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歷史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時間 2021-05-05 23:15:46

1樓:簡體熊貓

第一:歷史內容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第二:歷史事件的深遠影響及中間人物的奇聞異事,這樣增加生動性及重要性,強化了學生的記憶

第三:在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和觀點上,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出發點思考,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習就是要思考和質疑。

第四:如果有精力,可以多提供幾種不同的歷史記錄來講給學生,學生的思路應該開闊而不是狹隘,更何況中國教科書上的歷史內容經常有不嚴謹或者不真實的地方,主動的做好準備,比被學生提出不同的歷史記載當場尷尬要強的多。

歷史課堂中情境教學需注意哪些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特級教師李惠軍曾經說過:「中學歷史教學似乎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語境和令人暈眩的教學場景——不知所云的互動、游移離散的辯論、滑稽可笑的表演、眼花繚亂的活動等。鮮活的歷史知識以及史學的厚重、深刻、哲理,在層出不窮的教育術語、政治天條和視同環境的引領和輔助下,顯得如此蒼白和淺薄。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高中歷史教學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這些變革當中影響最大、最徹底、最難以把握、爭議也最多的莫過於課程的"情境設計"問題.受新課程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片面追求教學方式改革,毫無節制地進行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偏離了學科本身特點,造成了本末倒置的尷尬局面。那麼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要注意科學性

科學性要求教師採用各種方法所創設的歷史情境應與當時的歷史史實相符合,不能違背歷史,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絡,並且概念要準確,沒有知識性、思想性的錯誤。

教師在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歷史時,必須尊重歷史史實,不能的誇大或進行藝術的虛構,應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歷史感。教師在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展現歷史情境時,應該注意所展示的聲像資料的科學性,如果我們向學生展示的感官形象是文藝作品,比如電影、電視劇集、今人的繪畫等,很可能是背離歷史真實的,其作用恰恰是誤導。因此教師對採用的聲像資料光看品種題目不行,一定要看看其內容、畫面,聽聽其配音。

了解所有的畫面是否緊密配合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歷史史實?對其進行精心的選取和剪輯。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影視作品與歷史史實的區別。

教師在把歷史小品引入課堂,讓學生編演歷史短劇以再現歷史時,要對歷史小品、短劇的內容進行指導,以免出現科學性錯誤。如在學習禪讓制時學生編演了堯、舜、禹禪讓的小品,學生在表演時說,堯把皇位讓給了舜,舜做了皇帝。後來舜年老了又把皇位讓給了禹。

秦朝以前是不存在「皇帝」這一稱謂的,這是乙個很明顯的錯誤。對這種知識性錯誤教師應及時糾正,或讓學生找一找有什麼錯誤。讓學生學會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評判史實的真偽,從而形成客觀真實的歷史認識。

2、要注意目的性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目的明確時,行為成果就大;目的不明確時,行為成果就小,這是我們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一切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在課堂上,教師創設出生動逼真的歷史情境並不是目的。

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出發,要考慮通過創設情境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是激發興趣、引起動機還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是解決難點、突出重點,還是加大密度、節約時間;是用來彌補文字教材的不足,還是來加強思想感情上的薰陶……總之,教師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師是為了展示現代教學**,或為了演小品而創設歷史情境。

教師應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輔助教育手段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它的作用只能是「輔助」,它的價值也只能是作為一種為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而不能成為教學目的。否則現代**成了教學機器,教師成了只會按鍵盤的「機械手」,這樣的課堂教學看起來生動活潑,實質上冰冷死板,極不利於學生完善人格、發展個性等人文素養的培養。

資訊科技給學生搭建了乙個廣闊的知識平台,但資訊科技所提供的有效的歷史資訊,要為學生所掌握,這需要學生有乙個「內化」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學生反思、交流和表達來實現的。學生接受資訊離不開視聽,對所接受的資訊的感知和理解離不開思考。只有將視聽與思考統一起來,才能使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才能實現認識的深化。

