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我國古無眼鏡,學子和年長者苦於近視老化或散光。
無法讀寫,唐大詩人杜甫。
也不例掘山外,晚年老眼昏花,曾顫陵嘆曰視物如霧中觀花,不能寫無法讀只能聽。對其創作必有很大影響。
從文字記載來看,眼鏡傳入中 國是在15世紀初的事。明代張寧在其著述中 提到他見過的兩副眼鏡,張寧是1454年進士。 與此同時,羅懋登在16世紀末著《三保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一書的第五十回寫道:
永 樂八年(1410年),滿剌加國王朝貢「靉靆 十枚」,因此,可以說,眼鏡傳入中國已有 600年的歷史了。這些記載與《南都繁會景 物圖卷》的繪畫相互印證,表明早期歐洲的 眼鏡曾通過海路或西北地區。
的陸路傳入中國。
我國最早論及眼鏡的記載為明萬曆。
年間,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提學副使湖陽林公有二物,如大錢形,質薄而透明,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倍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名曰靉靆。」靉靆初譯「矮納」,系阿拉伯語言,後將眼鏡定名為□靆,出自《意林·晏子》:
星之昭昭,不如日月之靉靆。」清趙翼《陔餘叢考》
載:「古末有眼鏡,至明始有之,此物在前明極為貴重。或頒自內府,或購自賈胡,非有力者不能得,本來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後廣東人仿其式以水晶製成。」清顧震濤《吳門表隱》
又曰:「眼鏡前朝只有單照,以手持之而用。茄散戚」
眼鏡 文言文怎麼說
2樓:徐胤恆
靉靆,眼鏡的古稱,音「ài dǎi
這是眼鏡的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音譯,阿拉伯語寫為al_unwainat,波斯語為ainak。古代原有同音的靉靆兩字,於是人們借用此詞作為眼鏡的書面語。
靉靆」原指雲彩遮住太陽,《一切經音義》卷三引說:「雲覆日為靉靆也」 。可見,「靉靆」的原意與眼鏡毫不相干。
日本在18世紀初,也將眼鏡稱為「靉靆」,成書於1712年的《倭漢三才圖會》即如是寫之,顯然,這是從中國移用到日本的眼鏡名稱。其實,早在15世紀末,已有人將它稱之為「眼鏡」了,明代郎英在其著《七修類稿續稿》卷六中專有題為「眼鏡」的一節文字。他寫道:
少聞貴人有眼鏡」,郎英生於1487年,其少年聽聞「眼鏡」,當是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的事。
所以說,眼鏡原稱靉靆,而自有專門的漢語名稱以來,就叫眼鏡。
3樓:池花對落
這個中國有人戴眼鏡最早也是清朝,估計就叫眼鏡,比如被褥就叫被褥,生活用品應該沒的特殊說法。
4樓:洪範周
好像叫「 靉靆」,本來指 濃雲蔽日,看不清。
北方這幾天霧霾,當然也就是靉靆了。近世進士盡是近視,不管近視老花,也都看不清。古時不懂得大氣嚴重汙染。
只是感覺看不清,看不清就要買進口的外國奇巧之器,就給眼鏡取個容易懂,好推銷的商品名,類似「可口可樂」一樣,叫什麼好呢?你愛戴,我愛戴,大家都愛戴。就乾脆叫它「愛戴」吧!
首先,翰林、秀才等文人是最看不清的。要他們先買,就得文雅一點,酸腐一點才行;夫 靉靆者,愛戴也。眼鏡就名為靉靆了。
5樓:一小點愛
昔時眼鏡未加,不意失察,一至於此也!
文言文中什麼是定語從句,文言文語法。
英語張老師啊 張老師帶你瞭解什麼是定語從句。 檢舉定語後置 現代漢語裡,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裡,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 定語後置 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都應提到中心詞前邊來.另外,定語後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 之 子...
帶築的文言文,在文言文中“建築”怎麼表達?
在文言文中 建築 怎麼表達?建築 是雙音節詞,由 建 築 兩個同義詞組成。文言文多用單音節詞,只需要用其中乙個即可。除建 築外,還有 造 營 修 葺等。一 基本資訊。詞目 建築。拼音 ji n zh 台灣ji n zh 注音 英語 build 二 基本解釋。ji n zh build constru...
古文中孤獨是什麼意思,文言文裡的“孤”是什麼意思 5
民生為本 跟現在的一個意思 獨自一個 孤單 的老人。兒女都出國了,他感到很 那扇門後的祝福 形容一個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文言文裡的 孤 是什麼意思 5 文言文裡字詞的意思都要結合語境,單獨一個字很難說表達了什麼意思。名 1 形聲。從子,從瓜,瓜亦聲。瓜 指 滾瓜 子 與 瓜 聯合起來表示 像滾瓜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