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單從茶才能有味,茶葉怎麼泡才出味?

時間 2022-10-01 16:40:08

1樓:匿名使用者

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怎麼樣泡茶,飲茶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才是最科學的。針對所有的茶來講,無論什麼茶,首先來講:

第一應該是洗茶:即放入茶葉後,再衝入少量開水,當浸泡一會兒之後,把茶水倒掉。

第二,喝茶,應先聞其香,再觀其色,再品其味;品茶則有一定講究,一口喝完,稱之為牛飲,二口喝完稱之為驢飲,最佳狀態是三口喝完(當然指的是小的功夫茶杯),這叫三口為品。第三遍衝出的茶水仍淡而有味,第四遍第五遍衝出的茶水,則已經淡而無味了。所以,沖茶最好是以三遍為佳。

茶葉怎麼泡才出味?

如何沖泡好一杯單叢茶

2樓:匿名使用者

沖泡一杯單叢,茶具選擇可以是朱泥小壺和白瓷杯。小壺有利於聚香,再加上朱泥的密閉性較好,可以展現出單叢茶的高香特點。用薄胎圓潤的白瓷杯來盛單叢茶,既不會因胎質過厚,降低茶湯溫度影響口感,也可以看到賞心悅目的湯色。

喝單叢的第一步是用沸水洗壺,為壺體加溫,所謂「溫壺」。這樣投茶的時候就可以聞到濃郁的幹茶香了。

準備8克左右的單叢茶,投到壺中大約7分滿。當然,不是用朱泥壺沖泡,用蓋碗來沖泡也是同理。

第一衝是洗茶,讓茶本身的溫度起來,味道出來。

洗茶的茶湯也會用來洗茶杯。用茶湯洗過的白瓷小杯,都可以聞到一股幽幽的花香。

接下來才是鳳凰單叢的真滋味。沖泡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每一衝的水都必須沸騰。

水沸後才衝入蓋碗或茶壺,水量跟著茶葉量,剛剛好盈過茶麵即可。

沖泡單叢的特點,就是「快」。

這其實是工夫茶泡法裡面講究的「乾脆利落」,從洗茶、注水、出湯,要一氣呵成。

每一次倒茶都要瀝乾,不留茶湯在蓋碗或茶壺中。

怎麼沏出的茶才有味道

3樓:府書文

茶的沖泡關係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沖泡得好喝,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或技術不一,泡出來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要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及藝術性。 (1)所謂」實用性」;就是依實際需求而言﹐可以是沖泡一杯」大碗茶」也可是沖泡一壺高貴的名茶。 (2)科學性;就是了解各類茶葉的特性,以科學沖泡方式,使茶葉的品質能充分的表現出來。

(3)藝術性;選擇合適的器皿以及優美的沖泡程式。 一、泡茶用水 水質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茶湯之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選擇。

(1)水要甘而潔; (2)活而清鮮古書中記載」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 (3)儲水要得法;容器要潔淨,忌曬陽光。 現代科技發達,衛生飲用水質標準也科學化 (1)感官指標:色度不能超過15度、渾濁度不能超過5度,不得有異味、異色及肉眼可見物。

(2)化學指標:正常ph值為6.5~8.

5,總硬度不能高於25度。 (3)氟化物不能超過1.0毫克/公升,氰化物不能超過0.

05毫克/公升。 (4)細菌總數在1毫公升水中不得超過100個,大腸菌在1公升水中不得超過3個。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

其**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選擇 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一般說來,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淨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汙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所以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中國號稱五大名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

選擇泡茶用水,必須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為暫時硬水。

暫時硬水經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鹽,這樣硬水變成軟水。平時用鋁壺燒水,壺底之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 (a)水的硬度會影響水的ph值(酸礆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

當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會自動氧化而損失。 (b)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高,茶湯會變成黑褐色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與鐵作用的結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軟水、暫時硬水為佳。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屬暫時硬水,部份地下水屬硬水,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之軟水。

二、泡茶器皿之選擇 沖泡茶葉,除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器皿。沖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

烏龍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則宜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為理想。品茗綠茶類,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

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容易使茶葉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溫杯泡茶,這種杯只適合泡烏龍茶或紅茶不宜泡綠茶。 茶具之配套如下:

茶船:供放茶壺之用,有盤型與碗型,其功能一保護茶壺,二盛熱水保溫並供燙杯。 茶盅:

又叫茶海,盛放茶湯之用。 茶荷:賞茶時盛茶用具。

茶巾:用來吸乾茶壺與茶杯﹑茶海外之茶水。 茶匙:

舀茶葉。 杯托:放置茶杯。

評審茶葉用之器具: 評審盤:又名樣茶盤,專供評審茶葉外型。

評審杯:用來泡茶與評審茶葉香氣用。評審茶湯與滋味之用。

樣茶秤:天枰。 計時器:

計量茶葉沖泡使時間。 三、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還要有好的泡茶技術。 泡茶技術包括三要素:

(1)茶葉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用量多少,並無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消費者飲用習慣而定。

泡茶用量之多寡,關鍵掌握,茶與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濃;茶少水多,味淡。 (2)水溫: 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

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軟水煮沸泡茶,茶湯香味更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之"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茶葉之鮮活味,即喪失。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種茶而定。綠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應用80℃~90℃為宜(水要沸點後,再冷卻至所要的溫度)。茶葉愈嫩綠,沖泡水溫愈低,這樣茶湯才會,鮮活明亮,滋味爽口,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

在高溫下,茶湯顏色較深,維生素c大量破壞,滋味較苦(茶中咖啡礆容易浸出)也就是說把茶葉"燙熟"了。 (3)時間 : 茶葉沖泡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水溫、茶葉用量、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

據測試,沖泡第一次時,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則所剩無幾。所以,就如我們常講的;"品茶 ! 三個口,謂之品,一泡茶,衝三次即可。

" 水溫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沖泡時間之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沖泡時間要長。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適合飲用者之口味為主。

4樓:化枋澤

泡茶技法之傳統泡法 1.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2.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

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位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

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

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喝茶,要怎麼泡?喝起來才有味道。好喝?

