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都是記錄什麼的文章,佛經都講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46:12

1樓:泥頌

農村老人家看到的文章大多不是佛教經典。是後人編撰的棄惡從善的故事。簡單容易理解、

佛教概括起來分為:三藏十二部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

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

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十二部經

十二部,並不是指十二本佛經,而是依佛經的體載,內容,文法分為十二個種類

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體裁和所載的事相不同,故從三藏分出十二種名稱,通稱三藏十二部經,總則稱一切經,別則稱十二部,但並非每一經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故又稱長行經。

二、只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广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

”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即名“論議經”。

2樓:加內沙

佛經有很多種內容,包括理論,修行方法,本生故事,還有記載某些事件的起源,過程以及佛陀的看法等等。

老太太們看那些書大部分都是後期佛教和道教混雜的東西,更多是道教以及民俗道德共鳴所產生的。

佛經都講什麼?

3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其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是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分類,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分類。經、律、論所載內容分別:

一.經,一般被認為是佛說過的話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二.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

三.論是對經、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可也有一些極少數的論被認為是佛自己做的。

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遍通經、律、論三藏的稱為三藏法師,如唐三藏法師玄奘。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分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類,這樣可分為三種,即經、律、論。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幾種分類:

一.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類,可以分為經、律、論三種。這三種合稱為三藏,也叫大藏經。唐僧玄奘 又被稱為“唐三藏”,就是因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經、律、論三藏,而對他的一種尊稱。

二.按照佛教的派別來分類,可以分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的不同來分類,可以分為漢文大藏經 、蒙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經 、日文大藏經 、巴利文大藏經 等。但現存佛教大藏經中比較成系統和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三大類,即巴利文大藏經、漢文大藏經、藏文大藏經。

四.按照製作技術的不同來分類,又可以分為手抄大藏經、刻版印刷大藏經、石刻大藏經等等。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

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

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藥山的:

“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4樓:小幻

另一方面,佛經主要有兩種用途--“理解”和“讀誦”。從理解的意義上講,在不同的經中重複揭示相同的道理,便於讀者通過交叉參考而獲得正確的理解(此即“互參”),避免因表述方式、因翻譯詞句、因時代變遷而造成的語義佚失或扭曲。從讀誦的意義上講,佛經是一種修行的工具,使人通過反覆讀誦而澄心滌慮,進而隨文如觀、獲得三昧,啟發深妙禪定,所以其語言必須採用一種獨特的節奏。

練過氣功的朋友都曉得什麼是氣功修煉中的特異語言、帶功語言,可以這樣講,佛經也是一種特異語言、帶功語言,佛經中的陀羅尼咒是特異中更特異者,當然這裡講的“功”,不是狹隘於通常人所謂氣功這個範疇了,而是通於道教所說的“性命雙修功”,用佛教的術語就是定慧雙修、止觀雙運,是面向整體人生的綜合修煉。特別是,一些大乘佛經的體裁非常特殊,既不能看成是歷史書、也不能看成是語錄書、更不能看成神話故事書,而實際上,祂是用一種“意境”的方式來說法,這些意境可能包含本生因緣故事敘述、神變場景描述等等。通過這種意境的刺激,可以使人入定、或領解妙諦。

例如,天台宗開宗者智者大師就是通過長期修持《妙法蓮華經》,突然有一天,誦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觀誦到藥王菩薩燃臂供佛那個場景時,忽然見到“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而入定,後經慧思禪師印證為得法華三昧。

在歷史上,通過閱讀、理解佛經而開悟、得道的人有很多,這是依上述功能一的以領解優先者,屬於理入、慧入;而通過誦讀、受持佛經而開悟的人也有很多(其中包括有些文化層次很低,難以用常規知識和常規思維去理解佛經的人),這是依上述功能二的以誦習優先者,屬於行入、定入。而無論慧入還是定入,到達一定程度時,都會促進另一面的增長:如慧入者可由慧力增進定力;而定入者,亦由定發慧;定慧一體不二。

佛經好多,大概歸納起來都是講了什麼啊?

