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漢語和英語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時間 2021-12-19 17:17:43

1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用漢字,另乙個用拉丁字母。

乙個沒有動詞時態變化,另乙個有。

乙個動詞沒有分人稱,另乙個有。

乙個沒有名詞的數和性,另乙個有。

2樓:公尺粉兒

英語是印歐語系,漢語是漢藏語系,2者差別巨大。

1,英語多是複雜長句,漢語多是流水短句。這個句不是單純指乙個句號斷開的東西。英語的句子複雜,冗長,一層套一層,從句中還有從句,不仔細斷句就讀不懂。

而漢語更多是流水句,乙個短語乙個逗號隔開,層次分明。這一點尤其是散文中表現得灰常明顯。

2,英語注重詞彙的多樣化,漢語喜歡重複。寫英語作文的時候,如果你無法想到很多同義詞,然後換著用,你就完了。但是寫漢語作文,老師巴不得你多用疊詞,前後一致,多用中心詞一模一樣的排比句。

3,英語多用被動、代詞、無靈之類的,漢語則講究以人為中心。經常看到 it is *** that;有專門的被動態;代詞都分好幾種,反身、關係、疑問……漢語裡面基本就你我他她它搞定。寫作文基本就是 我怎麼怎麼樣,我們怎麼怎麼樣, 表示被動也就是把字句,被字句搞定,沒有像英語那樣形成專門語態體系。

4,英語習慣先說重點再慢慢補充次要內容,漢語是慢慢掉你胃口,說一長串廢話最後才說重點。這個在邏輯上也有體現,英語多是先給結論,先做出判斷,然後再寫細節的解釋。漢語呢,想想領導們的發言吧,先找一大堆藉口,列舉一大堆國情,最後總結出來:

房價高、春運難的問題x年內會得到解決的。

5, 英語是用的表音的字母文,乙個是用的表意的象形文本。英語越聽越有味道。漢語是越看越有意思,看出很多端倪,內涵。乙個囧字解釋一切。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

漢語和英語有什麼區別

3樓:頓楊氏乘姬

「和」的中文是多義詞,相當於英文的下列詞彙:

表示並列關係:and

用作形容詞:gentle

「溫和」、mild

(柔和)、harmonious

(和諧)

用作名詞:peace

(和平)

surname

(姓和)

sum(總和)

japan

用作動詞:

draw

tie(和局/不分勝負)

用作介詞:with

(和...

[一起]

4樓:vealon雙子

我覺得漢語和英語的異多

語言的形成雖然有它們的共同點但因為受歷史,地理,文化等各種原因語言與語言間的不同之處表示的更為明顯。如語音,語法,語序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就你坑!!!!(•̀へ •́ ╮ )!!!

6樓:周斌

英語闡述事物清晰度高,文言文對事理的敘述比較明確

7樓:小小小白

一、語言型別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資訊,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注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乙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線,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乙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中文和英語有什麼不同?

8樓:小小小白

一、語言型別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資訊,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注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乙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線,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乙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9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與中文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例l:「是」還是「否」——思維方式差異

是非問句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很常用,看起來也很簡單,但對是非問句的應答卻反映出不同語言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如有一次老師組織外國學生去頤和園遊覽,當老師聽說乙個叫約翰的學生不去時,想確認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去,就問:「約翰,你不去嗎?

」約翰回答說:「不,我不去。」

約翰的回答顯然是不合漢語習慣的。這不是語法形式或詞語用法造成的偏誤,而是其本族語和漢語在對是非問句的應答「是」或「非」時的著眼點不同。漢語中回答是非問句時的「是」或「非」,是對提問者所說的話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

如對「你不去頤和園嗎?」的肯定回答是:「對/是的,我不去。

」否定回答是「不/誰說的,我去。」英語對是非問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不是針對對方,而是表達答話人自己「去」或者「不去」的意向。「去」則做肯定回答,「不去」則做否定回答,不考慮是否與問話者的語氣相承。

所以英語中回答「aren't you going to the summer palace?」時,或者是「yes,i am.」或音是「no,i am not.

