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麼解除嗔怒,佛教 嗔恨什麼意思

時間 2023-03-17 22:25:05

1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嗔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在自尊或我相受到威脅或損害時最容易出現。

唐朝的拾德說:「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無嗔確實是生活上很重要的格律,只有把嗔毒放下,才可能讓自心淨化,清醒地待人接物。

當你自己嗔怒時,提醒自己,給自己三分鐘時間不說話(禁語),然後想著:「嗔怒的結果使情況更糟,要忍一下,忍過去我就多了一分忍功,這是成佛的資糧。」其次,人貴在了解,彼此相互溝通,增進了解,也可以化除嗔怒。

乙個懂得欣賞別人優點,能一眼看出別人優點的人,他不容易犯嗔怒。反之,老是挑剔別人的人,處處看不慣別人,自然容易犯嗔怒。

2樓:匿名使用者

念佛號,誦佛經,持戒,守戒。。。日子久了就會漸漸解脫慾望,進而嗔怒也就沒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去看看 楞嚴經 讀誦很好。開始不必理解以後會慢慢懂得。

4樓:煩惱即菩提

可以相信因果法,知道嗔怒會有不好的報應,燒毀自己的功德。

5樓:網友

禪宗的六祖壇經,就足夠了。

佛教 嗔恨什麼意思

6樓:受樹花寧女

嗔恨是指怒心,對不如意事產生的態度。由妄想所化。嗔心在佛教裡是三毒之一,學佛法可以應化。

佛說一切是因緣所生的。包括我們的身體,百年這後,誰還嗔誰啊,都是緣聚緣散的。所以,對不如意事,觀其因緣,無自性。

以寬容心慈悲心解。說嗔心,為我執。不知空,眼前事。

能解的,隨緣解。不能解,坦然受。過三時,過五日。

再看嗔,在**?經多時,嗔仍在。當知我,心太痴。

愛尋煩,不自知。樂不久,嗔何持?快樂不能長久,為什麼要保持這個嗔心長久?

那就是我們自尋煩惱了。

佛法怎麼去除嗔恨心?

7樓:一心稱念南無

真正明白一切都是因緣果報的人,他可能有嗔恨心嗎?嗔心是自尋煩惱,自己懲罰自己。

有句老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不是佛說的,這是魔說的。脾氣最大,最噁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揍。

8樓:網友

淨空法師---一切法得成於忍。忍力成就,這個人不會發脾氣,不會有瞋恚心,不僅能治瞋恚,實實在在講能斷三毒。

【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積功累德行善,樂此不疲,愈做愈快樂,愈做愈歡喜,法喜充滿。『志願無倦,忍力成就』。忍力成就,簡單的講功夫成就,三昧成就。

《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能忍,這才叫有力大忍。忍不僅僅是對治瞋恚,有忍,忍力成就,這個人不會發脾氣,不會有瞋恚心,不僅能治瞋恚,實實在在講能斷三毒。

因為你能忍,就不貪。能忍就不愚痴。這個忍對治的毛病很多很多,「忍力成就」。

忍力成就,一定是少欲知足。你看多欲的人、不知足的人他怎麼能忍?不可能的事情,決定得不到。

所以要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捨己為人,利益眾生,把自己都忘掉了,這種人才能夠得忍。

【於諸有情。】

對於一切有情眾生。

【常懷慈忍。】

慈是慈愛,愛護一切有情的眾生,叫慈忍。我們是理智的愛護,不是感情。不能動感情,動感情就壞了、就迷了,是乙個理性的愛護。

愛護一切有情眾生,對待他們要有節制,這就是忍。對於他們的幫助是恰到好處,他才能得利益,這是理智。像我在前面跟諸位舉的例子。

你們大家供養出家人,供養的恰到好處,他有缺乏的,我們都能叫他不會缺乏就好,不能過頭。過頭什麼?他就長貪心。

所以這個恰到好處就是忍,不能太過分。物質供養太過分,他就享受。享受,西方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

所以這個慈裡頭要有忍,這是真正智慧型,真的愛護!

9樓:因緣法

貪嗔痴慢疑,佛教所說的五大病,嗔是其中之一。

依佛教的理論,嗔恨心重的人,一般前世殺業重。因此,對治的方法,一是懺悔,懺悔前世的殺業及其它種種惡業。二是用慈悲對治。

慈悲,即是要我們對待別人及眾生,要感同身受。眾生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這是從理論上的、認識上講的。

具體做法,就是要多多放生,把即將遭受殺害的眾生從屠刀中救下放生,這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的最好的方法。

三就是多關心自己的親人。人心換人心,多關心幫助自己的親人,比如父母、姐妹、朋友、同事,用實際行為,幫父母做家務、給父母買東西,等等,把這種行為當做必須完成的任務,堅持下去,必有奇效,親人的心會感化,反過來,他們會對你非常熱心和體貼,自己的心也就變得非常柔軟,嗔恨心自然也就遠去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要真正去除嗔恨心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用精神勝利法,比方因果報應這些,讓自己美滋滋地去做夢而忘卻嗔恨,卻是真的。

11樓:妙慧姐姐

您好!聽無量壽經,地藏經,大悲咒,心經,功德回向給你冤親債主,給你父母,家裡人,還有虛空法界一切眾心,以後你自然就會心態改變。阿彌陀佛!

