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開智慧的表現是什麼,佛教怎麼開啟智慧

時間 2021-06-03 01:58:12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您應明白佛教當中指的智慧是消除煩惱之後所見到世界的本來真實的面目,也就是緣起法則。具體操作的過程是修學戒、定、慧三學。

真正開了智慧明白緣起法,見到了真正的自我,也叫本心。就會破除對當前假的自我(五蘊合和相續)真實存在的執著,由此產生的貪嗔痴也會就不再存在。所以外在的表現是不會對什麼有什麼欲求或者不滿、而樂於奉獻,同時由於得知其他人不瞭解此真實而白白受了很多痛苦的一種悲心。

所以如果真的開了智慧,則一定表現的非常慈悲,具有高尚的人格,注重因果,不會故意造惡,而願意行很多的善事,但行了善事也不執著。

當然,在身心方面,由於入定本受能使身心堪能,也就是說可以很精進的完成很多事情而不會感到疲勞。

可能樓主以為會變得很聰明,但是作佛家看來聰明不是智慧,智慧是對真實的覺悟,而聰明只是一種世智辯巧,可能還會用聰明去造惡業,並不能解決很多的人生痛苦問題。當然真正開了智慧後肯定也會變得聰明,但變聰明不能說明開了智慧。

2樓:馬小七

佛說開智慧應該指的是照見自己本性。世俗表現上應該與未開之前並無區別,但是涵養會不同。當然,沒開智慧的人也可以非常的有涵養。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看不出來,用修真的話說他很會隱藏自己的氣息。

4樓:泥頌

對一切世間的物象沒有執著,因為明瞭法相。

對一切眾生恭敬如佛 因為明瞭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對一切善惡境界現前,如如不動 不取餘相 因為時刻處在甚深禪定。

還有許多。。。

5樓:大咖星娛樂

真正覺悟的人是不會說自己覺悟的

6樓:匿名使用者

看問題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佛教怎麼開啟智慧?

7樓:引導者

淨空法師: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知識是從分別生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智慧就現前。佛在《華嚴經.出現品》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難得。

如來是自性,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差別。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現在就是佛。我們跟佛差別怎麼那麼大?

佛能說《華嚴經》,我們今天聽都聽不懂,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差別,佛也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說明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在這個地方用一個字,就是「妄」。

你怎麼會生起這個東西出來?這個東西怎麼生的?為什麼我們會有妄想分別執著?

妄想分別執著是幾時生的?從**生的?很多學佛的人都不免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尋求,那就壞了,你沒有把世尊的話裡頭重要的意思聽懂。

重要的意思是什麼?妄!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不能追究。

你還追究什麼理由我起心動念?我幾時起心動念?那就是妄中再加上妄,你永遠回不了頭。

知道妄就不要理它,把它放下就沒事,你就還源,這是佛講的話的真實義,你沒有聽懂,你聽錯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的示現,我們的確不容易體會,但是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我們就很容易體會。他聽忍和尚講《金剛經》,半夜三更,那也是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全盤放下,他就見性,就悟了。悟了,見性,性是什麼樣子?

他說了五句話,五祖一聽,完全肯定,衣缽就給他。這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內容,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講這部大經,講的是什麼?就這五句話。

能大師標題說出來了,佛所講的是細節,就是這五句。第一句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說明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從來沒有染汙過。妄想分別執著是染汙,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你的真心,真心的清淨絲毫沒有改變。

只是你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真的,它產生障礙,智慧、德行、才藝、相好不能現前;你只要放下,放下全現前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千萬不要妄中再去生妄,那就大錯特錯。第二句,他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你要能夠入這個境界,你就不會貪生怕死,為什麼?沒有生死,本不生滅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大般涅槃,契入大般涅槃的境界。入大般涅槃的境界,那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他成佛了。

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就是沒想到自性,「本自具足」,它樣樣圓滿,沒有絲毫欠缺。智慧圓滿,我們今天講知識也圓滿,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向他請教,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

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他不需要學,只要把障礙放下,把障礙除掉,這個大德、大能、大用就現前。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大乘教裡面佛常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比喻,比喻諸佛菩薩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也就是我們現在講,他一絲毫心浮氣躁都沒有,心浮氣躁他斷盡了。

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在什麼處所,他都在定中。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它能現宇宙,它能現我們人身,佛法裡面講的依報跟正報。諸位要曉得,正報就是自己一個人,與別人不相干,別人是我依報裡的人事環境。

我們依報裡頭,依報環境有三大類,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有這三大類,這三大類都屬於依報,能生萬法。你要問《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就是講這五樁事情,講得非常詳細,也講得你非常歡喜,欲罷不能!