在這一過程中視聽是感受外界的刺激,思考是人腦對接受到的刺激進行分辯和比較,二者相輔相成。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視聽與思考統一起來,形成完整的概念和認識而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人物的活動,歷史事件的環境和場景,不僅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停下生動的形象,而且能從這些形象中得到啟示、悟出道理、受到陶冶,發現和認識一些規律。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歷史,在教師創設的歷史情境中進行分析思考和情感體驗。

3、要注意實效性

實效性要求教師創設歷史情境時使用的方法、手段,選擇的**,必須是教學上實用的、能達到最佳效果的,要注意不要拼湊,不要把**當成裝飾物,要注意實效。這需要教師堅持兩個出發:一是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要求出發;二是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

教師要根據教材重點、難點的需要選擇使用最佳的方法、手段,最佳的**,發揮各種教學方法、手段和**的優勢,讓學習者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使所創設的歷史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記憶新知識,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每一種教學方法、手段、**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每一種教學方法、手段、**呈現教學資訊的功能和能力也不盡相同,某一種方法、手段、**應用在某一特定的教學環境中要比其他**更為有效。教師應認識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有形有影有聲,入眼入腦,活潑感人,這是創新;站在講台上,一本書,一根粉筆,或加一幅圖,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師生心靈感應,產生情感、意識上的共鳴,這也是創新。課堂上師生的對話,既是一種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乙個語言幽默、思想深邃、知識淵博、情感豐富、風度儒雅的歷史老師,他的言行中所折射出來的智慧型,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計算機無法取代的。

從現有教學條件出發,把計算機與常規教學手段進行優化組合,無疑將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求得實效。在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應看到現代教學**種類很多,效能各異,在表現方法和使用效果上各自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優缺點,沒有一種能絕對滿足一切教學內容、教學物件的教學**。而教學過程是乙個十分複雜的過程,需要對人體的多種感官進行多方位的延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因此應該對效能各異的教學**進行選擇和優化組合,使其在教學過程中互動應用,揚長避短。

齊健教授說過:「一堂好課的底線是學科本色。教學設計應注意體現「素課」(擯棄濃妝豔抹、穿靴戴帽),在看似樸實的設計中內隱厚實的史學功力和教育底蘊,蘊藉著思維的深刻性、穿透力,強調思辨性。

一切的教育教化應當是從「讀史、說史、學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彰顯的。在教學手段、教學技巧上宜力求簡約。簡言之,一句話:

要『返璞歸真』。」

歷史教師在設計和運用教學課件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建立教學設計的構想最初是由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和美國心理學家、測量學家桑代克提出來的,他們設想建立一門「橋梁科學」(linking science),把學習理論和教育教學實踐連線起來。教學設計作為一門科學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布魯納與奧蘇伯爾的認知學習理論對此有著重要影響。⑴進入21世紀,隨著學習理論、系統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發展,教學設計科學迅速發展。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開展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並且在90年代末日益重視教學設計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進行,廣大教師也愈加重視教學設計,筆者結合實踐,談談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 僅供參考

一、教師如何圍繞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語文教育目標,也是「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教師要以「興趣」為核心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

像故事、寓言、語言、姿態等等。當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了興趣、樂趣的時候,那就一定能學好語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教師既要走進課本,又要走出課本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經過幾代教育精英收集、整理、實踐編撰而成的,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具有奠基作用。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該認真閱讀教材,理解編寫者的思路和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進度,設計教學方案,並擺正教材、學生和自己的位置。教師在走進課本的同時,又要走出課本,就是說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實際要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以單元主題為中心,以學生的能力為半徑畫圓,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教師學教材、用教材,借教材組織學生開展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靈活處理教材,運用創造性思維,開闢語文教學新天地。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整體」把握課文