12樓:火紋玉

慈心觀和悲心觀可以試試。

將嗔恨的對像觀想成自己要愛護和喜歡的人,轉換心境,擴大心胸。

13樓:人玉風刀

除非證悟空性,無眾生相,可徹底去除嗔恨。但這有難度,所以只能用其它辦法,比如學習因果,可參考因果原理來滅除嗔恨。

14樓:匿名使用者

每天有空就狂唸:觀世音菩薩,這五個字。

15樓:匿名使用者

昔有一羅剎 因嗔心重 無故起狂風以害眾生 此時施無畏菩薩與除障礙菩薩前去降伏羅剎 羅剎因不滿而生嗔恨心 因他人災禍而生歡喜心 故施無畏菩薩現無量莊嚴威神力 羅剎因懼而伏 但心卻不伏 除障礙菩薩言:汝因自苦不得解脫 樂見他人苦 不知此嗔恨反覆造業無有終點 是極苦 不知善心是樂 故除障礙菩薩宣說除障神咒以除嗔恨心。

16樓:果光

修四無量心有幫助。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具體怎麼修去找找吧。

嗔恚是什麼意思

17樓:李冰峰喜愛旅遊

嗔恚的意思是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出自:《大乘五蘊論》中:「雲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明·張三光《蔣石原先生傳》:「先生佯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納筆墨故處而已。」

嗔,漢語漢字,拼音是chēn,兩種意思:第一種是怒,生氣;第二種對人不滿,怪罪。

出處:《說文》:「謓,恚也。」

恚:huì,玉質法天地以守之以主其土之瑞信物是圭之方式。心、圭兩正規化疊加。心頭有刻玉般記恨是恚之正規化。本義:恨,怒。

出處:漢·許慎《說文》:「恚,恨也。」

《廣雅·釋詁二》:「恚,怒也。」

佛教什麼是嗔恨心? 30

18樓:陸過人間

阿彌陀佛!

這貪嗔痴三毒,是學佛修行者所要「改變」「修理」「改正」的重點。

貪嗔痴三毒,依第七識末那識,強烈的自我,自私自利心,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情況誰都有過,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在絕對實力權利財富下的卑躬屈膝,逆來順受,自心卻恨不得超過他取而代之。

第二種,在不如你的人面前不假於色,橫行逆施任性放肆。

這兩種幾乎所有人都曾有過,經歷過。

這時候,內心的三毒熾烈,從而帶動第六意識計畫步驟做出種種業力。

學佛的「修」,就是修正,該毛病,這都是障礙自心靈性出來做住的,也叫做身體控制了心,也叫做顛倒。

學佛修行者,無論學多少年,看多少經書,如果三毒不清除,也只是地獄的種子。

19樓:潛川如斯

簡單的理解就是生氣、抱怨、仇恨的心。這是阻礙我們修行的六大障礙之一,嚴格的說應寫成「瞋恚心」。

嗔恚心,指眾生由嗔恨忿恚蔽覆於心,歷事對境常懷惱害於他,而無忍辱之行。屬於佛教所說的六蔽心之一。蔽即覆蔽之義,覆蔽吾人之清淨心有六種噁心。見於佛說象腋經、大智度論卷三十。

三、摩訶止觀卷八下、諸經要集捲。

十、翻譯名義集捲四第四十四篇等。

20樓:路青原

有三毒,曰:貪嗔痴,嗔恨心就是其中的嗔,嗔就是憤怒,也泛指不可控制的各種脾氣。恨不是怨恨,而是遺憾,後悔,嗔恨心就是因為後悔引起的不可控制的脾氣,是定力極度不足的表現,要修煉消磨掉。

21樓:水中映天

簡單地說憤怒以及憎恨的心記仇的心都是嗔恨心。

22樓:善德君

仇恨,生氣,憤怒,反感之類負面的心理。

什麼是嗔恨(嗔怒)?

