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期初攤餘成本。
投資棚桐脊收益鏈滲,應收利息,已收回本金,已發生的減值輪寬損失。
2樓:網友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餘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坦豎缺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餘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餘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餘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餘成本(本金)=期初攤餘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餘成本×實際利率)
應付債券的攤餘成本(本金)=期初攤餘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讓辯餘成本×實際利率)
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餘額纖滾-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餘額)×實際利率。
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餘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餘額)×實際利率。
長期應付款攤餘成本如何計算?
3樓:財經布穀
長期應付款的攤餘成本。
即長期應付款的賬面價值。
長期應付款賬面餘額-未確認人融資費用期末餘額,未確認融資費用期末餘額=未確認融資費用期初餘額-未確認融資費用本期攤銷額。
未確認融資費用本的攤銷額=期初長期咐滑應付款的攤餘成本*實際利率。
長期應付款的期初餘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餘額)×實際利率。
一:長期應付款是在較長時間內應付的款項,而會計業務中的衡瞎臘長期應付款是指除了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多種長期應付款。主要有應付補償**引進裝置款和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租賃費等。二:指對其他單位發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長期負債,而會計業務中的長期應付款是指除了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多種長期應付款。
主要有應付補償**引進裝置款、採用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
發生的應付賬款。
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等。
三:企業除了通過借款和發行中長期債券取得貨幣資金。
購建長期資產外,還可以採用補償**方式引進國外裝置或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補償神碼**方式引進國外裝置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一般情況下,是固定資產使用在前,款項支付在後。如補償**方式引進裝置時,企業可先取得裝置,裝置投產後,用其生產的產品歸還裝置價款。
四:而融資租賃實質上是一種分期付款購入固定資產的形式。這種不需要支付或分期支付貨幣資金就可以先取得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裝置的方式,就好比「借雞生蛋」,也是一條頗不錯的生財之道。
五:企業發生的長期應付款及以後歸還情況的核算與監督,在會計賬上設定乙個「長期應付款」科目。該科目屬於負債類科目,其貸方登記發生的長期應付款,主要有應付補償**補償登記引進裝置款及其應付利息、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等;借方登記長期應付款的歸還數;
六:補償**是從國外引進裝置,再用該裝置生產的產品歸還裝置價款。國家為了增大企業開展補償**,規定開展補償**的企業,補償期內免交引進裝置所生產的產品的流轉稅。
實際上補償**是以生產的產品歸還裝置價款,因此,一般情況下,裝置的引進和償還裝置價款是沒有現金的流入和流出。
攤餘成本怎麼理解
4樓:財經布穀
攤餘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餘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餘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該攤餘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餘成本計算方式: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
100×10%×(p/a,i,5) +100×(p/f,i,5) =125
其中(p/a,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年金現值係數;(p/f,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複利現值係數。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
第一年年末攤餘成本。
期初攤餘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餘成本*實際利率)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初始攤餘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
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餘成本)。
在收到債券利息的賬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餘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餘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餘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餘成本會減少。
攤餘成本法的缺點
5樓:雲汐之夏清風之間
攤餘成本法重出江湖。
在遭遇11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和贖回壓力之後,12月各大銀行紛紛開始了新策略,將「低波產品專區」置於理財專區核心位置,集中發力營銷低波策略理財,並積極推出攤餘成本法估值理財產品。
**君在招商銀行app發現,理財專區中心位置推出「穩健低波」裂笑李系列產品陳列,投教方面也釋出《穩健低波理財,投資正當時》等文章,主推重倉低波資產的理財產品。
中國銀行也在理財專區核心位置的優選熱銷欄目中主打推薦「低波動策略」理財產品。
除了在產品營銷段著力銷售「低波產品」外,各家銀行還紛紛推出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據記者公升沒不完全統計,建信理財、華夏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蘇銀理財、杭銀理財等均推出了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
近日,建信理財推出某攤餘成本法估值封閉式產品,該產品擬配置銀行存款和期限匹配的債券。該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期限為398天,購買起點1元,風險等級r3。宣傳賣點為「持有至到期,策略穩健」、「成本法計量,平抑波動」、「封閉式運作,自動到期」。
華夏理財發售的某固收純債封閉式產品,共分為兩期,每期額度為20億元,產品業績基準為,期限453天,100%投資固收類資產,無權益**。銷售渠道稱,該產品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賣點為 「消除持有淨值波動風險」。
興銀理財也於近日上線某現金管理類產品,起投元起,主要投資於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該產品也稱其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
信銀理財推出的某固收穩健封閉式產品也稱其採用攤餘成本法,該產品風險等級pr2。在其宣傳**中,信銀理財介紹稱「攤餘成本法估值,過濾債市擾動」。
蘇銀理財此前上線的某現金管理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在,也在近日的宣傳中稱該產品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
杭銀理財近日推出的某固收類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肆遲中低風險r2。該產品宣傳頁面也標註了「攤餘成本法估值,回撤概率更低」。
會計中攤餘成本的概念是什麼?期初的攤餘成本怎麼計算
6樓:乾萊資訊諮詢
攤餘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餘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粗鄭謹的結果。
攤餘成本計算方式: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叢虛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岩基。
100×10%×(p/a,i,5) +100×(p/f,i,5) =125
其中(p/a,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年金現值係數;(p/f,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複利現值係數。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
第一年年末攤餘成本。
期初攤餘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餘成本*實際利率)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成本計算方法的問題,建築成本計算方法
可以的。因為兩個車間的成本核算物件不同,應根據生產的實質來確定核算方法。如果以前採用的都是同一種核算方法,本年度變更了,那肯定是要在審計報告中按變更後的會計政策披露的,並要說明為什麼變更,及對會計報表金額的影響 該變更必須能更有效地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才行 成本計算方法屬於企業會計政策,會計政策本身就...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餘成本應該如何計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餘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 借 應收利息 債券面值 票面利率 貸 投資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餘成本 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 利息調整 差額,或借記 此時,期末攤餘成本 期初攤餘成本 本金 現金流入 面值 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 ...
增值稅計算和成本計算,增值稅和成本之間的計算
問題1中,740和876是含稅價還是不含稅價,最好能明確一下。以免各人答案不一樣。我認為整數一般是含稅價,不含稅價往往有小數點,因此我的答案如下 1.從a方進貨 不含稅價 740 1.17 632.48 這是成本 賣給b方 不含稅價 875 1.17 747.86 利潤 747.86 63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