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方言複雜很難聽懂,為什麼北方的就普遍易懂

時間 2021-06-01 21:01:29

1樓:丞哥說娛樂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你在北方的寒夜裡穿著秋褲,我在南方的豔陽中披著短袖。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對於諸如是叫土豆還是馬鈴薯、西紅柿還是番茄、番薯還是地瓜的問題比比皆是,當然也少不了各地對於本土方言的爭執。

中國方言的分布大概有7大方言區:官話(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作為南方的代表福建省,其方言之複雜程度,個人認為可以完爆其他省份。

在2023年的國際認證 iso 639-3 國際語種代號的編制中,國際標準化組織把漢語分為13種方言,閩東方言、晉方言、官方言、莆仙方言、徽方言、閩中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吳方言、粵方言。

其中在福建存在的就有6種:閩東方言,閩中方言,莆仙方言,客家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所以有說福建「一寸一口音」。而北方省份中,方言品種雖然單一,覆蓋面卻大得嚇人。

除廣西、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外,長江以北,長江以南鎮江到九江,雲、貴、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廣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一統天下。

北方方言雖說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門,但語法結構差別很小,詞彙方面比較一致,語音分歧也不很大。佟湘玉掌櫃的陝西漢中口音比方說,都沒有濁塞音、濁塞擦音,沒有b、d、g、m四個子音韻尾等等。也就是說,腔都差不多,就是調門不大一樣。

區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個調就行了。

南方那邊呢?就複雜多了。即便廣東一省,就至少有三種方言:

屬於粵語的「白話」(廣州話)、屬於閩語的潮汕話和梅縣一帶的客家話。南方方言不但調不同,連腔都不一樣。比如吃飯的「吃」,北方人說起來,怎麼聽也是「吃」,也就是調門有高有低,聲調有長有短。

南方人呢?說什麼的都有,七、恰、夾、塞、噎、攜,反正不是「吃」。北方人聽南方話就跟聽外語似的,恨不得找個翻譯來才好。

2樓:方寸齋主人

中國的方言比較多,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如果地理空間跨度較大,想要聽懂不同地域的方言確實比較難,很多南方人可以聽得懂北方的方言,但是北方人卻不能理解南方人所說的話,這是因為現在所推行的普通話,適宜北方口音為標準形成的,所以北方的方言在很多時候比較接近於普通話,南方人熟知普通話之後,對於北方方言的理解難度就大大降低。

中國古代不同的朝代所採用的官話是不一樣的,比如宋朝官話就是河南話,而明清時期官話,則以北方口音為主,這是由當時的政治中心所在的地緣位置而決定的。秦漢時期,我國的政治中心長安,你今天的陝西,所以陝西話就是當時的官腔,現在的電視劇集大多都是普通話為主,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聽懂,但是在古代的朝堂之上不是這樣,有陝西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滿朝文武,皇親國戚說的都是陝西的腔調,那種場面該是怎樣的親切。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人口流動較大,居民大量向南方遷移,政治中心也開始由北向南移動,這個時候官方口音,則以南方口音為主,到了宋朝,都城在河南地區,所以河南話就成為了官方語言,其他地區都會學習官方語言為榮,因為和**的交流過程中官話才能更容易被他所接受,政治環境,決定了民眾的生活行為。

宋朝以後,我國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明成祖朱棣從北平發起叛亂,最終取得了統治權,將首都有南京地區遷往北平,以北京為中心就形成了官方的語言系統,這一點被後來的清朝所繼承,所以在兩個朝代長達700餘年的時間裡,北方口音一直成為官方的口音,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新中國推行的普通話也是在北方口音的基礎上加以整理而形成的,所以在北方地區,方言也非常傾向於普通話,只不過是口音略有區別罷了。南方生活的群眾,因為受到政治因素影響,所以對於普通話並不陌生,雖然很多人說的並不標準,但是在理解方面還是沒有多大問題,南方朋友在聽到北方方言的時候,就會自動帶入普通話的體系,很容易理解北方朋友所要表達的含義,除個別詞彙外單獨交流沒有多大問題。

3樓:那片海永遠

因此我覺得方言是否易懂,跟語速快慢生活節奏都有著密切的聯絡。北方的方言,因此也就更容易懂。

4樓:還在倔強的活著

作為乙個嚴格來說屬於北方的娃。我從來到廣東之後就研究過這方面。因為我發現單單廣東這乙個地方就有三種大方言:

粵語,潮汕話,客家話。而且互相之間差異很大。我說的家鄉話,他們絕大部分都能聽懂。

他們說的家鄉話。。。我只能聽懂:丟雷啊,索嗨啊,假塞這類不怎麼文明的2333.