整體把握課文,就是把握課文創設的語境,把握作者的基本傾向或觀點,把握人物、事物的本質屬性。離開了這些,我們就無法理解、判斷、讚賞、批評某個詞語是否用得恰當,某種句式用得是否合理,某個細節描繪得是否傳神。單獨地學習詞語、修辭手法、句式、寫作方法,只是語文知識的學習,而不是閱讀教學。

那麼,如何處理整體把握課文與分段、概括、分析課文之間的關係呢?我們說,對重點篇目應該在整體把握內容的基礎上分段,理解概括段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人需要、體驗和理解始終是最重要的。

老師引導學生可以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按情節線索分段,按時間順序分段,按空間順序分段,依據觀察點變化分段,按情節發展順序分段,按人物出場先後順序分段等等)。答案可能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存在對與不對的問題。

分段和概括,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學生有權利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這種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教師要嘗試上好語文綜合實踐課

新課程設定了「綜合性學習」的目的,一是突出語文教育目標整合、整體推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體現「三維目標」的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二是突出語文的實踐性、應用性。體現為:

強調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重視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精神,教師要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綜合學習實踐不但可以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語文學習的歸宿和目的。怎樣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呢?

首先,要注意趣味性。教師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設計綜合性學習內容;第二,要注意應用性。教師所設計的學習內容,一定要目的清楚,目標明確,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學生願意自己設計,自我約束,願意為此學習付出巨大的努力;第三,要注意適應性。

教師要就地取材,開發校本資源,教材設計的綜合性學習,只起到創設情境的作用。老師如何組織活動,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第四,要注意量力性。綜合性學習很能引起學生發現、**、創造的慾望,但一定要考慮到學生是否能承擔。

就是說你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完成。還要考慮教學時間,根據時間來安排大小實踐活動,以利於激發、挖掘學生興趣和潛質,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穩步提高。

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運用評價性語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價?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過,老師走進課堂之前,要準備100頂帽子,隨時戴在學生的頭上。但「高帽子」並不是隨便就可以給學生戴的,要戴得合適,聽著舒服。

教師在對學生評價前,要仔細想一想,要不要評價,如何評價才適當。以下幾種評價時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嘗試把握。1.

學生沒有信心答對時,教師應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來回答這個問題,說錯了也不要緊」,「老師喜歡舉手的同學,因為舉手的同學最自信」等等;2.學生對問題感到迷惑時。教師應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誰能換個角度思考」,「誰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等等;3.學生取得成績時,老師應通過評價肯定其成績,如「讀得真有感情,老師和同學們 都被感動了」,「課文很優美,你讀得也很精彩」,「真沒想到,這個問題你答得如此完美,老師祝賀你」等等;4.學生答錯時。

老師要善於從學生的錯誤中找出閃光點,如「讀得很好,有感情,只是有一字音讀得不准」,「這個問題你雖然答錯了,但老師欣賞你的勇氣,相信你經過努力,會解決這個問題的」等等。總之,課堂教學過程千變萬化,教師評價性語言豐富多彩,只要老師善於抓住機會,給學生以真誠的讚賞,就會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學習成績也會在老師的鼓勵讚賞中不斷提高。

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學生觀,新課程理念下正確的學生觀是什麼

霽雨若初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老師需要主動地 自覺地拋棄傳統的師生觀,而建立一種積極的 有效的新型師生關係,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把學生當做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首先要將學生看作學生,看作為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評小學數學課,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溫永勝 既然是新課程標準下來評小學數學課,那麼評課就要圍繞新的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觀點。1 要評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確定是不是準確,在新課的講解和學習過程中是不是很好的體現出來。2 要評教學的重 難點確定是不是準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不是突出了重要 突破了難點。3 新課的引入是不是有創新,能否激發學生的學...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地理作業本 必修2湘教版 四章答

薄餅公尺花 必修2 地 理 高一下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作業本 shuxue gaoyishang 第一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a 2.c 3.c 4.d 5.a 6.a 7.b 8.d 9.c 10.c 11.d 12.b 13.a4.c 15.b6.1 低 低 低模式 現代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