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哆啦休閒日記
蓴鱸之思,漢語成語,拼音是chún lú zhī sī,意思是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出自《晉書·張翰傳》。
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
菰菜、蓴羹、鱸魚膾。
譯文:張翰被徵召為齊王司馬冏的大司馬東曹掾。在洛陽任職的時候看到秋風吹起,思念起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便說:
人生最難得的是能夠滿足自己的想法,怎麼能夠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
來當官呢?」於是棄官還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當巧瞎時人們都說張翰的棄官是看準時機。
蓴鱸之思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相關資訊
張翰(生卒年不詳),字季鷹,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西晉文學家,留侯。
張良後裔,吳國大鴻臚張儼之子。
有清才,善屬文,性格放縱不拘,時人比之為阮籍。
號為「江東步兵」。齊王司馬囧。
執政,闢為大司馬東曹掾。見禍亂方興,以蓴鱸之思為由,辭官而歸。年五十七卒。著有文章數十篇,行於世。
張翰因不願捲入晉室八王之亂。
藉口秋風起,思念家鄉的菰菜 ( 茭白 ) 蓴羹、鱸魚,辭官回吳松(淞)江畔,「營別業於楓裡橋" 。
據《晉書·張翰傳 》記載:「翰因見秋返寬態風起,乃思吳中漏源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邀名爵。
乎?』遂命駕而歸。」他想起了往昔的鄉居生活與家鄉風物,尤其思念吳中特產、味道特別鮮美的菰菜、蓴羹、鱸魚膾,於是詩筆一揮,寫下了著名的《思吳江歌》: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當時張翰在洛陽為官,遂去官返鄉,於是中國的詩學中就多了乙個「蓴鱸之思」的典故。
以上資料參考:百科-張翰 (西晉文學家)
2樓:匿名使用者
蓴鱸之思: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出處:
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譽缺譯文:張翰被徵召為齊王司馬冏的大司馬東曹掾。
在洛陽任職的時慶擾辯候看到秋風吹起,思念起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便說:「人生最難得的是能夠滿足自己的想法,怎麼能夠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來當官呢?」李瞎於是棄官還鄉。
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當時人們都說張翰的棄官是看準時機。
蓴鱸之思的解釋
3樓:網友
比喻 懷念故鄉的心情。 成語出處: 《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
繁體寫法:棗答 蒓蠢爛鱸之帶巖漏思。
成語語法: 作賓語;指思念故鄉。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longing for home
蓴鱸之思成語意思
4樓:快樂學教育
蓴鱸之思成語意思: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蓴鱸之思造句:
1、眼見秋風又起,怎沒有蓴鱸之思呢?
2、四海為家,天涯遊子。白雲親舍,蓴鱸之思。姿圓。
3、離開中國去巴黎快十年了,她不免有蓴鱸之思。
4、四海為家,天涯遊子。白雲親舍,蓴鱸之思。
5、由於港滬之間輪船飛機往來方便,香港市場買不到的江南菜餚,便川流不息地送到杜公館來,使這幫流浪客餐餐吃得大快朵頤,蓴鱸之思便漸漸隨風而去。
6、西湖蓴菜與松江鱸魚並提「蓴羹鱸膾」,在歷史上有一段「蓴鱸之思」的佳話——晉朝的張翰在洛陽做官,只因思念家鄉的蓴羹鱸膾,遂棄官歸鄉。
7、眼見秋風又起,怎沒有蓴鱸之思呢?
8、張兄,曉月,你們可知道有乙個成語叫蓴鱸之思麼?
9、家,蓴鱸之思,都是一種宗教性的人生陵冊源哲學的生態意象。
10、廣幫飯店的美食不僅滿足了上海的廣東籍人士的「蓴尺態鱸之思」,還對上海的土著起到了引導作用。
11、離開中國去巴黎快十年了,她不免有蓴鱸之思。
12、眼見秋風又起,怎沒有蓴鱸之思呢?
