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陸游《入蜀記》的全文嗎?

時間 2025-05-30 02:35:19

陸游入蜀記原文及翻譯

1樓:木葉

入蜀記》是南宋。

陸游入蜀途中的日記,共六卷,其中兩篇原文及翻譯如下:

7月14日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開南窗觀溪山。

溪中絕多魚,時裂水面躍出,斜日映之,有如銀刀。垂釣挽罟者彌望,以故價甚賤,僮使輩日皆饜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魚。

及飲之,水味果甘,豈信以肥故多魚邪?溪東南數峰如黛,蓋青山也。

翻譯:(七月)十四日,昌扒傍晚,天晴。開啟船艙中向南的窗,**河山風光。

姑熟溪中有很多魚,不時衝開水面躍出來,夕陽照映溪水,如同銀刀一樣。垂竿釣魚、拉網捕魚的人滿眼都是,因為這緣故,魚價很低,家僮差役們每天都吃得飽飽的。當地的人說,這溪水很肥,適於魚的生長。

等到我唱了這溪水,覺得水味道真根甜,難道當真是因為水肥的緣故嗎?溪的東南許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顏料染過一樣,原來是青山啊。

8月21日原文:(八月)二十一日。過雙柳夾,回望江上,遠山重複深秀。

自離黃,雖行夾中,亦皆曠遠,地形漸高,多種菽粟蕎麥之屬。晚,泊楊羅,大堤高柳,居民稠眾。魚賤如土,百錢可飽二十口;又皆巨魚,欲覓小魚飼貓,不可得。

翻譯:(八月)二十一日,(船從黃州。

上游戚磯港出發)經過雙柳夾,回頭望江上,遠山重重深幽清秀。從離開黃州顫察,雖然行進在雙柳夾中,也都空闊遼遠,地形漸漸高了,大多種些豆子、穀子、蕎麥之類的糧食作物。

晚上,在楊羅洑停泊,這裡堤岸寬大,柳樹高密,居民稠密眾多。魚像土般便宜,一百個銅錢(買的魚)可以使二十個人吃飽;又都是大魚,想找點小魚養貓,不能找茄迅茄到。

陸游入蜀記主要記錄的是

2樓:恭鴻暢

入蜀記》將日攔孝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觀、世情風俗、軍事政治、詩文掌故、文史考辨、旅遊審美、沿革興廢錯綜成篇,評古論今,夾敘夾議,卓見迭出,寄慨遙深。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末,作者由山陰(今浙江紹興)赴任夔州(今重慶奉節一帶)通判(知州的佐理官)。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運河、簡鄭稿長江水路前往,歷時160天,五個多月,經今浙、蘇、皖、贛、鄂、渝六省市,於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達夔州任所。路上寫每日經歷(很少幾天只記日期而沒有記事),記一天經過什麼地方,遊歷或舟中所見,會見什麼人等。

較多的是寫景物,寫觀感,間或考證古聞舊事。

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中國遊記雖多,但叢襲多為短篇。《入蜀記》由陸游在入蜀途中創作的日記組成,全作雖不足四萬字,但在古代確已是長篇。

《入蜀記》全文翻譯,陸游的《入蜀記》的原文和譯文,(開頭內容為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 )de精

入蜀記 譯文 原文 七月 十四日,晚,晴。開南窗觀溪山。溪中絕多魚,時裂水面躍出,斜日映之,有如銀刀。垂釣挽罟者彌望,以故價甚賤,僮使輩日皆饜飫。土人雲,此溪水肥,宜魚。及飲之,水味果甘,豈信以肥故多魚邪?溪東南數峰如黛,蓋青山也。譯文 七月 十四日,傍晚,天晴。開啟船艙中向南的窗,河山風光。姑熟溪...

誰知道陸游詩歌的夢意象的文化意蘊

陸游的詩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 歲 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約首,因陸游將自己早期 但欲工藻繪 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第二期為 歲,詩約多首。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詩風變為豪放壯闊,愛國思想也更加提公升。此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

陸游入蜀記從三是三日到亦可異也,文言文翻譯 陸游的入蜀記

高音協調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 1 謁妙用真人祠 2 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 3 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 4 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 衡 廬 5 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6 所見 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 7 宜為仙真所託 8 祝史雲 9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 10 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