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的稱呼是怎麼由來的,上海話裡「阿拉」的來源?

時間 2021-08-30 10:52:47

1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話也許是近百年來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方言。明清之際,上海只是東南沿海一處中等規模的縣城,那時的上海話與蘇州話有些相近。2023年上海開端口,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上海漸漸地成了華洋共居、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

「無寧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體中尤以寧波人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寧波人已達40萬,約佔當時上海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據說曾有人做過統計,現在的上海人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祖籍寧波,而幾乎所有的寧波人都能曲曲彎彎地攀到上海的親眷。如此龐大的移民群體無疑會對上海城市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現代滬語中有不少詞彙都來自寧波方言,其中最典型的就要算「阿拉」了。

2023年上海青浦人郁慕俠所寫的《上海鱗爪》一書中有《寧波人口中之阿字》這麼一篇短文:

寧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寧波人。這「阿拉」兩個字已可代表寧波人。故寧波人叫起人來,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極而流,脫口而出。

「阿拉」長、「阿拉」短、「阿拉舍希」尤為寧波人的口頭禪,只消聽見某人談話中夾入「阿拉」兩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寧波人。

可見,「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在上海街頭說「阿拉」者還是地道的寧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稱代詞是「吾」(我)和「吾伲」(我們,可以直接說「伲」)。

2023年9月,瞿秋白分別用普通話和上海話仿照民間小調寫下「亂來腔」《東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話版就有這麼兩句:「不過難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萬萬人做人情。」

方言的變化是個漸變的過程,10年之後,上海話又有了很大的改變。20世紀40年代,語言文字學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寫過一篇**《三輪車》,勤勞本分的三輪車伕為了能讓乘客趕上看電影,賣命地踏著車子,他說:「踏慢仔影戲要開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碼二十五分鐘,慢弗得,阿拉嘸啥關係格,踏慣哉,快點弗在乎。

」顯然,這一時期「阿拉」已經成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了。

解放之後,隨著移民浪潮的結束,近代意義上的上海話漸漸定型。「阿拉是上海人!」這時「阿拉」已完全取代了「吾伲」成為上海人的象徵。

當然,「吾伲」也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在上海郊縣「吾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稱,只不過在那些有著優越感的市區人眼中「吾伲」已成了「鄉下人」的代名詞。

上海話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不斷地吸收著各地方言甚至外來語中詞彙。上海話在變化,上海居民的構成也在不斷地變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與「本地人」的區別。「吾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

2樓:匿名使用者

「阿拉」,又可以譯為是「安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是「主」、「主宰」、「神」、「真神」的意思,和英語中的「god」是乙個譯意。

上海話裡「阿拉」的**?

3樓:皮蘭的喵

一樓的胡說八道~

自己查查上吳語宗譜去再來說事兒!

上海話的「我」其實應該發音為:「俄尼」(第乙個發音無法用拼音或普通話發音表達,只能用類似發音俄代替)

現在上海話的「我」發音為:「無」

而你所說的「阿拉」的準確意思應該是:「我們」、「我的」。很少用來表示「我」。

「阿拉」其實是上海話吸納外來語的乙個充分的個體表現,追根溯源,其實「阿拉」根本不是上海話,而是寧波話。

而寧波話裡的「阿拉」的「阿」字也不發「a」音,而是發「e」。

寧波人稱自己為「阿」發音為「e」,寧波人稱「我們」為「阿拉」發音為「e la」。

被二三十年代,寧波人在上海做生意打拼的人很多,所以寧波話的「阿拉」這個詞被上海話吸收。由於這個「e」字很難用文字表達,就取用了多音字「阿」來表達。

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現在的「阿拉」。

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從「寧波」,當時上海的寧波人不少。

5樓:匿名使用者

阿拉」,又可以譯為是「安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是「主」、「主宰」、「神」、「真神」的意思,和英語中的「god」是乙個譯意。

我只是猜測可能和這個有關!絕不是官方答案!

6樓:雨南壘

上海話阿拉來自寧波話,本來上海土話應該叫我伲。浙江寧波人是上海開端口以來第一批從政或經商的移民,像蔣介石虞洽卿等人。上海人覺得闖蕩上海的寧波人都是些上層階級,覺得學說寧波話風光,紛紛效而仿之,久而久之寧波話阿拉成為了上海方言。

上海方言「阿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被用作上海人的代稱

7樓:開心55開

「阿拉」的意思就是我們,是上海當地人的方言。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解放之後,隨著移民浪潮的結束,近代意義上的上海話漸漸定型。

「阿拉是上海人!」這時「阿拉」已完全取代了「我伲」成為上海人的象徵。

拓展資料

「阿拉」**於吳語寧波方言。以寧波方言為例,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

清末及**時期,大批寧波人進入上海,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伲」,但在寧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後,「阿拉」從中下層市民中興起繼而卻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於許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另外浙江義烏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稱。

8樓:陌上花開

「阿拉」通常的意思是「我」,「我們」,「我的」,「我們的」,視具體的語境決定,「阿拉」是寧波方言,但被全中國其它地方認為是上海方言, 並把它作為上海人的代稱了,這實在是誤解。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及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上海的外資銀行、洋行的買辦多是寧波人,加上聚集在金融業裡有大量寧波人(典型的是虞洽卿),他們在與外商打交道的時候,都稱「阿拉」,所以被外國人簡單的聯想為上海人(中國人)的代表,並以此稱呼。

