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的風俗,伏天的民俗活動

時間 2021-06-26 20:48:55

1樓:明媚說娛樂

初伏的風俗有吃餃子和吃麵。

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二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伏裡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

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2樓:山海軒

三伏及其風俗

“三伏”之說,原自秦人。《史記·秦本紀》雲:“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

”《十二諸侯年表》雲:“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門。”《秦本紀》所謂“初伏”,指初作伏言,即初於伏時祠社。

此祀雖為秦始,此禮本之上古。《說文》“副”字注云:“判也。

《周禮》曰:‘副辜祭。’”“副辜祭”即判牲而祭。

字亦作“疈”。《周禮·大宗伯職》雲:“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後鄭雲:“疈,疈牲胸也。疈而磔之,謂磔禳及蜡祭。

”實為此伏祭之本源。

又,《周禮》“疈辜”,故本或作“罷辜”,先鄭注云:“罷辜,披磔牲以祭,若今磔狗而止風。”則先鄭亦以為磔狗即擬古人磔牲之祭也,且以為此祭之目的為“止風”。

夏季為多狂風之季,磔狗以祭,即祈無狂風之災也。

因伏祭在夏,故稱六月為“三伏”,《史記正義》雲:“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始為之。”實為誤說,不可信也。

《逸周書·嘗麥解》雲:“邑乃命百姓,遂享於富。”劉師培《周書補正》謂“富”即“疈辜之祭”,且以因“伏祭”而生“三伏”之說,甚確。

伏祭行於夏,以磔狗邑中四門而為祭。古人祭祀之後,乃分祭肉於眾,以和親睦屬,是為古禮之一,亦為宗法社會維繫家族倫理之形式。則伏祭之後,所分之祭肉,乃狗肉也。

分得祭肉,必眾食之,此亦古禮相沿之習俗也。今徐州有夏時食狗肉之習,頗與各地以狗肉性熱,不宜夏食者不同,非其地有特殊之需要(如居山之民,食多辛辣之類是),實乃古禮之遺意耳,不足為怪也。

聊為此說,未知當否。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什麼是入伏,頭伏,各地入伏有什麼習俗

4樓:匿名使用者

馬上都出伏了。還在問入伏。

伏天的民俗活動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食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在夏至後氣溫驟升,形成灼熱的暑天。把最熱的暑天稱為“伏天”,是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老北京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就說的是舊京數伏天家家信守的飲食民俗。

為什麼有這個食俗和俗語呢?據說與節氣和那時菜農生產技藝有關:農業落後,也沒有暖棚設施,沒有更多夏令青菜**百姓,夏至數伏時正是蔬菜青黃不接斷檔之時,也因老北京伏天時特炎熱,汗流浹背的人們都願在此時弄些簡單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飯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餃子、麵條、烙餅的食俗。

養生莫錯過冬病夏治的好時機

“冬病夏治”在我國自古有之,有內服湯藥、食療、敷貼**、燻蒸**、推拿等數十種方法,其中“三伏天”敷貼**是其中運用比較廣泛的方法之一。它是將一硬幣大小的藥餅置於特製的藥圈中,敷貼在人體脊背或腹部的特殊穴位上,讓藥滲透入腠理,隨經絡氣血執行吸收,從而達到**的效果。

6樓:匿名使用者

1.為什麼入伏這天要吃餃子

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溼、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

2.何為伏天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3.一年有幾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至於老人說的痘痘問題, 我想是因為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臉上有油愛出痘痘吧~~

伏天的民俗活動,三伏天中國人的風俗習慣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 干支紀日法 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 指干支紀日中帶有 庚 字的日子 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食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在夏至後氣溫驟升,形成灼...

漢族有哪些民俗活動,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韓娛飯 1 清明節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 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 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2 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

烏克蘭禮儀風俗,烏克蘭的民俗禮儀

憑欄看劍 應該沒有特殊的吧 接人待物方面 記得微笑就可以了 這是通用的禮節其他的可以自己找找看http www.baidu.com s?wd ce da bf cb c0 bc c3 f1 cb d7 cl 3 希望你如果是出國經商的話 就賺的盆滿缽滿 如果是學習 就祝願你學業有成 烏克蘭禮儀常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