,並尋求大家的幫助,以求盡快找出解決方案並加以改正。

4.建立學習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搭配組成思想品德學習小組,遇到問題小組問自己討論,自己想解決方法,組長整理後再加以整合,不但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愛上學習,激發興趣,而且可以獲得別人看事物的眼光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取長補短,爭取達到大家的共同進步。

二、深刻領會和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提公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切實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節課僅45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

對於事實知識、原理知識等要通過過程和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有效地自主建構知識框架。

同時,有關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決不能急於求成,應對這些目標做出系統的規劃,通過乙個課時或乙個階段的教學應達成什麼初級目標要心中有數,千萬不能把技能、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終端目標作為課時目標來確立

三、課堂教學要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絡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確實應該尊重教材,但是不應該墨守成規、照本宣科,對於教材中涉及到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要善於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使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從而發展學生對政治理論的感知能力。

如可以讓有的學生以記者的身份對自己的同學進行採訪,或者對當前的焦點問題進行意見徵集,通過組織這些教學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應用,也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鍛鍊。

政治課堂教學應將教材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社會上的熱點事件和自己周圍發生的事件能及時與課本知識聯絡起來,如果學生感覺到有困難,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課堂教學的小範圍走出來,對課本知識理論進行昇華總結。

所以,政治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使課本中的理論體系能與現實生活中的焦點事件有乙個很好的連線點,還要根據這個連線點巧妙設計相應的實際問題以及學生間的討論,有條件的要鼓勵學生課後積極進行實踐等。

四、精彩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教育心理學表明:正確的、公平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起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學生適度的緊張狀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

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

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

一項調查表明,87.3%的特級教師認為精彩的教學評價語言是優秀教師必備的一項重要素質,可見,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實效和學生的成長,精彩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是激發課堂活力、實施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

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提公升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當前的中學生思想活躍,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及表現慾望較強,常常渴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

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樓:暖神格格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產業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對於小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根據近年來的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因此,結合實踐經驗,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並提出幾點針對性的建議,旨在促進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樓:徐天來

《品德與社會》課是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作為總目標。可是,由於許多客觀和主觀的原因使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常常偏離和違背了這一教學的總目標。

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正確認識、把握小學品社課的教學呢?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源於現實生活,注重學生體驗。

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深處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學會做人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巧妙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領悟生活,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促進他們健康、向上、積極的人格發展。

二、揪住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道德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問題的設計上都要重視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品社教師要深入觀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並結合教材資源,創設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以及對原有知識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如《平安回家》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去實地了解交通標誌、交通訊號、交通標線,走進生活的教學要比把學生關在教室裡死啃書本強得多。

小學生道德的形成,源於兒童社會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小學生品德的形成取決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看到事情的真實部分,引發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觸及他們的心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要改變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推行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渠道,以主體參與貫徹始終,以提高品社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筆者認為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情趣性原則

學生通過情趣性活動,調動起學習慾望,才會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並積極把知識內化為操行。教師在創設品社教學情境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他們能夠接受的的形式進行,才能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所謂的枯燥「說教」,轉變成學生自覺學習的願景。

(2)開放性原則

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習慣和操行的。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創設品社情境,要具有博大的開放性,敢於挑戰學生的心理與課堂常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採取先進的教學手段,啟用課堂。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在小學品社課堂教學裡,教師和學生是乙個整體的資訊場,教與學是心靈、情緒、資訊交換的乙個過程。

教師利用現代**創設情境,能充分啟用學生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資訊傳遞,可提高其對品社知識的吸收率,並促進知識向道德能力的轉化。以「孝敬父母」為例,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們聽一段截至網上的錄音《給媽媽的一封信》。在時而深沉舒緩,時而高亢鏗鏘的鋼琴聲中,黎平對母親那深情的話語字字句句震人心弦:

媽媽,那記載著辛勤勞動的白髮和皺紋竟過早地爬上了你的頭和臉,而那討厭的病魔也終於纏上了你……。當錄音機中傳出《世上只有媽媽好》時,學生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課堂氣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發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發學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對所學的事理能銘記不忘。

五、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要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創設活動,使活動形式與實際情況相聯絡。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等,在教學中,我創設活動時,是從這幾方面著手進行的:1.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活動形式;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設計活動形式;3.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活動形式。

訓練習慣,使活動具有有效性。在教學中,大量活動的使用,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就在於行為習慣的訓練上。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的廣闊空間,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機會,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也許合作學習就變成自顧自的述說、表演。

在學生**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的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這樣的要求開展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總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它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品德與社會》又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程。

教師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於**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進取精神,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所在。

如何提高個人品德,如何加強個人品德與修養?

答題解疑 單講品德,我是最反對的。老子有道德經,我自己常說,循道為德。什麼叫循道為德,具體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與人交談,要說話和氣。上路行走,右邊通過。買東西,人多時要排隊 這是日常工作的小事。大的方面,我們說要報效祖國,不能空喊,有這樣的誠心,還得有這方面的能力。不怕沒有能力,就怕不去增長這...

如何讓品德與生活迴歸生活課題計劃

繁華落盡同事 活動性是品德課程的基本特徵,活動是品德教學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教師要努力創設適宜活動的環境和條件,組織開展活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 感悟 發現 從而獲得認識 情感和行為各方面的發展。如在教學 消費者權益 一課時,老師事先安排好學生做好課前調查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同...

如何提高與別人的溝通能力,如何提高與別人的溝通能力 10

職場心機婊 很多人都說自己溝通能力不行,其實並不是,只是你沒有學到一個好溝通的技巧 培訓師工具屋 1 為什麼總感覺自己不會說話,感覺自己越來越不會與人溝通,以上屬於心態問題,需要從建立一個積極的心態開始,假如你總是抱有這樣的態度,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這個態度就流露在臉上,那樣的話,就算你的口才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