但是我在去北方的城市旅遊的時候,他們說的方言我都基本可以聽懂啊,我說方言或者普通話都沒什麼大問題啊。

後來我總結為什麼北方的方言容易聽,南方的很複雜,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內部一致性較高,按其語言特點一般分為:

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由此可見北方的方言即使有不一樣,但是在大體上還是相同的。而南方則分為多種語系,更加複雜,所以相對來說就難聽懂。

2、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現代標準漢語,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延慶語音為標準音,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前後歷時八百多年。由於經濟政治的集中,北京話的影響逐漸增大,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話作為官方的通用語言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為「官話」,「官話」也就逐漸成了各方言區之間共同使用的「共同語」;另一方面,以北方話為基礎的白話文學作品,特別是元明以來的戲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話的影響。這樣,北京話就為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漢民族共同語實際上已經形成。

新中國的普通話以北京官話語音(區別於北京胡同話)為基礎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灤平話的特點如直接、清晰、明確)。以灤平話為主要標準——灤平話音準分明,字正腔圓,語調比當時的北京話要「硬」一些、清脆一點,顯得直接、清晰、明確,尤其是沒有北京胡同音那種兒化、省字、尾音等發音習慣,易於學習推廣。

北京話的本身的影響,加上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從而使的北方方言更容易被聽懂。而南方方言一直以來沒有官方地位(沒有成為統治者推廣的語言),所以相對來說難度更大,更難聽懂。

3、從語言的出現於發展時期來看。北方地形以平原為主,南方以山地為主。平原地形相對於山地交通更加容易,人口的聚集更多,**更加發達,地區交流更頻繁,促進了北方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增加了同一性。

而南方多山地,交通相對艱難。很多山地在以前是天塹,隔絕了交流與溝通。不同地區的文化溝通較少,很難發生碰撞與融合。

所以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方言。而且放在古時候,南方屬於窮山惡水,地形複雜,土地資源緊張,人口分布零零點點,一般是用來流放的地方,也不被重視。經濟方面的落後,更加阻礙了對外的溝通和交流。

直至安史之亂那以後,經濟重心才開始南移,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南宋開始,標誌著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東南地區,中國已穩定地形成了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經濟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了。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我去繼續學粵語去了tat

5樓:小白自我

南方的方言複雜很難聽懂北方的就普遍易懂可能是因為位置和人口導致的吧,北方天氣冷人口少所以單音為準容易聽清。

因為北方和北京一樣,一直是古代帝王居住的首都或地方。它通常被稱為官方語言,這是因為南方在歷史上比北方發展得晚,更不用說彼此交流了。但南方豐富的產品為他們提供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條件,所以他們不需要外出。

每個人都說普通話,所以你很容易聽懂北方方言。除了一些獨特的當地字元,他們有不同的口音。

當然,有些少數民族語言說我來自南方,我從來沒有去過北方。我在一些小品、相聲和一些節目中聽過北方方言。我在學校的時候,也有一些來自北方的學生。

我總覺得這些方言都是帶有濃重口音的普通話。歷史因素。歷史上,北方是權力的中心,特別是在中原地區,那裡建立了許多王朝。

靠近權力中心,政令執**況良好,經濟文化與**高度一致。實施效率和效果遠不如北方。

因為普通話是在北方這邊流傳過去的,以溝通交流比南方多,語言發展同化速度也更快的,北方也有很難聽懂的話,畢竟每個地區不同。

6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看過乙個解釋,中國地區分為幾個不同語系。北方大部分的語言(包括四川,這就是為什麼覺得四川話比廣州話「好懂」的多)是乙個語系(不是什麼漢藏語系那個,是另外乙個分法,名字記不住了),東南沿海是另外乙個語系(跟日語韓語是乙個,閩南話很多詞彙發音跟日語一毛一樣)。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方語言為基礎的,題主的北方方言好懂應該是源於此吧,就是說以普通話為基礎來區分易懂/難懂。

另外如果單純的以地理來分南北的話,我覺得這個說法不是很成立,比如對於只有普通話基礎的人來說四川話/大連話相比,四川話更容易理解。雖然這裡的所謂四川話多為川普,但就是大普(大連普通話,可有這個詞?)也是很難懂。

