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0-26 03:03:53

1樓:暖萱紫菱

格物:窮究事物的道理或糾正人的行為。

致知:致:求得;知:知識。即“獲得知識”之意。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齊家政。

治國:管理國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亂(實現祖國統一)。

儒家重要經典《大學》提出的“八條目”,簡稱“修齊治平”。《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2樓:芊雲說電影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3樓:無基者無罪

意思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

節選自儒學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這是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4樓:禾鳥

就是說你要有一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正確的遠大的理想,然後首先做人,然後再去做事,這樣改變生活。

5樓:戚小望

這幾句話是陽明心學的精髓概括

大意是從主觀的內心精神變化,從而影響客觀現實世界的事物走向與物質變化!

格物:格.**,物.事物,意為**認知到某類事物的底層執行規律,研究學習某事物的發展與變化。

致知:致.達到,知.

明瞭,相對於格物後的認知結果,這裡的知還有一層“真知”的意思,通俗講就是,別人只從觀念表面看這間事物,你能從底層規律來看見這件事物的本質面貌,熟練知這間事物的發展源頭與未來走向,擁有“解碼萬物”的能力。

誠意:誠.真實,意.

對事物流露的情態,相對於致知的後續行為,當你能致知事物,擁有“解碼萬物”的能力,那你僅是知曉了某些事物的的規律,僅此止步不前的話,那您僅是一個“百科版的專家”,你要對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與原則,並希望某些事物朝著哪些方向變化!對熱愛的事物,真誠實意的去期盼去熱愛!

正心:正.事物的自身位置,心.

本質面貌,相對於誠意的後續行為,當你做到了誠意有了目標就要去推動其發展,判斷這件事物在萬物中的具體位置和本來面貌,提純這件事物的發展軌跡,不被萬事萬物的雜念所幹擾!日本的“道”文化,很像陽明心學裡的正心,但又有些許不同,例:日本劍道追求**的最終極限,劍道的“正心”應該是乾淨利落且沒一絲多餘動作的一擊!

修身:修.整治與優化,身.

自身的水平,相對於正心的後續行為,從格物到正心都是“知行合一”裡面的“知”,修身以下為“行”,通俗講,你知道了某些事物的走向與精髓,你自身就要做到推動它的發展,理論和實踐中間是有差距的,例如:你瞭解了王羲之的書法精髓僅是認知到了理論,你必須要去實踐整治與優化自身的書法水平,你要去縮小這個差距即為修身!

齊家:齊.達到,家.專業級流派,相對於修身的後續行為,通過不停的“修身”,讓自己的認知與技術達到專業級專家級別,並開啟屬於自身的流派,成為某件事物或行業的專業級精銳級力量!

治國:治.服務與優化,國.

一方水土地域,相對於齊家的後續行為,當你成為大師,擁有真身的流派,你要為一方行業提出你的優化解決方案,用你的“知行”服務更多的人,改變一個行業。例如:新型的網路電子支付對於中國大陸貨幣流通上,起到了關鍵的提升優化作用,本質上是對國家貨幣的一種“治”!

平天下:平.達到相同的高度,天下.

所有的地域,你的“知行合一”改變了某些技術與理論成為一種流派,這種流派解決了某些地方某些行業的具體難題,這還遠遠不夠,你要讓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行業,都能享受到你“流派”帶來的新改變新格局,最終他們達到相同的高度!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知行合一的具體步驟!

6樓:心靈小炎

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就是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功夫。

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

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才會治理好。

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7樓:廣東東莞張教授

接觸事物獲得知識真誠的態度接受,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8樓:說太多不如沉黙

意思如下: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

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

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才會治理好。

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這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

出處:儒家的著作《大學》

部分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釋義: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總結:《大學》是儒家思想經典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

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就是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功夫。

9樓:強榮花元琴

釋義: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

中國的傳統知識分子一直堅守著“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以仁為本,忠恕至上,在性格上體現出溫和與理性,在執政上體現著“人本”和“民本”理念,重視關注社會中的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

這是儒家的一種理念,比如格物: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後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致知:

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鏡子,本來全體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現在逐漸擦去灰塵,使恢復光明,有了真知。所謂知,指道德意識而言,知既至,則能明是非、善惡之辨,聞見所及,胸中瞭然。

物格而後知至。誠意:知既盡,則意可得而實,發於心之自然,非有所矯飾,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獨”上下功夫,嚴格要求自己,修養德性,知至而後意誠。

正心:意不自欺,則心之本體,物不能動,而無不正。心得其正,則公正誠明,不涉感情,無所偏倚。

故意誠而後心正。修身: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無偏見,無邪念,才能為人民所擁護。

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功夫的落腳點,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始發點。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齊家:

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員,才能教化人民。治國:君主要像保護初生的小孩那樣保護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舊佈新,日新又新。

統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愛之風充滿全國,國治而後天下平。

平天下: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潔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質,作為人民的榜樣。由於平天下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君主尊老興孝,敬長興悌,恤孤愛民,布行仁政。

君主要實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坦誠至公,以德為本,舉拔賢臣,提倡忠信,開源節流,以義為利,如此則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什麼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啊?

此段出自 大學 整段的意思是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

上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李學仲求下聯

奓夼 下聯 敬業爭處興邦定乾坤 橫批 康寧福地 關於傳統文化的對聯 洪小姨 上聯 水底月為天上月 下聯 眼中人是面前人。上聯 三代夏商周 下聯 四詩風雅頌。上聯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下聯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約絲懸。上聯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下聯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合。上聯 水車車水,...

“改變國家 民族 家庭 個人”與“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有無相同之處

動詞不一樣。改變是改變,修齊治平是不改變。儒家精神基本上不推崇大立大廢,修齊治平準確地說是 提高 提高自己就是修身。 什麼叫改變國家?續 從治國的角度來看,如果是改變國家性質的話,就是說國體要改變了。這種改變可以是從根本上改變,例如 社會主義變為資本主義。也可以是在基礎上,進行不大的改變。如果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