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的賞析表達的情懷,水調歌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

時間 2021-10-14 18:55:19

1樓:晨光美

你說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嗎?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裡,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祕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

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淒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裡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裡只是暫住人間罷了。

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裡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裡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洩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裡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

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2樓: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裡,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祕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

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淒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裡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裡只是暫住人間罷了。

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裡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裡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洩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裡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

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處,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趣。

水調歌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

4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2023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蘇軾一生,推崇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

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

熙寧四年(公元2023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公元2023年)調知密州,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被外放冷遇的地位。儘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也難以掩蓋深藏內心的鬱憤。

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昇華和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

此點在題序中有深奧微妙的提示。

5樓:雯

水調歌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緻。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

6樓:使用者名稱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表達了作者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的思想感情。而且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作品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的中文賞析急,水調歌頭賞析

你問的應該是蘇軾的 水調歌頭 吧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 1076 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描寫 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 月與人 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

求水調歌頭的賞析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口箱糖 詩歌賞析至情至理 豪邁高潔的情懷 重讀蘇軾 水調歌頭 這是蘇軾一首著名的中秋詞,此詞構思奇特,境界清虛,胸襟豁達,才氣飄逸,歷來被推為寫中秋詞的絕唱。這首詞語言明白如話,可以說不假雕飾,洗盡鉛華,如出天籟。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 豪邁高潔的情懷撼人心魂...

家國情懷名句,表達愛國情懷的名句!急需

異想記世界 1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出自唐代杜甫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譯文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2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出自唐代陳陶的 隴西行 譯文 真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