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沒有七情六慾,人有七情六慾如果宇宙中佛的樂,和人的樂一樣大,那麼該怎麼選擇?佛就沒有愛情親情友情

時間 2021-08-30 11:14:14

1樓:aaa**王

真正的佛教不是叫人家斷七情六慾的,真正的佛教必須要能夠在七情六慾裡面,肯定情慾的存在、透視情慾的本質,並且在其中體驗佛法。為什麼?因為當體即如啊!

那些感覺都是如來的法性,而眾生卻安立︰這是‘情’這是‘欲’,然後逃避它。逃避它就是嗔,趨向清淨就是貪,皆不離無明啊!

人類的言行表現,不管是真善美或貪嗔痴,都有黑暗的無明附屬著,雖然真善美或貪嗔痴的外顯形相不一,那只是時間、地點、物件、機率不一樣而已。從佛教修證的原理來說,修行的重點並不在叫人提升真善美,也不在叫人斷除貪嗔痴;佛教的精義,是教人發揮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使人瞭解諸法如夢如幻,毋須執著也無可執著。倘能破除無明顛倒想,就能轉化貪嗔痴為悲願濟世的動力,成為大慈大悲的解脫者。

所以修行人不是要去掉七情六慾,而是轉個方向就好了。

我認為佛教是覺悟的教育,佛教的目的就是教育大眾,使大眾都能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兩件事:

第一,覺悟‘滅’‘涅槃’的真正意涵,第二,覺悟趣向涅槃的方法。此外,還應該包括源自對五蘊世間苦、無常、如夢如幻的事實具真知灼見所引發的‘動力’──趣向涅槃絕不退轉的道心。一個真正見道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知滅’。涅槃只是貪嗔痴的止息!見道者對於此點須有絕不動搖的肯定。

第二,‘知向滅之道’。並不是知道‘滅’的人,就一定知道如何趣向滅境。

第三,還要具備‘向滅不退轉的動力’。意思是,學人要有透徹‘世間到底一場空’的出離心,他不再將人生的理想寄託在世間事業上,而有今生一定要解脫的決心。倘不達解脫,人間的一切對他都是沒意義的。

具足了上列三個條件才叫見道位,才叫法眼淨。

2樓:8萬4千法門

佛教講的是七情五欲,佛菩薩沒有七情五欲,人的樂太小了,而且是虛妄無常,比天人的樂都不如。佛的樂不可思議,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佛沒有愛情,那是凡夫的,佛的大愛叫慈悲。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四十二頁,倒數第三行看起,「作不請友」。請看**: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這就是大乘菩薩,這幾句話就是經上常講的發大菩提心,雖然知道一切法空,體相作用都不可得,可是還是發願度眾生。這是自性裡面的第一德,就是慈悲,真心裡頭的核心。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做了十幾萬次,告訴我,只有愛、感謝、感恩這個意念,圖案都是最美的,水結晶的圖案。

無論是哪一種語言,無論是哪一種文字,只要書寫說的是這個意思,圖案都是最美的。他問我,愛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給他證明,我說一點都不錯。

愛,因為他不是佛教徒,佛經上講的自性,是自性的核心。自性就是純真的愛,佛法不叫愛,稱為慈悲,慈悲就是愛。

慈悲跟愛有什麼分別?世間人這個愛講成習慣了,愛裡頭有感情,慈悲裡頭有智慧沒有感情,也就是轉識成智的愛叫慈悲,帶著感情的,這就不叫慈悲,叫愛,佛經上用這個來區別。換句話說,慈悲,它的基礎是智慧、是理性的;世間人講的愛,它的基礎是感情的,父子有親,那種親愛。

但無論是慈悲、無論是愛,都是講到核心,所以水結晶裡面看到都是最美的。這是真心,這是性德里頭的第一德。換句話說,一切眾生個個皆有,跟諸佛如來平等無二,是一不是二。

只是眾生迷了,佛覺悟了,佛從自性這個愛流出來,人也從這個愛裡頭流出愛心,愛心摻雜著有情識,就是不乾淨,它被汙染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明瞭之後,菩提心很不容易發起來,雖然佛是天天在講,勸大家發菩提心。為什麼發不起來?我沒有放下。

