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學生觀,新課程理念下正確的學生觀是什麼

時間 2021-09-05 01:23:29

1樓:霽雨若初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老師需要主動地、自覺地拋棄傳統的師生觀,而建立一種積極的、有效的新型師生關係,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把學生當做學生。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首先要將學生看作學生,看作為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培養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2、把學生當作朋友。

教師要敢於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不再強調“學生必須服從教師”,而要堅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把學生當做朋友,意味著要和學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觀、世界觀,要對學生平等和信任。

3、把學生當做老師。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已經是日新月異。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學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識接受器”。

4、把學生當做同學。

新課程、新教材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生固然需要教師的教學與引導,但教師也同樣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訓與指導。

5、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過程、方法、手段都應緊緊圍繞這個主體進行。

拓展資料:

學生觀是指關於學生的本質屬性和特徵的基本觀念體系。諸如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本質、特徵、成長髮展過程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

形成於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傳統、教育傳統所制約,並受到教育工作者自身世界觀和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認識水平的影響。

制約教育工作者對學生採取的態度和方法,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的目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觀

新課程理念的學生觀在實施新課程中,學生是核心,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需要主動地、自覺地拋棄傳統的師生觀,而建立一種積極地、有效地新型師生關係,具體說來,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學生當做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我們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機器,對於學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但從來不考慮學生的要求,是將學生看作機器,而不是看作為一個人。因而,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首先要將學生看作學生,看作為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

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培養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學生要以學為主,這種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而不是教師的強行灌輸。只有“把學生當做學生”,我們才能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施以“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乃至“訓導”才有可能“導”出新課程的成功。

二、把學生當作朋友。

教師要敢於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不再強調“學生必須服從教師”,而要堅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把學生當作朋友,意味著要和學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觀、世界觀,要對學生平等和信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和學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在平等的地位、民主的氛圍中自覺自願地、樂此不疲地參與教育過程以及教育活動。

三、把學生當做老師。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已經是日新月異。現在的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現在的學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識接受器”,其中有些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包括計算機、現代科技等方面)已超過了部分教師,由於目前獲取知識的渠道之多,即使在教師所執教的本學科上,也有不少資訊——學生已經掌握了,而教師卻還毫不知曉。這沒什麼關係,“師不必賢於**,**不必不如師”,問題在於:

我們教師應該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心悅誠服地把學生當做老師,向他們學習自己所不知的東西,並以此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學習的主人。

四、把學生當做同學。

新課程、新教材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生固然需要教師的教學與引導,但教師也同樣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訓與指導(其實,一些教師平時所依據的《教學參考書》、《教案設計》等等,均如同一位“不說話的老師”)。這在某種意義上,便讓教師與學生具有了相同之處。

因此,我們教師可把學生當做同學,主動地與學生密切合作,共同**,給學生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對話環境,教師與學生在一起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互相溝通及坦誠的碰撞中,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習上的好夥伴”。

第五,把學生當作兒童。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確指出:“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於18歲”。從聯合國的定義來看,我們的學生都應該屬於兒童的範圍。

作為兒童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童心,有作為兒童的特有的性格和愛好。作為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看作兒童,對於兒童的要求應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觀念,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和學生在新課程下一起成長和進步。

新課程倡導怎樣的教師觀?

3樓:幸福並快樂著涵

包括兩個方面:

1·  新課

bai程不僅要求教du師zhi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dao的角色要轉變。

2·  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

新課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群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群型的開放的教師。

2. 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生一系列變化(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麼?簡述新課程提倡的學生觀。

4樓:s夢f蝶

核心是自主學習,倡導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優勢,從被動的學習中走出來,自己探索學習,老師引導,學習要求自主性,自發性,發揮每個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學生潛質,以培養出:自主創效能力強,學習自主能力強,思維領域寬的,能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的新時代現代化學生。

5樓:匿名使用者

基礎教育重在人格品質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度、較強的求知慾,不斷質疑的發散思維能力,並培養一門自己有特長且感興趣的專業方向。這比背多少古詩學多少理論知識都游泳

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樹立怎樣的學生觀

6樓:山西中公教師

1、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2、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性學習

4、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5、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展示交流作品

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7樓:染目黒曈

現代學生

觀則認為學生是積極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正在成長著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在實施新課程中,學生是核心,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的老師需要主動地、自覺地拋棄傳統的師生觀,而建立一種積極的、有效的新型師生關係,具體說來,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

