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評小學數學課,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時間 2021-09-01 19:31:35

1樓:溫永勝

既然是新課程標準下來評小學數學課,那麼評課就要圍繞新的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觀點。

1、要評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確定是不是準確,在新課的講解和學習過程中是不是很好的體現出來。

2、要評教學的重、難點確定是不是準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不是突出了重要、突破了難點。

3、新課的引入是不是有創新,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要新課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讓學生成為了數學學習的主人。

5、在教學過程中是不是體現了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6、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如何,能否順利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學的輕鬆、愉快,是否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中來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

7、教師的綜合表現如何,語言是否洪亮、清晰、有吸引力;教態是否大方、自然,有親和力;方法是否新穎、靈活,有創意;板書是否規範、工整、起到總結作用等。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師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資訊,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乙個重要環節。隨著課程改革實驗在我們所有年級學生中的全面,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弊端也更加明顯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出來。部分教師對於學生的學習評價不重視或者依舊停留在原有的評價思想評價體系上,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建立一種新的適應新課程需要的、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已經非常迫切和非常必要。

一、教師的評價要具有發展性

所謂發展,指的是教學評價要改變統一的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擇的功能,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

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應該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發展水平,評價的作用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斷發展。為此,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應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學生的「將來」和「發展」。在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教師必須改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觀念的新的評價意識,才能正確理解標準的要求,進行正確的學生評價。

二、教師的評價要具備多元化

多元化指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傳統教育教學中的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占有評價的主動權,學生則是被評價者,是評價的客體,在評價中處於被動地位。而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是由師生家長學校等方面組成的評價整體,不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的單一的評價結構。評價提倡的是多元化主體,在這個多元評價中,要求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家長對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等等。

提倡把學習小組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

在這諸多的評價中,最重要的評價活動是學生的自評。在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中,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通過主動參與、主動評價來重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學習程序有乙個新的定位,隨時對照學習目標,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以及不足,評價要成為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三、教師的評價方法要多樣化

多樣化指的是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即在實際評價時,要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與在學習過程中進步表現相結合等等。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對於學生學習的評價,應該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評價方法應該是:對學生評價中,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標+權重」方式進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則應該採用描述性評價、實作評價、檔案評價、課堂激勵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動態的評價替代靜態的一次性評價,視「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為同等重要,最後採用以一定比例納入學生的評價結果。

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亦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測試、口試、作業分析、課堂教學觀察、課後對學生進行訪談、建立學生成長紀錄——即學生個案檔案等形式,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進步的地方,掌握學生學習的發展空間,便於學生支援發展。

四、教師的評價要具有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的另乙個重要特徵。所謂全面性指的是教學評價必須建立在全面、全員和全程(課程和過程)採集學生學習的各種資訊,同時獲取與學生各種素質培養及各種技能發展有關的資訊,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全部學習、成長的動態過程。

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對於學生的學習品質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式方法的改進具有促進作用

首先,要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交流意識,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現情況等等。

其次,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學習思維策略、學習意識水平、學習思維品質。在這一環節,教師要看學生在學習中能否結合具體的學習情景提出問題;能否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立場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否主動積極的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能否正確地表達和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總結,並獲取解決同類問題的經驗。

第三,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學習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自信心、以及解決問題的達成度。對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狀況的評價,要依照標準所列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使學生有乙個客觀公正的自我認識。

新課程需要的是乙個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

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設計小學數學的教學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哪些教學建議

3樓:精銳莘莊數學組

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公升人自身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代要求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也在世紀教育的浪潮中醞釀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長期的提煉和創新修改中,一步步地在向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靠近,而這也將是乙個值得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接下來,我將結合這次國培學習的收穫和在新的課改要求下,談談小學數學在教學實施方面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應該是乙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這些與時俱進的課標要求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關注的工作準則。而這些要求要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

首先,轉變教學策略,優化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需是乙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和「學」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出和諧的關係,打破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在做中學數學」的主體性地位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果。

(一)、創設貼近生活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適當地從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的數學價值觀,這也是體現數學價值性的有效方式。故事匯入、數學遊戲、生活案例、直觀演示和模擬表演等都是創設數學情境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生自身認知基礎上搭建符合教學要求的學習情境。

創設出的數學情境的有效性必須體現在能引出新舊知識的碰撞,能喚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思考,能輔助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過程應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地位。現今教育者對於新型課堂,特別是合作交流式學習課堂的探索越來越重視。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和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等等,都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有突出成績的**和嘗試。

例如,我所在地區所試行的「生本課堂」、「有效課堂」、「陽光課堂」等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的很好探索。它的宗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設定前置作業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獲取知識,通過課堂展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和即將學習的新知所產生的矛盾衝突中激發**知識的激情,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這樣的乙個過程使我們的學習成為乙個自主獲取知識、自主**、合作交流的主體性活動,有助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結合實際,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教育的導向是讓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應有的發展,體現數學的價值。而要體現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發展就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是否具備創新意識來體現。錢學森曾發出世紀之問:

「中國何時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可謂是任重道遠。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起點,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在一開始就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意識,因此,站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數學是一門能很好地訓練孩子思維的學科,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思考、多應用,多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實際出發,從小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其次,轉變教學評價方式,體現多尺度、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改善教法學法,提公升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要求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學習結果評價重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查漏補缺,優化學習效果。

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等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進而改善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此外,評價方式也要求多樣化,例如,利用評價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定性定量評價與常模評價方式相結合等。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注重公平、公正對待,尊重客觀實際,注意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的評價藝術。

保證評價的全面性,教學評價不僅僅要求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範做出評價,這也將從側面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乙個輔助的作用。

最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發展的需要。

鑑於小學這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體現出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就表現得特別明顯。差異性的體現是教學過程必然會呈現出來的特徵,而合理地處理好學生差異性的發展需求,是滿足不同學生知識需求,實現自身在數學上的適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是我們長期關注的乙個話題「培優補差」,它是彌補現今教育體制的不足、實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直接體現。

補充後進生的學習需求,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擴充知識接納能力強的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以提公升成長空間,真正實現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

在不同的形勢下,我們的課改在長期不間斷地進行著,而相伴課改進行的還有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的足印。這一切的嘗試和體驗都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身影。而這一切的努力和探索都是為了將我們的教育提公升到乙個新的台階,乙個可以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的新台階。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哪些教學建議

大傻瓜的東西 新數學課標是2011版的 數學課程標註 課程的第四部分內容是實施建議,期中 教學建議從七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 教學活動要注重目標的整體實現。二 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三 注重對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四 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五 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六 合理把握 綜...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堂教學有哪些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堂教學有 1 創設良好氛圍,激勵學生學習。2 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3 突出思維訓練,培養思維能力。4 著眼學生發展,組織學生活動。5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選用恰當教學 6 重視教師的人格力量,規範教師的課堂行為。小學數學新課標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有哪些 數學課程標準中關於...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經歷了哪幾次改版

蘇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一年。級 上冊 於2001年4月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專家對這套教材給予很好的評價。進入實驗後,也受到實驗區廣大師生的歡迎,連續四年的樣。本班抽測,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都在90 以上。但是,隨著我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對於情境創設與模型建構 知識技能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