」外國人用自己民族的思維習慣套用漢語,在回答「你不去頤和園嗎?」時,就出現了以上的語用失誤。

例2:「這星期六」還是「下星期六」

一次,乙個外國學生拜訪他的中國老師,老師想請他吃飯,就說:「你下星期六來我家吃飯,好嗎?」學生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並約好了具體時間。

過了兩天,到了星期六,學生來了。老師感到很意外。由於毫無準備,老師很尷尬。

幸好跟這個學生很熟,於是就說:「前天我說的是下星期六請你。你看,今天我什麼也沒準備……」學生說:

「前天你說下星期六請我吃飯,不就是今天嗎?」

這場誤會完全是對「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課堂上,給學生講「上星期」就是「last week」,「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這樣講不能說錯,但在實際運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與英語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時卻不是對應的,其區別是英語和漢語觀察時間的參照點不同。

漢語中說「下星期六」時,是以說話時的那個星期為參照點。例如,說話時是星期四,那麼說「下星期六,就是指過了這個星期以後下乙個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語則是以說話時的這一天為參照點。

假如說話時是星期三,那麼說「下星期六」是指過了星期三以後即將到來的那個星期六。於是就發生了上面所說的誤會。

與此類似的還有「去年x月」和「明年x月」的理解也不同。漢語是以說話時的年度為參照點,如現在(2023年)說「去年3月」,則是指2023年3月。而英語則以說話時的月份為參照點,如現在是l992年5月,那麼英語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2023年3月。

由於觀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樣,造成語言運用中的差異,常常導致交際中的失誤。

例3:「這」不是「那」

我們在上課時,比如課堂討論,當老師介紹乙個故事後讓學生發表見解時,學生常說「那是老師講的故事,我認為……」或者在談完自己的觀點後說:「那就是我的意見,我說完了……」

這裡兩處「那」都使中國人感到彆扭。「這」(this)是近指,「那」(that)是遠指。漢族中用於總結即回指時,把剛剛過去的當做「近」,因而習慣用「這」,如說了一段話後常說;「這就是我的意見。

」英語則認為已經過去的就是「遠」,所以用「that」,學生說漢語時也按照英語的思維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說成「那就是我的意見。」使中國人聽起來很不地道。

從以上個具體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國人學習漢語在語言-語用方面的失誤不是因違反語法規則或用詞不當而引起的,是使用漢語語言形式或詞語時因思維方式和習慣的不同或觀察事物的角度、範圍有差異而造成語言表達和理解上的失誤。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龍飛看金融 區別就是通不通過銀行,要通過銀行就是間接融資。簡述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區別 梨梨 形式的區別 直接融資 貨幣資金供求雙方通過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實現貨幣資金的互通有無。間接融資 貨幣資金供求雙方通過金融機構間接實現貨幣資金的相互融通。債權債務關係的區別 直接融資 貨幣資金的供求雙方形成了直...

b2b和b2c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1 服務物件不同。b2b服務物件是企業 商家,b2c是消費者 個人。2 採購數量不同。b2b採購數量相對比較大,b2c是個人消費。3 買家購買因素不同。b2b影響買家購買的因素很多,當中包括對賣家資質考核,比較,貨期權衡,服務態度的打量,屬於理性消費 b2c買家,也許會貨比三家,也會因為包不包郵,有...

請問,貸款公司的出納主要有哪些業務??需要詳細回答好,有追加謝謝了急需

1.上班第一時間,檢查現金 有價 及其他貴重物品。2.列明當天應處理的事項,分清輕重緩急,根據工作時間合理安排。3.如有特殊情況,應向有關領導及會計主管請示資金安排計畫。4.按上述程式辦理各項資金收付業務,並把當天收到的現金送存銀行,不得坐支現金。5.當天下班前,要完成日記賬的登記。登記日記賬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