另外,上海也有大量來自寧波的移民,他們也把此稱呼帶到了上海,由於相對而言他們屬於「有勢力」的一幫,所以他們的口語漸漸被用作上海以外地區的人對上海人的泛泛稱呼。

擴充套件資料:

阿拉,吳語詞彙,通用於吳語區的上海、寧波、義烏、舟山等地,表示「我們」和「我的」。

寧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寧波人。這「阿拉」兩個字已可代表寧波人。故寧波人叫起人來,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極而流,脫口而出。

「阿拉」長、「阿拉」短、「阿拉舍希」尤為寧波人的口頭禪,只消聽見某人談話中夾入「阿拉」兩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寧波人。

**「阿拉」**於吳語寧波方言。以寧波方言為例,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

清末及**時期,大批寧波人進入上海,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伲」,但在寧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後,「阿拉」從中下層市民中興起繼而卻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於許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另外浙江義烏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稱。

上海話也許是近百年來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方言。明清之際,上海只是東南沿海一處中等規模的縣城,那時的上海話與蘇州話非常相近。2023年上海開端口,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上海漸漸地成了華洋共居、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

「無寧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體中尤以寧波人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寧波人已達40萬,約佔當時上海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據說曾有人做過統計,現在的上海人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祖籍寧波,而幾乎所有的寧波人都能曲曲彎彎地攀到上海的親眷。

如此龐大的移民群體無疑會對上海城市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現代上海話中有不少詞彙都來自寧波方言,其中最典型的就要算「阿拉」了。 2023年上海青浦人郁慕俠所寫的《上海鱗爪》一書中有《寧波人口中之阿字》這麼一篇短文:

可見,「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在上海街頭說「阿拉」者還是地道的寧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稱代詞是「我」和「我」(我們,可以直接說「伲」,同蘇州話)。

2023年9月,瞿秋白分別用普通話和上海吳語仿照民間小調寫下「亂來腔」《東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話版就有這麼兩句:「不過難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萬萬人做人情。」

9樓:匿名使用者

阿拉在上海話裡,是咱們的意思,阿拉是上海人,表示說話者和聽話者都是上海人。

上海話的阿拉,**於寧波話。

10樓:萌生我心

阿拉是吳語上海話和寧波話中第一人稱代詞「我們」和「我的」的發音。

「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解放之後,隨著移民浪潮的結束,近代意義上的上海話漸漸定型。「阿拉是上海人!

」這時「阿拉」已完全取代了「我伲」成為上海人的象徵。

11樓:小草問我

阿拉,上海方言表示我,我的

,我們,阿拉姆媽(我的媽媽),阿拉爸爸(我的爸爸)吳語區域蘇州,寧波也用阿拉一詞和上海意思一樣。但是浦東郊區鄉下川沙南匯不講阿拉講尼,因為他們58以前歸江蘇,58年以後才歸上海市區管轄,他們的方言還是江蘇方言沒變,所以不能算是老派上海話

12樓:柏忠盆景

阿拉是我們的意思,上海方言

2分鐘前 · 刪除

13樓:匿名使用者

阿拉是我或我們意思,並不是上海人的代稱啊

阿拉丁神燈的**是怎麼回事,又有什麼的意義 謝謝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窮苦青年拉丁碰到一位非洲法師.法師要他到乙個神秘花園的地下寶庫取一盞神燈.

阿拉丁拿到神燈,卻無法爬出寶庫.他無意間用手擦亮神燈,立刻出現了乙個巨神,把他帶出地洞. 根據著名阿拉伯民間傳說改編。

薩里亞素檀因為以去世的妻子與弟弟**一事耿耿於懷,整整四十天不能入眠,變得神志不清,不相信任何人。但為了保住王位,他必須挑選一名後宮女子成婚,於是他決定先結婚而後在新婚的第二天凌晨就將自己的皇后處死。而聰慧的桑赫萊扎德毅然嫁給他。

在新婚的夜裡,桑赫萊扎德竭盡全力用神奇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此後每晚,她都用引人入勝的許多傳奇例如阿拉丁神燈等,不僅讓素檀手下留情,同時也讓素檀在故事中得到智慧型與鼓舞。她以純真的愛和熱忱的心挽救了素檀以及王國,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上海話的問題,上海人請進(上海話的問題)

hou si一般是指天氣悶熱 潮濕很難受或者哇塞的意思 jiao gu gu就是蟈蟈 qie ga sang就是指挨揍了,也就是吃生活了 ya wu dai 是指裝傻充愣 sa du是指吃力了,也就是累了的意思。se ji好像你的音標的不准,猜好像是日記的意思。第乙個是有種找茬的感覺。基本上有找茬,...

上海話綠毛峰的意思,綠毛龜上海話 什麼意思

是落帽風 不是綠毛峰 上海話落帽風 是指乙個人像無由頭的風一樣 眼睛一眨就不見人影了 抓不住他的人 不知他的行蹤 上海方言 是指上海人使用的語言 一般稱為上海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於漢藏語系 漢語語族 吳語 太湖片 蘇滬嘉小片。上海話又稱上海閒話 上海吳語 吳語上海話 滬語,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

哪些地方說上海話,一般的上海話都是怎麼說的?

1.最多當然是上海。我以前在香港生活過,香港一部分上年紀的人都說上海話 打仗的時候很多上海的富商都逃亡香港,大多現在還只說上海話 日本有專門的上海話課程,還有許多上海話的教程和書籍,上海話在日本叫上海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還有就是海內外各地的上海移民和學生。上海話和周邊城市的語言都屬於吳語,所以大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