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的激進女性主義流派,女性主義的發展簡史

時間 2021-12-24 13:21:22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女權主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代女權主義 (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 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2023年10月,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一群巴黎婦女進軍凡爾賽,向國民議會要求與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權,揭開了女權運動的序幕。

2023年法國女劇作家高爾日發表了《婦女權利宣言》,提出17條有關婦女權利的要求。宣言後來成為女權運動的綱領性檔案。2023年,英國女作家m.

沃斯通克拉夫特發表《為女權辯護》一書,提出婦女應當在教育、就業和政治方面享有與男子同等的待遇。19世紀中葉,女權運動的中心從歐洲轉向美國 。直至2023年,美國通過法案,保障女性享有選舉權。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目標明確,婦女要求與男子有相同的經濟、政治權力;以行動、實踐為主,側重於推動立法。最為典型的是拉拉.

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運動與各國女性爭取選舉權的一系列運動。這一階段奠定了女權運動的奮鬥目標,也形成了女權運動是一場社會實踐運動的基調。教育、就業及政治權利的訴求歸根結底是最求女性追求平等的社會角色地位,而不健全、非理性的勞動力市場是女權運動的最大障礙。

可以說,把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不利地位視為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就是這一階段形成的。儘管其後女權主義思想理論有了發展,勞動力市場的環境背景也在不斷變化,但是這種觀念還是在女權主義者中根深蒂固。

第二代女權主義(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現代女權主義,這一階段是女權主義在西方最重要的階段。女權主義者發現,儘管女性在政治經濟領域爭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顯的成果,但是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例如,得到選舉權的婦女群體在政治依然處於從屬地位,同工同酬、平等就業基本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職業隔離與職業發展前景不佳的問題凸現。這種矛盾的情況促使女權主義者向縱深思考,形成了獨特的女權主義理論,主要有三派: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這一派別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朱麗葉忒.米切爾,她最著名的“提出女性主義的問題,給予馬克思主義的回答”就明白地亮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旗號。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主要是從經濟和階級鬥爭方面要求婦女和男性的平等,他們所重視的是婦女的經濟地位與物質生活。雖然有不同的解讀,但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的重要理論淵源。把無交換價值、無報酬的家庭勞動視為階級壓迫,積極地投身社會的生產勞動。

在重視生產經濟領域的問題上,社會主義女權主義是第一代女權主義的直接繼承者。

自由主義女權主義:代表人物為19世紀英國的米爾、當代美國的傅瑞丹。米爾是英國十九世紀自由主義健將,他在他的代表作——《女性的屈服》一書中,集中地闡述了他的女性權益的觀點。

米爾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裡的婚姻關係猶如主人與奴隸的關係。現代社會就是人們有遷徙的自由、選擇職業的自由,以及改善生活的機會。但是對已婚婦女而言,她卻沒有這些現代男人享有的自由。

傅瑞丹繼承了18世紀以來自由主義的基本主張,同時又更加強調女性在公共領域的參與。因此,傅瑞丹在其名著《女性迷思》一書中,首先對女性的家庭角色銳利的解析與批評。傅瑞丹指出父權社會的文化機制竭盡所能地塑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主婦形象,使得女性把自己的一生寄託於家庭與婚姻關係。

然而這個理想形象,只是個迷思。為了發揮自我潛能,婦女必須和男性一樣從事公共領域的活動。故此,傅瑞丹鼓勵女性放棄以家庭主婦的形象作為自我認同,不過,她並未提倡女性在實質上放棄家庭生活,而是在事業與家庭間取得平衡。

自由主義女權者認為家庭束縛是一種強有力的干擾因素,必須依靠國家立法干預,形成介入機制。因此,自由主義女權運動繼承了自由主義運動的衣缽,以爭取立法保障為主要訴求,積極維護婦女政治權利。

激進主義女權主義:這一派誕生最晚,活躍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嚴格地說,這一派並不是統一的思想派別,而是前兩種思想流派極端理念的集中表現。

以美國的凱特.米麗特為代表,以她的著作《性政治學》為思想典範。這一派把社會主義女權主義的家庭私人生產剝削解讀為“性剝削”,把自由主義女權主義的家庭束縛解讀為“性束縛”,他們把女性和男性完全對立起來:

