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經和佛教詞彙有很多是音譯的

時間 2022-03-24 23:40:24

1樓:亓浩歌

這是著名的」五種不翻「。copy from wiki:五種不翻 ,是指由 唐代玄奘法師 所提出的 翻譯 理論。

其具體指在將 梵文 譯成 漢文 ( 文言文 )時,遇五種情形不進行 意譯 ,而保留其原音,即進行 音譯 。玄奘法師對一部分梵語未進行意譯而直接採用了音譯,後來提出了「五種不翻」的翻譯理論。玄奘以後的佛經翻譯仍多沿用此理論,對部分詞彙進行音譯。

到現在,其理論仍在 漢字文化圈 以外 語言 的翻譯工作中發揮重要參考作用。五種不翻的理論具體是指:秘密故 、如 陀羅尼 。

甚深微妙而不可思議的佛之秘密語,不翻(意義)。如, 般若心經 最後一節的「羯諦 羯諦 波羅羯諦 波羅僧羯諦 菩提薩婆訶」的 真言 、 陀羅尼 等詞類。含多義故 、如 薄伽梵 具六義。

多種含義的詞,不翻(意義)。如兼具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意的 薄伽梵 (亦有翻譯為 世尊 的情況)等詞,不意譯。此無故 、如 淨淨樹 、中夏實無此木。

本地(中國)沒有的事物,不翻(意義)。如印度的 閻浮樹 、 幹闥婆 、 迦樓羅 等事物,為中國所無,保留原音。順古故 、如 阿耨菩提 、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

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譯方法。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為「無上正等正覺」,而自從 東漢 以來,歷代譯經者皆採用此音譯,故保留前人規式。生善故 ,如 般若 尊重, 智慧型 輕淺。

為讓人對要翻譯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譯。如 般若 、 釋迦牟尼 、 菩提薩埵 等,不譯為「智慧型」、「能仁」、「道心眾生」等,因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後者則易被人輕視。求採納

為什麼佛經和佛教詞彙有很多是音譯的

2樓:楊柳蘇橋

音譯原因可能涉及到下面幾個原因:

1、漢語中無對應說法。沒有合適的詞來表達,只能採取音譯了。對漢語中相當於新詞了。

2、咒語等含有密義(說來也是無對應說法)。肯定就只有照搬了,不如不譯,很可能也沒法譯。人家原來咋念,咱跟著咋念。

不要說梵語譯成漢語。假設乙個場景,有乙個講漢語的人教你一段伏龍訣。如果他哼的調,世間沒有,你也只能用拼音等方式來記了。

3、雖然有對應意思,但二詞的含義無法對等,說法還是第一種情況的變異。比如,般若譯成智慧型。智慧型一詞在漢語中較泛,不一定特指大智慧型,尤其帶有出世情懷的味道。所以就音譯處理了。

還有其它複雜的原因,未能盡述。

3樓:匿名使用者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

請教佛教徒幾個問題!1、佛經為什麼不翻譯成現代文呢?2、正宗的佛教裡,到底有沒有一位超能力的佛?

4樓:老實居士

呵呵,首先,非常隨喜您對於不同宗派合理認知的態度。

您說的第乙個問題,簡單說要從兩個方面認識:關於咒語,雖然都有其內在的實際意義,但由於它們是經過佛教先祖密意加持過的一種特殊的語音形式,所以,一般不會使用翻譯後的文字。類似的例子在瑜珈的語音冥想、在中國氣功界的語音**、在醫學的語音**、在道家的一些特殊修法中都有的;至於那些特殊的詞彙為什麼會使用音譯而不會意譯過來,多半是因為語言意義的不對等性原因的結果、好比早先我們曾經把『餃子』、『饅頭』類的詞彙翻譯成實意詞後,反而造成了老外們迷惑,後來索性就繼續使用它們的音名。

這樣的問題,對於乙個學習語言學的人來說,應該不太難理解。另外,也有從甚深密意角度看的說法。您也列舉了貴教中的一些音名詞彙,也有類似的意義吧。

簡單點的說法大致如此。

第二個問題:這也是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派的最大區別之一,佛教認為眾生法性一律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並不承認更有天生的、或外來的超能力的物質存在。

六道眾生之所以成為凡夫,是因為自心迷惑,認假為真,所以阻礙的原有的真性。好比純淨水與雜質水的本性並沒有區別,區別在於普通的水裡有了太多的渣滓。了知此點,即知佛由人成,自心努力撥雲見日,當下彰顯如來心性,更不必向外尋覓的。

問題三:舍利子一般被理解為佛骨,許多佛教大德圓寂後,也會留下舍利子。現在又發現中國道家或其他門派的功夫師死後也會留下這樣的類物質,說明這樣的物質多半和長久修身養性很有關聯的。

據說,連現代的科學都無法分析出舍利子的真實化學成分了。

先草草回覆如上,如果還有甚麼問題,我們可以平心靜氣的繼續討論。

南無阿彌佗佛!