我沒有放下,這個慈悲心,大乘也說四種慈悲心,你是第一種,「愛緣慈悲」。我愛你,對你就很慈悲,不愛你了,就不慈悲,叫愛緣慈悲,這個跟世間人講的愛心完全相同。第二就升等叫「眾生緣慈悲」,這個愛不太容易了,世間人可以做到,就是《**規》上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凡是人,你真愛他嗎?這人很討厭,這人天天找麻煩,天天毀謗你,天天侮辱你、傷害你,你還愛他嗎?他是人,還是要一樣的愛他,這不容易的事情。

這什麼?世間聖賢能做到,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真正的慈悲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覺悟的心,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這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我們一般人講自愛。人要不知道自愛,他不可能愛人。

自愛難!這五個字,自愛講到究竟處。心清淨就是沒有染汙,有一個我見跟我執,這就被染汙了。

我見、我執破了,是什麼人?華嚴圓教,最低的階位是初信菩薩。初住菩薩,明心見性了。

所以菩提心一發,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就成佛了。阿羅漢沒有菩提心,辟支佛沒有菩提心,權教菩薩菩提心沒發出來,菩提心一發就成等正覺,就成佛。菩提心是真心,這大乘教裡說得很明白,佛跟眾生的界限,用真心的人就是佛,用妄心的人就是凡夫。

三乘還是用妄心,沒有用真心,所以他不是佛。三乘裡面最高的,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叫他做相似即佛,很像,不是真的。為什麼?

他還用的妄心,也就是說,他的心是八識五十一心所,他用的是這個心。

【解】又寂靜妙常,即常寂光。是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安義。三際一如,無去無來,是隱義。彌陀於寂靜妙常中,妙光普照,鹹令眾生,安隱快樂,離諸生滅,是名安隱光。

怎麼“安隱”?不起心、不動念就“安隱”了。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練,練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很難,這我們沒有資格,為什麼?

要見性的菩薩才有資格。實報土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這個資格。那我們今天比他次一等,我們心裡只裝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接近了,接近“安隱妙常”,這個功夫必要。

如何在這個 災變的地球上讓我們心安?下面兩個字——“理得”。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一定要知道,所有生滅法是假的,社會d亂現象假的、幻相,地球災變也是假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人心染汙,人心妄動所感得的這些現象,唸佛人把這些事理都搞清楚了,不受障礙,你動我不動,你亂我不亂,我能守得住,只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信願持名,往生淨土。

下面,“妙光普照”。

經卷,讀著**,就是“妙光普照”,為什麼?我們知道真妄都不可得,心迴歸到自性,這就“安穩快樂,離諸生滅”。知道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是假相,不生不滅是實相、是真相,這就“安穩”了。

所以“安穩”我們可以得到。

人為什麼會有七情六慾 人如果沒有七情六慾多好啊那樣就沒有煩惱了

愛你已經兩天了 人沒有七情六慾,就成了行屍走肉,成了機械人了,七情六慾是天賜的本能反應,萬古傳下的規律,要不人人都沒有感情,那還要社會幹嘛 當有了情緒,我們就好像待在乙個有窗的大房間裡,看著天氣的變化,有晴天,有雨天,有雪天。情緒的起起伏伏來來回回很正常。只不過對每個個體來說,盡量的維持更多的晴天,...

七情六慾的六慾是指,“七情六慾”的“六慾”具體指什麼?

行叡 七情六慾是人的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是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則是指人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母愛如潮水 七情六慾是一個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 六慾是指人的眼 ...

人有七情六慾七情是哪些六欲又是哪些

七情 喜 怒 哀 樂 愛 惡 欲 禮記 禮運 說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六欲 眼 耳 鼻 舌 身 意。呂氏春秋 貴生 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 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欲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 六欲,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