栗子:1、瘋狂的石頭等一部分以四川話(川普)為主要語言的電影在全國上映,可有使用大連話為主要語言的電影。2、趙本山的小品或者影視劇,使用鐵嶺/錦州/瀋陽等遼寧地區方言卻不使用大連話。

7樓:進擊的挑戰者

當初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的,所以就會出現你說的情況。每個地方的發音方式有區別的。

8樓:雪裡芭蕉

北方最初是分封國,南方一直是原著。另外,南方荒莽,人少溝通。

9樓:我是王崇平

不要吹,不要吹。卷著舌頭說話的人肯定聽不懂不捲舌頭的人說的話。因為卷舌頭說的是滿漢語,不捲舌頭說的是國語。

10樓:贛鄱驚鴻

北方歷史上都是政治中心,而且各朝各代有過正音運動,加上交通便利,交流方便。不過南方保留了最純正的古漢語

為什麼北方的方言很容易聽懂 南方的方言卻很難聽懂?

11樓:丞哥說娛樂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你在北方的寒夜裡穿著秋褲,我在南方的豔陽中披著短袖。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對於諸如是叫土豆還是馬鈴薯、西紅柿還是番茄、番薯還是地瓜的問題比比皆是,當然也少不了各地對於本土方言的爭執。

中國方言的分布大概有7大方言區:官話(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作為南方的代表福建省,其方言之複雜程度,個人認為可以完爆其他省份。

在2023年的國際認證 iso 639-3 國際語種代號的編制中,國際標準化組織把漢語分為13種方言,閩東方言、晉方言、官方言、莆仙方言、徽方言、閩中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吳方言、粵方言。

其中在福建存在的就有6種:閩東方言,閩中方言,莆仙方言,客家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所以有說福建「一寸一口音」。而北方省份中,方言品種雖然單一,覆蓋面卻大得嚇人。

除廣西、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外,長江以北,長江以南鎮江到九江,雲、貴、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廣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一統天下。

北方方言雖說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門,但語法結構差別很小,詞彙方面比較一致,語音分歧也不很大。佟湘玉掌櫃的陝西漢中口音比方說,都沒有濁塞音、濁塞擦音,沒有b、d、g、m四個子音韻尾等等。也就是說,腔都差不多,就是調門不大一樣。

區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個調就行了。

南方那邊呢?就複雜多了。即便廣東一省,就至少有三種方言:

屬於粵語的「白話」(廣州話)、屬於閩語的潮汕話和梅縣一帶的客家話。南方方言不但調不同,連腔都不一樣。比如吃飯的「吃」,北方人說起來,怎麼聽也是「吃」,也就是調門有高有低,聲調有長有短。

南方人呢?說什麼的都有,七、恰、夾、塞、噎、攜,反正不是「吃」。北方人聽南方話就跟聽外語似的,恨不得找個翻譯來才好。

雲南方言幫忙翻譯,雲南方言翻譯

將她叫醒!挨 得 叫醒 是誰在那裡!是哪個在挨呢 用水潑醒這女人!拿水潑醒這給女人 快拿水來!敢井拿水來 大家安靜!大家按靜 大家雀雀呢 小女孩快醒醒,天亮了。小姑娘敢井起來,天亮啦大人,人犯帶到 大人,人犯帶來啦 他媽的你不要吵!煩死人了!你媽噶叫你不要b芥b芥呢 給煩哈! 口香糖 將她叫醒!克個...

湖南方言喋”

的煙輕風說得基本上對了,分要給他哦 不然就變成調戲我們胃口了!喋 應該是口字旁的,是個語氣助詞,表引起對話人的注意,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含義,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我見過的湖南各個市的人,好象只有湘潭人常用。答案 一 不是,只是在熟人中為了提醒注意才這麼說 二 指近處的話,一般是對熟人 三 指遠處...

中國哪個省的方言最複雜,中國哪個省的方言最多最複雜

閩語,或稱閩方言 在福建 海南 廣東東部 台灣 菲律賓 新加坡 馬來西亞還有其他海外的一些華人中使用。由於閩語的內部分歧比較大,通常分為閩南方言 以廈門話為代表 閩北話 閩東話 以福州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和閩中方言。閩語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與中古漢語韻書存在直接對應的方言,其中以閩南語最具影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