妄生智就立,妄從**生的?妄從阿賴耶三細相里頭生的,三細相里面第三個。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是動,我們今天講的振動、波動。

這個波動是非常的微細,它沒有來由的,它是虛妄,不是真的,有這種波動現象。在自性裡面有這麼個現象出來,這個現象並不礙事,沒事,它跟自性實在講它不相干,可是你要是執著它,去追究它,麻煩大了,它就起作用,把你自性裡的智慧德能全障礙了。佛把這樁事情的真相給我們說出,這叫慈悲到了極處,我們要聽懂了就得大受用。

由波動,你隨著這個波動走的話,它就變成「轉相」,我們一般叫見分,就有能見相。起了能見相,一定就有所見,所見是物質現象出來了。你看看哪個在先?

精神在先,就是「我」在先。誰能見?我能見,外面「境界相」現前,境界相是幻相,不是真相。

幻相從**來的?幻相是自性裡頭本來有,本自具足。如果沒有業相,沒有見分,就是沒有轉相,就沒有物質的世界。

所以你要曉得物質世界是這麼來的,它怎麼發生的。

物質現象一出來之後,好了,你就愈陷愈深,「智相」生起來,就是「妄立智生」。三細相里講的這些。智生起來它就有「相續相」,麻煩可大了。

所以,我們常常要想到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現在科學是用秒做單位,我們彈指彈得快大概一秒鐘可以能彈四次,再乘四,這個速度是多少?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裡面它振動的次數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

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生滅,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物質現象現前,所以物質現象不是真的。振動起,它有,振動滅了,這個現象就沒有了,但是第二個振動它又出來。就像我們看電影,電視也一樣,但是電影你更容易明瞭,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現象,它是振動出生的。

放映機裡面是幻燈片,它的速度是多少?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看到銀幕上的畫面,你所聽到銀幕上的音聲、畫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的宇宙速度多快?

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以為它是真的?全是假的,跟電影沒什麼兩樣。

每一個畫面都不一樣,你要懂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把電影的底片一開啟之後就看到了,你看一格一格的,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不是前一張,張張不相干。我們所看到的事實真相是什麼?是一種相似的相續相。

不能講相續,相續應該前一張跟後一張相同的,這是相續,它不相同,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也不是前一張。是個相似相續相,我們不要被這個騙了,這是假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不但我們六道輪迴的相是虛妄的,再給你講,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也是虛妄相,都是這個道理。再給你說,連一真法界,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還是這個現象。真相是什麼?

真相決定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我們淨土宗叫常寂光土,常寂光才是真相,那才叫真正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是怎麼回事情?實報莊嚴土裡面居住的人,確實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

為什麼?起心動念你出不了十法界,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妄想斷掉,無明斷了,你才能超越十法界,生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還有無明的習氣沒斷,無明斷了,習氣沒斷,所以它有這個現象出來,這就是實報莊嚴土。

那個境界裡面的人確實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我們學《華嚴》學了這麼多年,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修行什麼最重要?放下最重要。放下,你智慧現前,智慧現前你才能看破。

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很難得,我一學佛,頭一天他老人家就把這個祕訣傳授給我。那個時候,我們是博地凡夫,雖然得到真傳,我們自己不會用,差不多搞了三十年,才逐漸的省悟過來。

現在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行,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再給我

三、五年的時間,就很有可能契入境界。為什麼?從經教裡面我們瞭解事實真相,這一點很可貴。

世尊出現在世間,為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我們體會到這一層,不辜負世尊,可是我們沒有達到圓滿。怎樣達到圓滿?我們要契入境界,也就是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真正對得起世尊。

世尊為我而出現在世間,這就跟世尊真正有緣,佛度有緣人。你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不算。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

《華嚴經》裡面初住菩薩。也就是說你有能力真正超越十法界,到初住這個地位你才是正式佛的學生。因為你在實報莊嚴土是你無明的習氣現這個境界出來,習氣沒有了,這個境界就沒有了,也就是隻有常寂光,連實報莊嚴土也不見了。

常寂光那才叫永恆,佛經上講的「大光明藏」,那是真正的自己,就是六祖能大師所講的那五句話。

8樓:不想長大の貓

關於如何開啟智慧,大概有三種見地。

一、需要追尋,修行的方式,斬斷“壞”的、吸收“好”的,從因入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智慧。

二、不去追尋,也不絕對性的認為存在“好”與“壞”,在教法的引導下均去觀察,變成營養。修行的方式,本身就在果位,從果入手,慢慢的吸引一些助緣,具足圓滿的智慧。

三、不認為智慧需要尋找,認為本初我們就具備最圓滿的智慧,只是無始劫以來的業力一直包裹著我們的智慧,只要慢慢的去除無明,自然會露出最本初的圓滿智慧。

這三種見地也是對應的不同的教法,沒有高下之分,只是適合不同的人。

也推薦樓主看下這篇文章,是一位大德寫的,希望對樓主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