男人是敵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溫柔;男人是**者,女人是被**者;男人是壓迫者,女人是被壓迫者……實際上,他們將女權運動要求男女平等的社會訴求改造成了從根本上消除男女差異,直至女權至上。對女權運動的傳統領域——社會政治與經濟,他們抱著輕蔑的態度,他們把女性解放運動解讀為“性解放”,要求從根本上消解傳統家庭模式。他們的激進主張與“性解放運動”都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爭議。

第三代女權主義:後現代女權主義,面對“性解放運動”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保守主義對婦女解放運動的有力質疑,離婚率明顯上升,愛滋病氾濫等等,女權主義者開始反思。特別是在消除男女二元對立方面,形成了“溫柔的女權主義”“綠色女權主義”。

他們一方面肯定了女權運動保護女性社會權益的成果,另一方面對女權主義者試圖顛覆傳統家庭模式提出了質疑。後現代女權主義還在成長階段,分為唯本論與構成論兩個主要派別。唯本論繼承了傳統女權主義的男女二元分界,試圖在承認男女差異的基礎上消除男女不平等。

構成論則從根本上否定男女二元分界,強調性別角色的社會性,把男女平等的主張看成父權制的產物。雖然兩者理論出發點不同,但是都在認同傳統家庭模式基礎上完成婦女解放的目標。

怎麼翻譯"女性主義三大流派"成英語?

2樓:匿名使用者

three schools of feminism: liberal feminism, marxist feminism, radical feminism

3樓:

什麼是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是跟女權主義、婦女解放運動(女性運動)相聯絡的。

婦女解放運動到今天為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很早,大概是19世紀末左右,是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當時爭論的一個焦點是要求性別包括男女之間的平等,也就是兩性的平等,當時也要求公民權、政治權利,反對貴族特權,強調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要爭取政治權利,往往被稱作“女權運動”。

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一般地說,是從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開始的。人們認為,最早也是起源於美國。這次運動一直持續到80年代。

其基調是要消除兩性的差別。把兩性的差別實際上看成是在兩性關係中,女性附屬於男性的基礎。要求各個領域對公眾開放,等等。

波伏娃的《第二性》即產生於這一時期。

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帶來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對於性別研究,女性主義的學術研究興起。因此,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義流派。長久以來,在社會上是一個以男權意識為中心的社會意識形態。

所以人們在這種意識形態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們從男權的角度來描述這個世界,並且把這種描述混同於真理,就是說,這種描述是千真萬確的,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對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戰。儘管流派眾多,但基本點是爭取兩性平等,改變女性受歧視壓迫的現狀。

女性主義為何總和性相連

女性的歧視是全方位的。儘管如此性是比較突出的,帶有性意味的歧視是佔有中心地位的。也就是說,壓迫越深反抗越強。

女性對自身的反思恰恰從最激烈的地方表現是非常自然的。(引自《另類的尖叫》)

1、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淵源及主要觀點

在女性主義三大主要派別長達百年的論爭之後,隨著西方國家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的程序,出現了一個嶄新的理論流派,這就是後現代女性主義流派,有的理論家甚至將這一新流派的出現稱為女性運動的“第三次浪潮”。(coole, 184) 我想,其原因在於後現代女性主義頗具顛覆性,它不僅要顛覆男權主義秩序,而且要顛覆女性主義三大流派據以存在的基礎。因

此,嚴格地說,後現代女性主義並不能算是與三大流派並列的第四大流派。

後現代女性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女性主義加後現代主義。後現代社會在西方逐漸成為現實之後,後現代主義、後馬克思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現狀肯定論、多元文化論以及生態主義等新思潮逐步進入了西方學術界主流。

從2023年代起,後現**論在法國首先興起。法國後結構主義派的主要人物有:德里達(jacques derrida),拉康(jacques lacan),利奧塔(jean francios lyotard),福柯(michel foucault),德魯茲(gilles deleuze),伽塔裡(felix guattari),保吉拉(jean baudrillard)等。

他們批判西方現代主義的哲學、語言、文化、主體概念,開創了後現**論流派。相比之下,哈貝馬斯派的批判理性還是以理性為基本原則,現代性概念還在使用。批判理論以“知識的生產”作為最主要的關注。

後現代派則認為,啟蒙主義已經終結,現代性要求新的科學形式和新的話語模式。

法國的後現代女性主義代表人物有: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塞克瑟斯(helene cixous),伊麗加萊(luce irigaray)等。她們將後現**論導向對男權制文化和***中心話語的女性主義的批判。