把學生當做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機器,對於學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但從來不考慮學生的要求,是將學生看作機器,而不是看作為一個人。因而,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首先要將學生看作學生,看作為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培養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學生要以學為主,這種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而不是教師的強行灌輸。只有“把學生當做學生”,教師才能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施以“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乃至“訓導”才有可能“導”出新課程的成功。

把學生當作朋友

教師要敢於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不再強調“學生必須服從教師”,而要堅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把學生當做朋友,意味著要和學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觀、世界觀,要對學生平等和信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和學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在平等的地位、民主的氛圍中自覺自願地、樂此不疲地參與教育過程以及教育活動,形成良性發展。

把學生當做老師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已經是日新月異。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學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識接受器”,其中有些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包括計算機、現代科技等方面)已超過了部分教師,由於獲取知識的渠道之多,即使在教師所執教的本學科上,也有不少資訊——學生已經掌握了,而教師卻還毫不知曉。這沒什麼關係,“師不必賢於**,**不必不如師”,問題在於:

我們教師是否應該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心悅誠服地把學生當做老師,向他們學習自己所不知的東西,並以此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學習的主人?去聽聽他們的解釋,他們的討論。

把學生當做同學

新課程、新教材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生固然需要教師的教學與引導,但教師也同樣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訓與指導(其實,一些教師平時所依據的《教學參考書》、《教案設計》等等,均如同一位“不說話的老師”)。這在某種意義上,便讓教師與學生具有了相同之處。

因此,我們教師可把學生當做同學,主動地與學生密切合作,共同**,給學生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對話環境,教師與學生在一起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互相溝通及坦誠的碰撞中,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習上的好夥伴”。

把學生當作兒童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確指出:“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於18歲”。從聯合國的定義來看,我們的學生都應該屬於兒童的範圍。

作為兒童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童心,有作為兒童的特有的性格和愛好。作為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看作兒童,對於兒童的要求應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

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過程、方法、手段都應緊緊圍繞這個主體進行。

首先,人的主體性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能動性。能動性側重於主體能力,表現為主體活動的自覺選擇和創造。它包含多方面的涵義:

一是主體對於主客體關係的自覺性。馬克思指出: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物件。

”人的這種自覺意識是一種人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標誌。正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產生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與我”的主客體關係;產生了人與自身的“主體我與客體我”的主客體關係;產生了人與他人之間的“自我與非我”的主客體關係(注:袁貴仁《馬克思的人學思想》, 104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年版。

);二是主體的選擇性。馬克思認為人的活動是根據“物種的尺度”,即客體的規律和人的“內在的尺度”,即主體的需要、目的來實現選擇的。人類社會歷史是合乎規律的自然歷史過程,也就是人的能動選擇過程;三是主體的創造性。

馬克思說:“勞動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活動”;列寧認為,人的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創造世界。創造性是能動性的最高表現。

所謂“人化自然”是主體所創造的客觀世界。

其次,人的主體性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自主性。自主性側重於主體權利,表現為主體對活動諸因素的佔有和支配。真正的主體必然是具有主體性的主體,他既有能力又有權利支配和控制活動的諸因素。

最後,人的主體性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自為性。自為性側重於主體目的,表現為主體活動的內在尺度和根據。人類活動具有目的性,這個目的是超越現實的觀念性的存在。

這便是馬克思的思想:人的勞動是自為的,這是動物和人的根本區別。主客體物件性關係的確立是主體從“為我”的角度進行選擇的。

全國高中什麼時候開始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從教育部獲悉 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市分步實施新課程 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開學,全國各省區市均啟動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各地要加強對新課程實施的領導和管理,確保開齊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 技術 含資訊科技和通用技術 藝術 或 美術 體育與健康等課程,並開足規定的課時。根...

五年級上冊數學新課程答案是什麼,五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新課程學習輔導》答案

防震減災科 答案就是對題目的解答過程和結果。如果問具體一道題的答案,好回答你。你問一本書的答案是什麼?叫人如何做答? 勤奮的劉賀 4646464763498050505 一 填空 14分 1 0.25 4 就是求 0.25 0.4 就是求 2 1 2.955 四捨五入保留整數是 保留一位小數是 3 ...

揭秘ib課程究竟適合什麼樣的澳洲留學生

ib是有固定的科目型別讓你選,但是alevel的科目可以任意選。一般來說看ib的成績是看的總分,所以其中乙個科目成績不太好,其他比較好的科目可以吧分數拉高。但是alevel的成績分科看,比如你的數學不及格這個科目就是不及格,不存在別的科目的成績比較好可以把這的缺點給補上。但是兩個制度的接受範圍都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