5樓:願事眾

有的。《佛說五苦章句經》裡面說佛經內容可粗略概括為六類(佛說要先了解才可以修道哦)。

原文我拿方括號框起來。然後是白話解釋。

【佛經眾多。以虛空為量。佛智弘深。

以無造為原。經中所演。不可思議。

或有反覆。難了難明。粗以六事。

可知其要。一曰正道。二曰善權。

三曰至教。四曰誘導。五曰福德。

六曰禁戒。】

(佛經眾多,但可以概括為六類:正道、善權、至教、誘導、福德和禁戒。)

【何謂正道。說無端緒。無造無作。虛無所有。無所從生。無行無得。自然如也。是謂正道。】

(何謂正道?宣說諸法無始無終,無造無作,虛無所有,無生無滅,無所行亦無所得,法爾如是,這類屬於了義經,稱為正道。)

【何謂善權。變化無方。或出或處。隨類而入。與為因緣。時宜而說。不合章句。趣化度之。是謂善權。】

(何謂善權?隨順不同眾生的根器、欲樂、因緣而宣說不同的法門,這類屬於權巧方便,稱為善權。)

【何謂至教。指示罪福。作是得是皆行所致。無橫與者。其事明白。是謂至教。】

(何謂至教?即指示罪福之事,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一切皆是自作自受,不是上帝的賞賜和懲罰,這類稱為至教。)

【何謂誘導。開童蒙人。有護有德。增壽益算。現世可獲。是謂誘導。】

(何謂誘導?即開示新學者,護持佛法有功德,可以增長壽命和福報,好處現世就可以獲得,這類稱為誘導。)

【何謂福德。六度無極。主治六情。制守根門。可得天人。轉輪聖王。長樂無極。是謂福德。】

(何謂福德?宣說佈施等六度,善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令放逸,可得天人、轉輪聖王、長樂無苦的果報,是謂福德。)

【何謂禁戒。守口攝意。身不殺不盜不淫不欺。奉孝不醉。三惡趣苦。不可久處。是謂禁戒。】

(何謂禁戒?宣說十善法戒,歸敬三寶,孝養父母,不飲酒醉酒,三惡道苦等,是謂禁戒。)

【先了此意。乃可為道。譬如捉網先攝其綱。

諸目皆正。不曉持綱。先理其目。

顛倒錯亂。互相絆繞。無有解已。

學亦如是。不達其要。聞經中說。

不解權宜。不能分別。便相譏恃。

遂執所守。興起恚意。失本忘義。

】(首先要了解佛經的分類,才可以修道,譬如提網要先抓其綱,綱舉則目張,若不把握好總綱,先理清條目,則容易顛倒錯亂,糾纏不清,學道也是這樣,若不首先了達其綱要,不能瞭解、分別經中的了義說法和各種權宜說法,便各執己見,互相攻擊,以致生起嗔心,忘失修習佛法的本來目的。)

希望對您有幫助,南無地藏菩薩!

抄寫佛經有什麼好處,法師詳解 抄寫佛經的好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宇宙外的三道題 1.金剛經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抄寫佛經如與佛對話,舉手低頭皆已成佛.2.抄經是簡易而高效的學佛方法,與佛最近,一根小小的毛筆是你與佛溝通 的橋樑,千絲筆心即是你的凡心,如何降伏其心就在此一舉.3.抄寫佛經近者可學好中國國粹之書法 書法是開啟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遠者可在長期的佛經薰陶中破...

每唸佛經的開經皆,唸佛經前應先念什麼

剛才回答錯了一個問題,請朋友 去幫我更正,正確的開經偈是 無 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 實義。據說這是武則天寫的因為寫的太好了所以加佛教經典裡了。其實我們有自己美好的願望也可以講出來, 般若 1合掌三稱 就是念三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a mo ben shi sh...

抄佛經有什麼講究和禁忌嗎,抄佛經的注意事項

以恭敬心,歡喜抄經,沒有什麼禁忌。一心專唸的抄寫即好。願解如來真實義。即遮一切過失。一 發心。諸佛正法眾中尊,只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二 抄寫形式。1 洗澡,燒香,獨處空閒,端身正坐,淨念思維,安祥抄寫,不為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