這一思潮從2023年開始出現在女性主義之中。從思想淵源看,英美女性主義一向重自由人文哲學;而法國女性主義則重後結構主義。前者與後者相比,是比較傳統的和男性中心的批判理論和方法。

後現代女性主義者大多活躍於學術圈內,但她們也參與女性主義的政治運動。如果要追尋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思想淵源,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後現代主義大思想家福柯。每一位後現代女性主義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無論她們對他的思想是全盤接受,還是批判的接受。

福柯是一位懷疑主義哲學大師,是懷疑主義哲學傳統在20世紀的重要繼承人。他主張檢驗知識變化的實踐,而不是用標準的認識論方法去證明獨一無二的理性或科學。他對現存一切秩序體制的確定性和穩固性提出了質疑。

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為了否定關於人類存在方式的普遍適用的必然性的觀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現存制度的人為性質,揭示出我們還擁有多少自由的空間,還能對現存的一切做哪些改變。

”(轉引自martin, 11) 此外,後現代主義大師和重要思想家拉康和德里達也受到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高度重視和大量引證。

對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思想淵源及其主要觀點做一概括,它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挑戰關於解放和理性的巨集大敘事,否定所有的巨集大理論體系 (grand theories)。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這一基本理論傾向來自後現代主義,高度概括地說,這一理論思潮的要點是反對一切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大型理論體系,主張只有分散的區域性的小型理論才是有效的。後現代女性主義致力於批判所有那些博大巨集偉和涵蓋一切的現**論,試圖建立社群理論,即,將道德和政治觀念建立在小範圍的特殊社群的經驗之上,否定因果關係與巨集觀社會概念。

後現**論超越意識,關注無意識和下意識的自我;關注矛盾、過程和變化;關注個人的肉體性質;拒絕男權的巨集大敘事、普適性理論、客觀性。有一種說法認為,“女人缺乏把握規模巨集大的法則和原理的能力。”(bacchi, 14) 對此,後現代女性主義者針鋒相對地提出:

應當對我們的社會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則和原理做重新的審視。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哲學建立在下列假設之一是:所謂“知識的普適性”是錯誤的概括。科學、宗教、法律的話語以及知識的生產都是區域性的,只具有相對的價值。

從啟蒙思想開始,所有的巨集大理論就都標榜其普遍性和性別中立的性質;那些強調兩性差異的理論也自稱是性別中立的。可在後現代女性主義看來,這些理論都是以男性為其標準的,完全忽視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公眾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劃分上,認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後者是女人的天地,這就是典型的男權制的政治思想。

在政治領域完全沒有女性的位置,沒有女性的聲音,也沒有為女性留下任何空間。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從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思想解放中沒有得到過什麼益處,自由主義和啟蒙主義的話語,從洛克 (locke) 到康德 (kant),從來都沒有把女性包括在內。

在西方進入後工業化社會 (丹尼·貝爾用語) 之後,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體性話語遭到懷疑,甚至連理論本身也遭到懷疑。後現代女性主義反對對性別、種族、階級作巨集觀的分析,認為這些分類都過於概括了。由於每一個類別的內部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這些分類都不再適用了。

在她們看來,就連“女性”、“男權制”這類概念也都帶有大成問題的本質主義色彩。

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斯嘉麗性格

在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情況下,美國南方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要絕對地服從男性,事事以丈夫和家庭為先,做一個大眾認可的好妻子。然而,少女時期的斯嘉麗,就頻頻違反規則,不斷挑戰人們的認知,儘管她的行為在當時當地是不合規的,但今天看來,她的這些舉動卻恰恰表明了她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女性主義思想的體現。下面我們將分...

《末路狂花》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女性主義電影的經典之作

張慕之影評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末路狂花 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吧,這部電影的兩位女主角分別是生活在沉悶與瑣碎家務中的家庭主婦賽爾瑪,和在某間咖啡廳做女侍應生的閨中密友路易絲,兩個人因為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到了枯燥和乏味,所以兩個人商量一起出門散心,去尋找生活的快樂。但是兩個女人結伴出遊並沒有那麼容易,他們...

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一些例子是什麼

燕談球生 女性主義試圖批判西方文明的既定準則,並揭露其所基於的男權主義標準 恢復被婦女遺忘和忽視的文字,以便重新評價它們 確立 女性中心主義 以女性為中心的寫作研究並建立乙個女性的準則。女權主義認為,語言不屬於女性,而是男性的產物,是男性文化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男性的需求而形成的。正因為如此,乙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