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經和佛教詞彙有很多是音譯的

時間 2022-03-24 23:40:11

1樓:楊柳蘇橋

音譯原因可能涉及到下面幾個原因:

1、漢語中無對應說法。沒有合適的詞來表達,只能採取音譯了。對漢語中相當於新詞了。

2、咒語等含有密義(說來也是無對應說法)。肯定就只有照搬了,不如不譯,很可能也沒法譯。人家原來咋念,咱跟著咋念。

不要說梵語譯成漢語。假設乙個場景,有乙個講漢語的人教你一段伏龍訣。如果他哼的調,世間沒有,你也只能用拼音等方式來記了。

3、雖然有對應意思,但二詞的含義無法對等,說法還是第一種情況的變異。比如,般若譯成智慧型。智慧型一詞在漢語中較泛,不一定特指大智慧型,尤其帶有出世情懷的味道。所以就音譯處理了。

還有其它複雜的原因,未能盡述。

2樓:匿名使用者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

為什麼佛經和佛教詞彙有很多是音譯的?

3樓:亓浩歌

這是著名的」五種不翻「。copy from wiki:五種不翻 ,是指由 唐代玄奘法師 所提出的 翻譯 理論。

其具體指在將 梵文 譯成 漢文 ( 文言文 )時,遇五種情形不進行 意譯 ,而保留其原音,即進行 音譯 。玄奘法師對一部分梵語未進行意譯而直接採用了音譯,後來提出了「五種不翻」的翻譯理論。玄奘以後的佛經翻譯仍多沿用此理論,對部分詞彙進行音譯。

到現在,其理論仍在 漢字文化圈 以外 語言 的翻譯工作中發揮重要參考作用。五種不翻的理論具體是指:秘密故 、如 陀羅尼 。

甚深微妙而不可思議的佛之秘密語,不翻(意義)。如, 般若心經 最後一節的「羯諦 羯諦 波羅羯諦 波羅僧羯諦 菩提薩婆訶」的 真言 、 陀羅尼 等詞類。含多義故 、如 薄伽梵 具六義。

多種含義的詞,不翻(意義)。如兼具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意的 薄伽梵 (亦有翻譯為 世尊 的情況)等詞,不意譯。此無故 、如 淨淨樹 、中夏實無此木。

本地(中國)沒有的事物,不翻(意義)。如印度的 閻浮樹 、 幹闥婆 、 迦樓羅 等事物,為中國所無,保留原音。順古故 、如 阿耨菩提 、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

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譯方法。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為「無上正等正覺」,而自從 東漢 以來,歷代譯經者皆採用此音譯,故保留前人規式。生善故 ,如 般若 尊重, 智慧型 輕淺。

為讓人對要翻譯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譯。如 般若 、 釋迦牟尼 、 菩提薩埵 等,不譯為「智慧型」、「能仁」、「道心眾生」等,因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後者則易被人輕視。求採納

佛經和佛教裡有帶雨字的詞彙嗎

4樓:水色空萌

安居,梵語vāysika,意譯為雨期,又稱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坐臘、結制等,是佛教修行制度之一。印度夏季雨期達三月之久,為防雨季外出,踩殺地面之蟲類及草樹之新芽,佛教規定,此三個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處,並致力修行,此為安居。《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四,解釋安居之字意,形心攝靜為安,要期在住為居。

大正經 第 20 冊 no. 1163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5樓:星漢無塵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依革,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雨天曼陀華,出自《佛說阿彌陀經》

復有諸龍及諸龍王子, 興大密雲, 普覆世界, 雨天曼陀及眾妙花, 周布大地高百由延,

雨天曼陀及眾妙花,出自《菩薩念佛三昧經》

佛經中雨字的多為雨天,形容詞,多的意思.

請教佛教徒幾個問題!1、佛經為什麼不翻譯成現代文呢?2、正宗的佛教裡,到底有沒有一位超能力的佛?