明心合十!

佛經和佛教裡有帶雨字的詞彙嗎

5樓:水色空萌

安居,梵語vāysika,意譯為雨期,又稱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坐臘、結制等,是佛教修行制度之一。印度夏季雨期達三月之久,為防雨季外出,踩殺地面之蟲類及草樹之新芽,佛教規定,此三個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處,並致力修行,此為安居。《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四,解釋安居之字意,形心攝靜為安,要期在住為居。

大正經 第 20 冊 no. 1163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6樓:星漢無塵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依革,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雨天曼陀華,出自《佛說阿彌陀經》

復有諸龍及諸龍王子, 興大密雲, 普覆世界, 雨天曼陀及眾妙花, 周布大地高百由延,

雨天曼陀及眾妙花,出自《菩薩念佛三昧經》

佛經中雨字的多為雨天,形容詞,多的意思.

佛教講的重大靈異事件,有什麼依據嗎?為什麼佛經裡的記載和史記上記載的不一樣啊?比如佛祖的為人。

7樓:一池秋水皺

其實宗教與科學多是相互補充利用的。宗教原本就是原始科學,偏重於經驗感悟。

佛教不等於佛法。法之宗本永恆,教之形意多變。形意卻非法本。

人之渺小,難窺宙宇一角。透悟始知法本,方圓形意為何?

信佛之教,主圖心安而已。故如所說:喪失信仰亦即喪失精神寄託,信徒沒了歸宿的安全感,自是畏懼死亡。

若能真的斷絕欲念而歸,則恆融宙宇成佛矣。

8樓:熱情小燭光

佛經裡的的內容都是譬喻,而且都是在定中所講的,而且描述的內容都有深刻的含義,不是我們的理解所能推理得到的。經典不是普通的書,都有深刻的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9樓:匿名使用者

覺心平等,來去平靜,人言己暈,何有平靜;

吾用飯桶,汝稱師叔,善願如此,眾品清淨。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應該依順歷史上的佛教宗義,悉達多沒有說天圓地方。只說了阿含經。

11樓:匿名使用者

2000多年前的人,科學肯定不如現代,不要較真。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佛學的核心不是神話傳說,而是對世界、對自我、對修行的認識,那些外在的形式,沒有任何意義。古人迷信,按迷信說法解釋佛學,可以接受,現代講佛學,可以按哲學方式講述。

換任何形式,實質不變,還是佛學。有些佛教徒迷信,是他們自己的事,與佛學無干。

12樓:昔日同盟

還是應該以原始佛教為準。所謂天圓地方,是名為天圓地方

,不要忘文取義。比如說五蘊皆空的空字。你怎麼理解,一定認為是沒有或者去掉。

你去了解一下二元對立和佛教的宇宙觀就理解了。看看楞嚴。金剛經。

在看佛教理論的時候應該放下 一切固定的理論,要用妙想去理解。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你弄混了 是民間傳說天圓地方 佛說南閻浮提(地球)是圓的

佛還說衣缽水裡八萬四千蟲 等後來有了顯微鏡 真的才知道原來水裡有微生物

所以說佛法是跟科學一樣的 推薦你看《起世經》裡面有記載 。相信我朋友 佛可從來沒說「天圓地方」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5樓:觀妙法

科學家以前說最小的物質是分子,後來又說是原子,然後是離子,光子電子等等。科學家講得都不一樣,也一直有新的發現。但是釋迦牟尼佛講得經典幾千年來都沒有變。

這是為什麼?飯桶師叔應該思考一下。建議您看看佛教裡的一本經,經的名字《大佛頂首楞嚴經》。

祝您法喜充滿。

南無阿彌陀佛!

1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說天圓地方?

