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二首·其二譯文 | 註釋 | 賞析
1樓:愛創文化
無題二首·其二 [近現代] 魯迅 雨花臺邊埋斷戟,莫愁湖裡餘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見,歸憶江天發浩歌。
譯文及註釋譯文雨花臺邊埋葬著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烈士,他們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裡的微波不斷流傳給後代。(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經被殺害再也見不到了,只有在歸來的路上為追憶他們面對祖國的河山慷慨高歌。
註釋雨花臺:在南京聚寶山上,原為名勝,國民 **時在此殺害革命者。據統計,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在這裡陪伏被殺害的 **員和革命者,約達20萬人左右。
當地有五色小石,名「雨花石」。
賞析 這首詩,則主要抒發了作者魯迅對辛亥革命失敗的感慨。首句「雨花臺邊埋斷戟,莫愁湖裡餘微波」中,「雨花臺」、「莫愁湖」是南京城兩處具有標誌性的地方,莫愁湖還曾有南京「第一名勝」之稱。魯迅通過對此二處的描寫,又進一步描繪了南京城一片荒涼的景象,以對應第一首詩中第孫陵二句描寫的景象。
同時,詩人又用「埋斷戟」、「餘微波」,來象徵地描寫了辛亥革命失敗的狀況。
辛亥革命爆發不久,革命黨人率則亂戚江浙新軍攻打南京,從城外雨花臺,經城南中華門攻克南京;臨時 **成立後,又曾在莫愁湖邊,建立一座江浙新軍攻克南京陣亡將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孫中山的題詞「建國成仁」四字,故此二處為辛亥革命遺蹟。魯迅通過對此二處的描寫,沉痛地感嘆辛亥革命的失敗,以及對國民 **軍閥政客們背叛革命,葬送孫中山事業的憤慨。用「埋斷戟」、「餘微波」來表示辛亥革命失敗,反映了作者沉重的心情。
創作背景。
無題十首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2樓:夢之緣文化
作者] 唐彥謙 [朝代] 唐代。
細草鋪茵綠滿堤,燕飛晴日正遲遲。
尋芳陌上花如錦,折得東風第一枝。
錦箏銀甲響鵾弦,勾引春聲上綺筵。
醉倚闌乾花下月,犀梳斜嚲鬢雲邊。歲芹。
楚雲纖雀臘湘雨會陽臺,錦帳芙蓉向夜開。
吹罷玉簫春似海,一雙綵鳳忽飛來。
春江新水促歸航,惜別花前酒漫觴。
倒盡銀瓶渾不醉,卻憐和淚入愁腸。
誰知別易會應難,目斷青鸞信渺漫。
情似藍橋橋下水,年來流恨幾時幹。
漏滴銅龍夜已深,柳梢斜月弄疏陰。
滿園芳草年年恨,剔盡燈花夜夜心。
夜合庭前花正開,輕羅小扇為誰裁。
多情驚起雙蝴蝶,飛入巫山夢裡來。
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
柔絲漫折長亭柳,綰得同心欲寄將。
楊柳青青映畫樓,翠眉終日鎖離愁。
杜鵑啼落枝頭月,多為傷春恨不休。
雲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
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毀滑和綵鸞。
唐彥謙(?~893?)字茂業,號鹿門先生,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鹹通末年上京考試,結果十餘年不中,一說鹹通二年(861)中進士。乾符末年,兵亂,避地漢南。中和中期,王重榮鎮守河中,聘為從事,累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
光啟三年(887),王重榮因兵變遇害,他被責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守興元(今陝西漢中市東)時,擔任判官。官至興元(今陝西漢中)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閬中)、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
晚年隱居鹿門山,專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後卒於漢中。
春草。 春日偶成。
松。 詠月。蓮。
李商隱的無題,李商隱的《無題》原文及賞析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的 無題 原文及賞析 李商隱 無題 的譯文 苡一耳 商姐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
元曲二首原文
滬教版的是這兩首 雙調 壽陽曲 遠浦帆歸 元 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中呂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馬致遠,夕陽下,酒...
求元曲原文,元曲二首 原文
元曲二首 原文 滬教版的是這兩首。雙調 壽陽曲 遠浦帆歸 元 馬致遠。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中呂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元 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