6樓:老實居士

呵呵,首先,非常隨喜您對於不同宗派合理認知的態度。

您說的第乙個問題,簡單說要從兩個方面認識:關於咒語,雖然都有其內在的實際意義,但由於它們是經過佛教先祖密意加持過的一種特殊的語音形式,所以,一般不會使用翻譯後的文字。類似的例子在瑜珈的語音冥想、在中國氣功界的語音**、在醫學的語音**、在道家的一些特殊修法中都有的;至於那些特殊的詞彙為什麼會使用音譯而不會意譯過來,多半是因為語言意義的不對等性原因的結果、好比早先我們曾經把『餃子』、『饅頭』類的詞彙翻譯成實意詞後,反而造成了老外們迷惑,後來索性就繼續使用它們的音名。

這樣的問題,對於乙個學習語言學的人來說,應該不太難理解。另外,也有從甚深密意角度看的說法。您也列舉了貴教中的一些音名詞彙,也有類似的意義吧。

簡單點的說法大致如此。

第二個問題:這也是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派的最大區別之一,佛教認為眾生法性一律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並不承認更有天生的、或外來的超能力的物質存在。

六道眾生之所以成為凡夫,是因為自心迷惑,認假為真,所以阻礙的原有的真性。好比純淨水與雜質水的本性並沒有區別,區別在於普通的水裡有了太多的渣滓。了知此點,即知佛由人成,自心努力撥雲見日,當下彰顯如來心性,更不必向外尋覓的。

問題三:舍利子一般被理解為佛骨,許多佛教大德圓寂後,也會留下舍利子。現在又發現中國道家或其他門派的功夫師死後也會留下這樣的類物質,說明這樣的物質多半和長久修身養性很有關聯的。

據說,連現代的科學都無法分析出舍利子的真實化學成分了。

先草草回覆如上,如果還有甚麼問題,我們可以平心靜氣的繼續討論。

南無阿彌佗佛!

明心合十!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佛呀!為什麼講佛經的,說他見到了佛,聽起來,好難讓人接受。

7樓:琉璃光

當你覺察到人有生有死,無奈地面對生死無常,無奈地面對生病衰老,有時開心有時悲傷,有時高興有時憤怒,有的人好有的人壞.....

自己從**來?自己為什麼要存在?自己為什麼還要消亡?自己為什麼不自己做主?等等

你或許就會明白佛經的意義了

8樓:青山碧水間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得見如來

如果這個講經的人說的是他看到了佛這個「像」,那麼恐怕是被魔侵了;如果他說的是他開悟見到了自有本有的佛性,那麼你可以試試他,問一句:何者是佛?看他如何作答。

其實佛經最好自己學習;聽人講、誰知道解的對不對。

9樓:不昧生死

有這樣疑問的可以自問這樣乙個問題:

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原子核啊!為什麼研究物理的,說他觀察到了原子核,聽起來,好難讓人接受。

自己不去深入研究,就直接接受別人的研究成果,如果對別人的研究成果有疑問,那就請自己深入**一下。

如果不去了解佛教的教義,在這裡妄論佛的有無,不是十分不明智的行為嗎?

10樓:濟南的清真寺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於西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

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佛讓人們止惡揚善、自淨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經典有許多,自古以來,大家最重視的佛經是《華嚴經》,稱為經中之王。中國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等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11樓:

佛教,最講究「覺悟」。能達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種最高境界者就叫「佛」(佛陀)。很明顯,「佛」只是信徒們崇拜和追求的一種「偶像」。在理論上存在,而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

那個講經的人說他見到了佛,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曾在夢中見過。除此之外那就是扯謊。

12樓:同緣種智

世界上有佛 。人人都是佛。為什麼沒見佛,只因三毒(貪嗔痴)

如要見佛自修自證,不能外求。

為什麼佛經和佛教詞彙有很多是音譯的

這是著名的 五種不翻 copy from wiki 五種不翻 是指由 唐代玄奘法師 所提出的 翻譯 理論。其具體指在將 梵文 譯成 漢文 文言文 時,遇五種情形不進行 意譯 而保留其原音,即進行 音譯 玄奘法師對一部分梵語未進行意譯而直接採用了音譯,後來提出了 五種不翻 的翻譯理論。玄奘以後的佛經翻...

有山和水還組成的成語有很多是什麼

跋山涉水 奇山異水 依山傍水 顯山露水 爬山涉水 模山範水 遊山玩水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千山萬水 白山黑水 殘山剩水 高山流水 尺山寸水 觀山覽水 巫山洛水 巴山蜀水 真山真水 倚山傍水 遊山逛水 翻山越水 尋山問水 登山涉水 重山覆水 剩山殘水 名山勝水 樂山愛水 觀山玩水 翻山涉水 樂山樂水 ...

名和利,錢和權有什麼重要的,為什麼有很多人在乎

名不如利,錢不如權。有利有權能帶來更多的名和錢。人嘛,都是很現實的,愛慕虛榮。人都有慾望,想過得更好的物質生活。不過,還是有部分人不是這樣子的。如果太在乎這些,活著好累。 樹活一張皮,人爭一口氣。得到這些只為了能活的有意義,有價值。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直言好勸 有權不就是就有一切嗎?如果說男人最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