蓴鱸之思的意思 如何理解蓴鱸之思
5樓:拋下思念
1、蓴鱸之思,漢語成語,拼音是chúnlúzhīsī,意思是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3、示例:陸文夫《姑蘇菜藝》:「這位朋友不是因蓴鱸之思而歸故里,竟然是為了吃青菜而回來的。」
思鱸蓴的解釋
6樓:旁爍
思鱸蓴的解釋南朝 宋瞎頃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鑑》 :張季鷹 ( 張翰 )闢 齊王 東掾,在 洛 ,見秋風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
遂命駕便歸。」後因以「思鱸蒓」喻思鄉歸隱。 宋 陸游 《自小云頂上雲頂寺》 詩:
故鄉歸去來,歲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思蒓鱸 」。唐 鄭谷 《舟行》 詩:
季鷹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時自古難。」 清 李漁 《比目魚·肥遁》 :昔人思蒓鱸而歸隱,鱸魚乃隱逸之兆,這等看來,我和你春或一世安閒了。
詞語分解 思扒神伍的解釋 思 ī 想,考慮,動腦筋: 思想 (a. 客觀存在 反映 在人的意識中 經過 思維 活動而產生的 結果 ;b.想法,念頭;c. 思量 )。思忖。
思索。思維。沉思。
尋思。見異思遷。 想念 ,掛念:
思念。思戀。相思。
想法:思緒。 鱸蓴的解釋 鱸魚與蓴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鑑》載: 晉 張翰 在 洛 ,見秋風起而思故鄉蓴鱸,因辭官歸。後因以「鱸蓴」為思鄉之典。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同夢》:「今朝 空有鱸蓴想,指日還乘。
蓴鱸之思的典故
7樓:慧慧和彤彤
蓴鱸之思的典故如下:
張翰父親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張翰為人縱放不拘,而有才名,寫得一手好文章,都說他有阮籍的風度,所以給他乙個稱號叫做「江東步兵」。
一日,會稽人賀循奉命前往洛陽,所乘船隻停泊在閭門,賀循在船中撫琴一曲。張翰恰好經過,聽到琴聲,便上船拜訪。兩人雖素不相識,卻一見如故,互相欽佩和喜悅。
張翰問賀循的去處,方知是清森要去洛陽,於是他說:「正好我也有事兒要去洛陽。」便和賀循同船而去,連家裡人也沒有告知。
齊王司馬冏執政時期,徵召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告訴同郡的好朋友顧榮說:「現今天下紛紛擾擾,災禍戰亂都沒有停止。您名聲遠播四海,想要退出**很難。
我本來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對現實社會沒有抱持期望。您要明智地來思慮前進或是後退的規劃。」顧榮握住他的手愴然說:「我也想跟你一起採南山的蕨草,飲用三江的清水。」
張翰一日見秋風起,想到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夠適合自己的想法,怎麼能夠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來當官呢」,於是棄官還鄉,著有《首丘賦》,詩文大多沒有流傳下來。
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張翰得免於難,世人都認為他的棄官是看準時機。 因為張翰是私自離開職位就開除了他的公職帶正絕。
張翰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願意為了名利去束縛自己,有人問他說,「您可以一時生活很快樂,難道你沒想過百年之後的名聲怎樣嗎?」
張翰說:「給我百年之蠢姿後的名聲還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這時,世人才認為他的曠達很難得。
《推敲》的原文及翻譯,推敲古文及翻譯
縱橫豎屏 作品原文 島初赴舉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始欲著 推 字,又欲作 敲 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衝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 作 敲 字佳矣。遂並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作品譯...
推敲文言文翻譯,推敲古文及翻譯
您輸入了違法字 譯文賈島初次在京城裡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想用 推 字,又想用 敲 字,反覆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 繼續 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當時韓愈臨時 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 韓愈儀仗隊的...
推敲古文及翻譯,文言文 推敲 的翻譯
q王小么 古文 劉公嘉話 雲 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 推 字,又欲著 敲 字,練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翻譯 劉公嘉話 一書記載著 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 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