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 漁父))解釋,楚辭漁父揭示了幾種人生道理

時間 2025-06-17 21:50:14

1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肢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野飢態?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髒齷齪,您為什麼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

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麼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麼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淨衣服上的泥灰。

**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汙濁的外物?我寧願投身湘頌源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裡,**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楚辭漁父揭示了幾種人生道理

2樓:匿名使用者

兩種人生道理。

漁父是乙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

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屈原《楚辭·漁父》的文學價值有哪些方面?

3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漁父》的價值在於相當準確地寫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與此同時,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後世眾多詩賦詞曲作品中吟嘯煙霞的漁釣隱者形象,從文學上溯源,使我們聯想到楚辭中的這篇《漁父》。

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採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於哲理性。

從文體的角度看,在楚辭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採用問答體,與後來的漢賦的寫法已比較接近。前人說漢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在文體演變史上,《漁父》無疑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的。

4樓:北靜秋梵

屈原的楚辭漁父在文學價值上面是不可估量的,他闡述了兩種生活觀,一種是隨遇而安,一種是不隨波逐流,在文學創作方面也開闢了先河。

楚辭·漁夫是誰寫的??急急急急

5樓:宗秀筠羊鬱

《漁父》

王逸《章句》曰:「《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間,憂愁嘆吟,儀容變易。

而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時遇川澤之域,怪而問之,遂相應答。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

王逸對《漁父》的看法已有模糊或矛盾之處,後世注家則疑者較多。但亦無確鑿證據證明該詩非屈所作。本篇亦屬散文詩。

《漁夫》和《卜居》的異同,《楚辭 漁父》與《卜居》的表現手法區別是什麼?

你我悖道各蒼涼 漁父是個高人,屈原在 漁父 最後寫到,漁父勸導不成,大笑而去,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我覺得這充分體現了道家順其自然的思想,而屈原把他記載下來,也是充分了解了這種思想,所以,屈原和漁父,平時一定有更多的交流,是道友的關係。屈原的詩歌,都說大氣磅礴,沒有...

漁夫和漁父有區別嗎,楚辭漁夫中屈原和漁夫分別屬於百家中的哪種?

曉龍老師 有區別。漁夫和漁父的區別 指代不同 引證不同 語法不同一 指代不同 出處不同 語法不同 1 漁夫 以捕魚為業的男子。2 漁父 捕魚的老人。二 引證不同 1 漁夫 峻青 秋色賦 洞庭山一日記 連年生產上的豐收,給漁夫的生活帶來了空前的繁榮。2 漁父 袁鷹 風帆 歸帆 千條漁船千張網,千萬個漁...

《莊子 漁父》翻譯,漁父原文及翻譯

漁父原文及翻譯 漁父原文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翻譯 漁父仰天大笑 吟唱,輕飄飄的江鷗在飛翔,寬闊的長江上吹灑滿江風雨。江邊騎馬奔波的當差的小官,現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過長江。註釋 輕鷗舉 輕盈的鷗鳥飛起來。漠漠 雲煙瀰漫。漁父 原文及翻譯如下 屈原。既放,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