5樓:校逸焮

茶的沖泡關係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沖泡得好喝,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或技術不一,泡出來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要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及藝術性。 (1)所謂」實用性」;就是依實際需求而言﹐可以是沖泡一杯」大碗茶」也可是沖泡一壺高貴的名茶。 (2)科學性;就是了解各類茶葉的特性,以科學沖泡方式,使茶葉的品質能充分的表現出來。

(3)藝術性;選擇合適的器皿以及優美的沖泡程式。 一、泡茶用水 水質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茶湯之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選擇。

(1)水要甘而潔; (2)活而清鮮�古書中記載」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 (3)儲水要得法;容器要潔淨,忌曬陽光。 現代科技發達,衛生飲用水質標準也科學化 (1)感官指標:色度不能超過15度、渾濁度不能超過5度,不得有異味、異色及肉眼可見物。

(2)化學指標:正常ph值為6.5~8.

5,總硬度不能高於25度。 (3)氟化物不能超過1.0毫克/公升,氰化物不能超過0.

05毫克/公升。 (4)細菌總數在1毫公升水中不得超過100個,大腸菌在1公升水中不得超過3個。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

其**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選擇 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一般說來,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淨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汙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所以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中國號稱五大名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

選擇泡茶用水,必須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為暫時硬水。

暫時硬水經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鹽,這樣硬水變成軟水。平時用鋁壺燒水,壺底之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 (a)水的硬度會影響水的ph值(酸礆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

當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會自動氧化而損失。 (b)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高,茶湯會變成黑褐色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與鐵作用的結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軟水、暫時硬水為佳。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屬暫時硬水,部份地下水屬硬水,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之軟水。

二、泡茶器皿之選擇 沖泡茶葉,除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器皿。沖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

烏龍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則宜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為理想。品茗綠茶類,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

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容易使茶葉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溫杯泡茶,這種杯只適合泡烏龍茶或紅茶不宜泡綠茶。 茶具之配套如下:

茶船:供放茶壺之用,有盤型與碗型,其功能一保護茶壺,二盛熱水保溫並供燙杯。 茶盅:

又叫茶海,盛放茶湯之用。 茶荷:賞茶時盛茶用具。

茶巾:用來吸乾茶壺與茶杯﹑茶海外之茶水。 茶匙:

舀茶葉。 杯托:放置茶杯。

評審茶葉用之器具: 評審盤:又名樣茶盤,專供評審茶葉外型。

評審杯:用來泡茶與評審茶葉香氣用。評審茶湯與滋味之用。

樣茶秤:天枰。 計時器:

計量茶葉沖泡使時間。 三、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還要有好的泡茶技術。 泡茶技術包括三要素:

(1)茶葉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用量多少,並無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消費者飲用習慣而定。

泡茶用量之多寡,關鍵掌握,茶與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濃;茶少水多,味淡。 (2)水溫: 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

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軟水煮沸泡茶,茶湯香味更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之"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茶葉之鮮活味,即喪失。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種茶而定。綠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應用80℃~90℃為宜(水要沸點後,再冷卻至所要的溫度)。茶葉愈嫩綠,沖泡水溫愈低,這樣茶湯才會,鮮活明亮,滋味爽口,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

在高溫下,茶湯顏色較深,維生素c大量破壞,滋味較苦(茶中咖啡礆容易浸出)也就是說把茶葉"燙熟"了。 (3)時間 : 茶葉沖泡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水溫、茶葉用量、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

據測試,沖泡第一次時,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則所剩無幾。所以,就如我們常講的;"品茶 ! 三個口,謂之品,一泡茶,衝三次即可。

" 水溫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沖泡時間之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沖泡時間要長。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適合飲用者之口味為主。

怎麼才能有女朋友,如何才能有女朋友?

你要充實自己,多充電,提公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為自己以後打基礎,有了好的基礎,就不愁找不到女朋友 祝你幸福 第一 要善良第二長的要帥帥!好多女孩都是外貌協會的第三行動要溫暖第四一定要體貼 協羊才有女朋友 對吧 好漢沒好妻賴漢子嬌滴滴!總會有乙個人等著你!不要著急,用心去找你所愛之人!你得有特長。比如說...

怎樣才能有女人緣,如何才能有女人緣

自己說長相還可以,說明你起碼有接觸美女的資本,大膽的過去跟她們聊天啊 給人家流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再次就是你要有真才識學,女人不喜歡無才和虛偽之輩 心理調節指導師 如果真的喜歡這樣的女孩子首先多了解了解他,是不是值得你去做,要好好考慮不要盲目的下注意!對女孩子不要太小氣 小氣的話女孩子會敏感!首先做到...

如何品好一壺茶,如何泡好一壺茶

朋友贈送一盒大紅袍茶葉給我,說這是很不錯的好茶,於是我就仔細查了一下此茶的介紹,原來大紅袍果然來歷不凡呢!相傳在很早以前,有個朝代的皇后生病,可是怎麼治都無法醫治好,於是皇帝就命太子去民間尋找 之方,太子就出來尋找了,在找尋途中碰到有一老人被老虎攻擊,於是就將老人救下,老人為感謝太子救命之恩,於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