23樓:雨中靜流

嗔是嗔恨的意思,是指我們謂眾處於逆境時,諸事不順,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因此產生的忿怒。嗔恨能蒙蔽我們的心識,使我們做出過激的言行。

痴與常規意義的愚蠢、笨不一樣,下面是印光法師。

對愚痴及因果報應的開示:

愚痴者,非謂全無知識也。乃指世人於善惡境緣,不知皆是宿業所招,現行所感;妄謂無有因果報應,及前生後世等。

一切眾生,無有慧目,不是執斷,便是執常。執斷者,謂人受父母之 生,未生之前,本無有物;及其已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有何前生,及與後世?此方。

拘墟之儒,多作此說。

執常者,謂人常為人,畜常為畜;不知業由心造,形隨心轉。古有極毒之人,現身變蛇;極暴之人,現身變虎。當其業力。

猛厲,尚能變其形體;況死後生前,識隨業牽之轉變乎?是以佛說十二因緣,乃貫三世而論;前因必感後果,後果必有前因。善惡之報,禍福之臨,乃屬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過因其所為而主之耳。

生死迴圈,無有窮極;欲複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貪瞋痴三,為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須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滅 。

佛家如何消除嗔恨心

24樓:匿名使用者

慈悲心可以對治嗔恨。

最好還要從事上理上明,如果事理不明而強去發慈悲心,的確有點困難,畢竟大家都有嗔恨的種子,遇到外面的人事等緣啟用時,難免讓種子現行。

人之所以嗔恨,多是因為外面人和事違背了自己的需求和意願,悖離了自己期望。主要還是對人、事和理沒有正確的認識,說白了還是自己「無明」。

每個人性格其實都是帶有六道資訊特徵的,有的人鬼道資訊重點,所以喜歡自私、小氣、貪便宜甚至偷盜等。有的人修羅道資訊重點,所以喜歡爭鬥、不講理、嫉妒、固執、虛榮等。有的人畜生道資訊重點,所以不懂情理、沒禮貌、沒感恩心、沒有共情心和同理心等。

每種人都有他們特有的性格特徵,這種特徵是他們多生累世所形成的,也是一種自然存在,你之所以嗔恨,往往是因為這種存在違背了你的需求和意願,悖離了你的期望。

就人道角度來看,有很多「存在」的確是不合乎人道規矩的,違背了人道的社會需求和道德需求的,所以從人道出發肯定是需要去規範去教化的,讓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

從你個人的修心養性來說,是不能去嗔恨的,不嗔恨並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能心平氣和的面對,心平氣和的去處理。

小孩子罵人了,不要嗔恨不要生氣,小孩子嘛都那樣,教育肯定是需要的,畢竟罵人是不對的嘛。

25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若欲降伏嗔恨心與脾氣法門有無量,今舉十則與諸君共勉:一、把對方視同一尊未來佛來看待。二、此人乃無始劫來,曾經做過我父母兄弟姊妹眷屬。

三、嗔恨與脾氣百害無一利,先傷及自己的心靈,汙染自己的自性,而後才傷害對方。四、只有廣結惡緣,因果必然迴圈,終究自作自受。五、十方諸佛皆頓斷嗔恨而成佛,我輩亦當如是。

六、淨化嗔恨是菩提(梵語bodhi),任性縱容嗔恨與脾氣,是墮落沉淪之因,果報在三途。七、成就佛道,沒有天生勢迦,自然彌陀,我人欲成就佛道,亦當付出相當的代價,畢竟天下間沒有不勞而獲之美夢。八、嗔恨心是六道中之產物,佛道中無比汙穢不淨之嗔恨心,沒有理由存放在修行人的八識田中。

九、嗔恨心淨化頓斷,是成就四聖的根本。十、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無有比,絕待故,當下嗔恨之性即是菩提性,性本無二,只是迷悟有別故,若悟中道不二門,漸修漸行漸成佛道。(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佛教中的「嗔」是什麼意思?佛教 嗔恨什麼意思

嗔 又作嗔怒 嗔恚等,指仇視 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 中說 雲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 中則說 嗔者,於苦 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 三毒 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

如何化解嗔恨心,南懷瑾 如何化解嗔恨心,佛教網

貪嗔痴都源於我們心中的執著,執則生著,執著自己本身便是嗔恨的 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言語及所作所為,因為執著了也可以說是太過在意別人對你得所作所為,你才會產生嗔恨,怨恨對方,其實這樣最受折磨的還是自己。世尊在金剛經有言 昔日我為歌利王割截身體,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必生嗔恨。佛陀也是在告訴我們,所...

佛教佛教歸一有什麼好,佛教說的歸一是什麼意思

及水風白央 本人才疏學濺,修學成佛是必需放下執著心,分別心和妄想無明這三大障礙。萬法修都是為了放下這三大障礙,自然本來存在於自己心中的佛性會顯現出來,不需向外尋求。針對放下分別心而言,分別即是有你我之分別,有多少,大小,長短,有空,遠近等等的分別心。放下分別心,萬法歸一,達到見相非相即見如來,即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