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溺愛,為什麼還是感覺缺愛

時間 2021-07-02 14:05:57

1樓:排黑爾丁

溺愛那是單方面付出,而愛是雙方溝通努力下才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父母單方面付出,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長大了也就不會怎麼去愛和被愛了。

2樓:

那可能是你心裡的一種對父母的牴觸,就算你得到寵愛,但可能只是物質上的或其他,但你想真正得到的是他們的愛。

3樓:魏無羨

根據個體心理學的理論,個體的行為是由個人的統一人格誘發和指引的。即孩子的所有行為其實反映了他的心理活動。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從小到大在父母這裡得到太多的滿足和保護,他沒有遭受過任何挫折和失敗,也從沒有被忽視過,所以這類孩子往往內心很自我、好勝,他們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潛意識裡甚至認為所有人都應當以自己為中心。

4樓:百小度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你的父母從小努力滿足你內心物質需求,但是並沒有滿足你內心的需求,對你的感受關注的比較少,所以你感覺缺愛。溺愛是愛也是忽視,那是他們教養你的方式,很難說你的父母是溺愛型還是忽視型。每對父母都有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而往往他們也沒有很多經驗,也沒有專門的人指導,在整個過程中他們也不是很知道自己是對的還是錯的。

然而我們長大了,健康的長大了。

5樓:陳玉婷

父母和其他家人因為溺愛沒有對你進行任何約束,導致你的成長反而沒有獲得助力,這可能是為什麼「每次看到別人在教育孩子總會很羨慕」。

6樓:新疆張信哲

因為是家中最小的,所以所有的好東西都緊著她,穿最好最貴的、吃最好最貴的、蔬菜水果只要進口有機的、玩具只要品牌的在孩子大一點上幼兒園了,回家和媽媽說別的孩子有什麼玩具,父母第一句話就是買。他們認為別人有的自己孩子不能拉下玩具書本玩壞了,家長也只有一句話沒關係,明天我們買新的。吃的剩一點沒吃完多放了一段時間家長就會吃掉說不能給孩子吃了,會吃壞他。

7樓:

不一定缺愛的感覺,但是不太會愛別人是肯定的。

8樓:哈哈歌兒

這需要學習社會規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懂得自己要用工作成為成就最好的自我。所以你的感覺還是沒有被破壞,也是乙個好現象。

父母和其他家人因為溺愛沒有對你進行任何約束,導致你的成長反而沒有獲得助力,這可能是為什麼「每次看到別人在教育孩子總會很羨慕」。

9樓:藍湛的朋友

不知道啥叫溺愛,我覺得我小時候就挺被慣的。只要父母拿得出來的,都盡量滿足我。零食我乙個人吃,家務事從來不做。

周圍八零九零後很多都這樣吧。尤其我父母這種三十歲才生娃的更是慣。

後果是:不愛做家務,心理比較脆弱。但一路走來,平凡平安,依然想努力奮鬥讓父母享福,工作負責,努力承擔。

我現在可能依然有些慣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就是這樣養大的,本能上也在代勞許多事情。育兒專家會說這樣不好,可能吧。

but,家族裡出問題的孩子都不是被父母溺愛的,而是缺愛的。

為什麼越缺愛的女人越沒人愛

感遇望月懷遠 別人救不了你,那就自己救自己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解讀是這樣。是真的缺愛嗎?還是對愛一種理解上的誤區。這種情況就好像一個備受關注寵愛的孩子,還天天嚷著說,沒有人關心他 沒有人理解他 沒有人重視他 沒有人陪伴她,這恰恰是一種刷存在感的問題。那麼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樣的女人才會覺得缺愛?...

從小就被父母否定是什麼感覺,總是被父母否定,內心十分痛苦,怎麼辦?

從小就特別要強,什麼事情都想做到最好,想向父母證明自己。我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也無法對別人感同身受,但我覺得可憐天下父母心,應該不會有這樣的父母吧。很容易產生自己懷疑,對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容易隨波逐流,不敢輕易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就算是自身的權益遭受到損失也不敢反抗,整個人都生活在自卑又自負的...

為什麼越缺愛的女生越不容易被人愛呢

不巧燕 我覺得是心理自卑怕被人愛吧。有些女孩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愛,身邊有很多朋友,也有很多追求者。然而,他們仍然歇斯底里,渴望並要求愛,這也是缺乏愛的表現。因此,缺乏愛的本質實際上是由於缺乏自我認同,這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和關注。它與外部環境有一定的關係,但根源仍在自己。從小就沒有愛過的孩子不一定缺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