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修身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1 18:10:18

1樓:高樓居士

格是衡量、研究、推敲之意

物就是實實在在的物質

本人認為“格物”應當與“致知”相連

大意就是觀察研究事物的各種表象

從而進入深層形成理論

實踐中獲取然後上升到理論

總結成知識

修身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

儒家的“修身”標準,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唯心主義修身方法。他們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的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由此通過“反省內求”的方法,使個人的行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為其封建統治和政權的鞏固培養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順應自然;墨子則要求做到“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

2樓:風

"格物":把“物”字與“格”字聯合在一起,湊成一個名詞,叫做“格物”,並非完全

是指格去心中的物慾才叫做“格物”。換言之,“致知格物”的道理,只要在孔子的孫子、曾子的門人子思所著的《中庸》中,就有明顯的解釋,如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由此可知盡人之性,還只是自我“內明”學養的一段功夫。進而必須達到盡物之性的“格物致知”,才是內聖外用的學問。

"致知":致知

儒家用語。

"格物致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格物致知"一詞出自《大學》。格,至也。物,猶事也。

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這是朱子對"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確的表述。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對於朱熹的的解釋,我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即做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湖塗。

《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東漢鄭玄注:“知,謂善惡吉凶之所終始也。”“此致或為至。”

南宋朱熹注:“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明王守仁謂“致”即行,以論證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參見“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為中國古代認識論的重要命題之 一。語出《禮記·大學》: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鄭玄注:“格,來也;物猶事也。

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此致或為至。”

"格物致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格物致知"一詞出自《大學》。格,至也。物,猶事也。

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這是朱子對"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確的表述。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對於朱熹的的解釋,我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即做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湖塗。

詞 目 格物致知

發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釋 義 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出 處 《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示 例 顧彼西洋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雲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嚴復《原強》)

修身齊家儒家的倫理政治。指加強自身的修養,治理好家政。

修身 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

儒家的“修身”標準,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唯心主義修身方法。他們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的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由此通過“反省內求”的方法,使個人的行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為其封建統治和政權的鞏固培養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順應自然;墨子則要求做到“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

成語 修齊治平

發音 xiū qí zhì píng

解釋 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出處 《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稱儒家用語。“修”,指修身;“齊”,指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們以“修身”為中心,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格物”、“致和”、“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

這樣,儒家的道德論便更加系統化、理論化,更能適應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統治的需要 .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

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3樓:無基者無罪

意思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

節選自儒學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這是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4樓:禾鳥

就是說你要有一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正確的遠大的理想,然後首先做人,然後再去做事,這樣改變生活。

5樓:戚小望

這幾句話是陽明心學的精髓概括

大意是從主觀的內心精神變化,從而影響客觀現實世界的事物走向與物質變化!

格物:格.**,物.事物,意為**認知到某類事物的底層執行規律,研究學習某事物的發展與變化。

致知:致.達到,知.

明瞭,相對於格物後的認知結果,這裡的知還有一層“真知”的意思,通俗講就是,別人只從觀念表面看這間事物,你能從底層規律來看見這件事物的本質面貌,熟練知這間事物的發展源頭與未來走向,擁有“解碼萬物”的能力。

誠意:誠.真實,意.

對事物流露的情態,相對於致知的後續行為,當你能致知事物,擁有“解碼萬物”的能力,那你僅是知曉了某些事物的的規律,僅此止步不前的話,那您僅是一個“百科版的專家”,你要對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與原則,並希望某些事物朝著哪些方向變化!對熱愛的事物,真誠實意的去期盼去熱愛!

正心:正.事物的自身位置,心.

本質面貌,相對於誠意的後續行為,當你做到了誠意有了目標就要去推動其發展,判斷這件事物在萬物中的具體位置和本來面貌,提純這件事物的發展軌跡,不被萬事萬物的雜念所幹擾!日本的“道”文化,很像陽明心學裡的正心,但又有些許不同,例:日本劍道追求**的最終極限,劍道的“正心”應該是乾淨利落且沒一絲多餘動作的一擊!

修身:修.整治與優化,身.

自身的水平,相對於正心的後續行為,從格物到正心都是“知行合一”裡面的“知”,修身以下為“行”,通俗講,你知道了某些事物的走向與精髓,你自身就要做到推動它的發展,理論和實踐中間是有差距的,例如:你瞭解了王羲之的書法精髓僅是認知到了理論,你必須要去實踐整治與優化自身的書法水平,你要去縮小這個差距即為修身!

齊家:齊.達到,家.專業級流派,相對於修身的後續行為,通過不停的“修身”,讓自己的認知與技術達到專業級專家級別,並開啟屬於自身的流派,成為某件事物或行業的專業級精銳級力量!

治國:治.服務與優化,國.

一方水土地域,相對於齊家的後續行為,當你成為大師,擁有真身的流派,你要為一方行業提出你的優化解決方案,用你的“知行”服務更多的人,改變一個行業。例如:新型的網路電子支付對於中國大陸貨幣流通上,起到了關鍵的提升優化作用,本質上是對國家貨幣的一種“治”!

平天下:平.達到相同的高度,天下.

所有的地域,你的“知行合一”改變了某些技術與理論成為一種流派,這種流派解決了某些地方某些行業的具體難題,這還遠遠不夠,你要讓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行業,都能享受到你“流派”帶來的新改變新格局,最終他們達到相同的高度!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知行合一的具體步驟!

6樓:心靈小炎

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就是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功夫。

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

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才會治理好。

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修身是什麼意思,“修身”是什麼意思?與“修養”的區別是什麼?

三姐弟的麻麻 修身服裝是指 你穿上它,能夠遮蓋身材的某些缺陷,能更好地勾勒和顯示出你的身材,使你曲線自如,讓你更漂亮,更帥氣等等。修身服裝是指通過立體裁剪,比較合乎身形的服裝。和寬鬆款式相比,修身服裝的版型更加合體,凸顯身材線條,穿起來更顯修長,看起來更加精神。修身服飾 顧名思義都是比較貼身的,能襯...

“致知”是什麼意思,“格物” “致知”是什麼意思?

心的舞臺 致知的意思 儒家哲學用語。語出 禮記 大學 致知在格物。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拼音 zh zh 引證解釋 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明 王守仁 則認為 致知 即 致吾心之良知 參見 致良知 近義詞 一 良知 li ng zh 良心 未泯。喚起 接見美國青年代表團的談話記錄 你們...

修身型的服裝是什麼意思,衣服有修身款嗎修身款是什麼意思

牛牛要努力變強 修身型的服裝是穿上顯身材的服裝。修身服飾都是比較貼身的,能襯托出人的曲線,身材比較瘦小的人比較適合穿,但小腿的地方不能太瘦,因為會顯得更瘦。但是身材豐滿的人也並不妨礙在做運動或瑜伽時穿,因為它的彈性很好,能在練習過程中起到束縛肉的作用。通過對身體的塑型,達到美的效果。擴充套件資料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