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詞語典故的出處,楷模的典故出處

時間 2021-06-03 01:58:12

1樓:金常出差

楷模”是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意為“榜樣、模範、法式”。這個詞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據《資治通鑑》第五十五卷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其後,南朝宋人范曄在其所著的《後漢書》卷六十四有這樣的記載:

“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

2樓:郭袁昕

“楷模”原是兩棵樹

詳解:“楷模”一詞**於兩種樹木,《廣群芳譜》和《西陽雜俎續集》都曾記述過這兩種樹。

楷樹:又名黃蓮樹,系落葉喬木,果實紅色,形成橢圓,木材可做器物。相傳它最早生長在孔子的墓旁,樹幹挺拔,枝繁葉茂,長勢端莊,巍然兀立,正扭浩然,為諸樹之榜樣。

模樹:其葉隨時令而變,春天青翠碧綠,夏時赤紅似血,秋日潔白如玉,冬則烏黑如墨。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墓旁。

以樹喻人,故把人的模範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範,稱為“楷模”。

楷模的典故出處

3樓:蒲梢丶

楷模的典故出自南朝宋 范曄的《後漢書·盧植傳》。

原文:“故北中郎將盧植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譯文:因此任官北中郎將的盧植,名聲響徹八荒四合,學問淵博,可作儒生宗師,士大夫中的楷模,國家的棟樑與枝幹。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典故

中平六年(189年),劉巨集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控朝政,何進聽信袁紹等人的建議,意圖剷除宦官,甚至徵召幷州牧董卓進京,盧植知道董卓必為後患,竭力勸阻,而何進不聽。

同年八月,發生政變,何進被殺,董卓進京,掌控朝政。

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當時無人敢言,只有盧植獨自一人出來反對,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蔡邕為其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楷模!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

”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而已。

4樓:永夜

“楷模”是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意為“榜樣、模範、法式”。這個詞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據《資治通鑑》第五十五卷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其後,南朝宋人范曄在其所著的《後漢書》卷六十四有這樣的記載:

“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美國漫畫英雄楷模,在《少年正義聯盟》中出現過。

急求!有關以他人為榜樣,學習他人的古詩詞,典故。越多越好。答的好有追加懸賞

5樓:王子默默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典故 程門立雪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

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

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

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

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手不釋卷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 書入了迷。

故事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裡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6樓:

紅樓夢裡寶釵教香菱如何作詩。

陳師道等江西流派向黃庭堅學作詩。

嗯,太多太多了,宋代中期以後基本是以杜甫為榜樣學作詩,以韓愈為榜樣學作文。

真正的頂級大師如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都是融合百家,自成一派的,其精神內質不是學就可以學到的。

杞人憂天的典故是什麼,杞人憂天的典故

典 故 傳說古時候杞國有乙個人,他每天都擔憂天會掉下來,地會塌下去,日月星辰會墜落下來,他常常因此愁眉不展,心驚膽寒,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杞人的一位朋友見他這樣憂慮,就跑來開導他說 天不過是堆積在一起的氣體罷了,天地之間到處充滿了這種氣體,你一舉一動 一呼一吸都與氣體相通。你整天生活在天地的中間...

吃醋的典故是什麼?吃醋典故的由來

唐太宗李世民當年賜給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玄齡的夫人是個悍婦,不肯答應。於是唐太宗派太監持一壺 毒酒 傳旨房夫人,如不接受這幾名美妾,即賜飲毒酒。夫人面無懼色,接過 毒酒 一飲而盡。結果並未喪命,原來壺中裝的是醋,皇帝以此來考驗她,開了乙個玩笑。於是 吃醋 的故事傳為千古趣談。...

關於讀書的典故,和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誰是埋我的人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