我看你對佛教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才對,想要評價乙個宗教你應該對他有個最起碼的了解.

17樓:匿名使用者

天圓地方,不知從哪部經來?佛不說球體,說是微塵,在宇宙中,地球只是微塵。詆毀佛教

只會讓你在可憐的地獄呆著,真為你可惜。來和去只是方便說而已。無所來,無所去。學佛人,不懼生死,生死只是夢幻泡影。

18樓:謗佛就咒他全家

初中的語文都要補課,說什麼史記?

19樓:我愛

科學有科學的好,但光有科學豈不能解釋自然界的光怪陸離,沒有規律勝似有規矩,你若看中科學就不必在乎科學以外的世界如何發展,世界就不是整圓,過去的世界不同於現在的世界,科學不發達,大家開動腦筋在不便利的情況下讓生活更滿足,有了宗教,各抒己見,當科技逐漸發展起來,我們同樣不能忘記客觀世界外的主觀世界,它能帶動我們肥胖得不能動的精神做一次飛躍,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自己最好就是一本書,有自己見解就是本好書,心亂的時候恐怕是自己自制力在搏鬥,心放寬,就能體會到佛經的價值

20樓:貝阿朵莉切之眼

詆毀佛教就讓佛信徒們喪失信仰的,這些佛信徒們他們本來就不是虔誠的信徒。是信的,你詆毀佛教,與他們何干?

再說,古代說的天圓地方,你知道說的是什麼麼?古代的風景與現在可以說是大不相同。

然後天圓地方不是佛家說的,是出自周易,後人曲解成說 天是圓的 地是方,只是它們把古人的智慧型以為是小學生作業罷,龍有九子,一代不如一代而已。

古代說的天圓地方,天說的是月亮,地指的是九州。

可以去惡補一下 古代九州圖是什麼樣子的了。話說,你連九州都不知道是什麼吧,還提什麼史記?

再者說了,只有俗人才對死亡有恐懼,精神寄託也是俗人不了解的用詞罷。

21樓:iori愛朋

阿彌陀佛。

其實你詆毀與不詆毀都不重要,此世間有誰不是因果自受呢。不過我應該點明你的疑惑之處。

佛經亦有記載,因眾生福德差異所以所觀境界亦大不相同。比如餓鬼見水即是膿血,天人見水就是甘露,凡此種種記述甚多。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一點了。智慧型自經藏中得,勸你不要一知半解,沉心下來必得利益。

22樓:匿名使用者

妄加定論只會給自己找堵

23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且不說你上面說的對不對。

這些又不是什麼佛法核心理論。怎麼可能會動搖信仰呢。。。

你如果能在辯論中。駁倒佛教的(空三昧)理論。那就厲害了。你可以瞬間贏得大量追隨者。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24樓:匿名使用者

好好看看佛家的書,再來發言吧。

知識太欠缺了。---鑑定完畢。

為什麼佛經和佛教詞彙有很多是音譯的

音譯原因可能涉及到下面幾個原因 1 漢語中無對應說法。沒有合適的詞來表達,只能採取音譯了。對漢語中相當於新詞了。2 咒語等含有密義 說來也是無對應說法 肯定就只有照搬了,不如不譯,很可能也沒法譯。人家原來咋念,咱跟著咋念。不要說梵語譯成漢語。假設乙個場景,有乙個講漢語的人教你一段伏龍訣。如果他哼的調...

有山和水還組成的成語有很多是什麼

跋山涉水 奇山異水 依山傍水 顯山露水 爬山涉水 模山範水 遊山玩水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千山萬水 白山黑水 殘山剩水 高山流水 尺山寸水 觀山覽水 巫山洛水 巴山蜀水 真山真水 倚山傍水 遊山逛水 翻山越水 尋山問水 登山涉水 重山覆水 剩山殘水 名山勝水 樂山愛水 觀山玩水 翻山涉水 樂山樂水 ...

名和利,錢和權有什麼重要的,為什麼有很多人在乎

名不如利,錢不如權。有利有權能帶來更多的名和錢。人嘛,都是很現實的,愛慕虛榮。人都有慾望,想過得更好的物質生活。不過,還是有部分人不是這樣子的。如果太在乎這些,活著好累。 樹活一張皮,人爭一口氣。得到這些只為了能活的有意義,有價值。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直言好勸 有權不就是就有一切嗎?如果說男人最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