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這句詩出自哪?整首詩是

時間 2021-05-04 16:08:37

1樓:匿名使用者

唐 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前兩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取自唐代詩人元稹為亡妻韋叢寫的《離思》中的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第一句取自《孟子盡心》:「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此句大意是說:

到過滄海的人,再見到其他的水就會覺得很渺小,很不足道。第二句取自宋玉的《高唐賦》:「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

『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

』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悽兮如雨。

風止雨霽,雲無所處。」此句大意是說:「見過巫山的雲的人,再看到其他地方的雲時,就會覺得也不過如此,遠不如巫山上的雲那麼美麗。

」這兩句話更深一層的意思也就是我元稹對你韋叢的愛非常的深。

當然,鬚眉還是更喜歡元稹《遣悲懷》,尤其那句「謝公最小偏憐女」。

另外,元稹煽情的功夫是出奇的高,其實他就是當時的乙個偽君子,本來開始喜歡一位青樓女子,並與之發生關係,但元稹後來出於政治目的,娶了當時的京兆尹韋夏卿的次女韋叢,拋棄了原來的青樓女子。

3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4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滄海難為水」語出《孟子 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出自**?含義是什麼?

5樓:對麵包的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大意為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原文:離思五首

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鮮豔的花叢之中我也懶得回頭去看那些狂蜂浪蝶,一半是因為修了儒道一半是因為你。

6樓:憶染年似涼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此句出自於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游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 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若解決了你的疑問請採納一下,謝謝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詩詞歌賦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寫實之外,大多只是泛指,純屬寫意。例如,李白《宿巫山下》詩,稱「(先)宿巫山,(後)下瞿塘」,古代方位以「西為上、東為下」,說明此處「巫山」當在瞿塘峽之西!故可確定是指今奉節白帝城一帶的巫山。

又如,元稹《離思》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其中的「滄海」、「巫山」顯然都是文學意義上的喻指,詩人借湖北雲夢「巫山雲雨」典故表達「情到深處人孤獨的滄桑」,並非是要具體指**的巫山。

宋玉《高唐賦》:昔楚懷王遊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

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

「楚靈王既遊雲夢之澤,息於荊臺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

顧謂左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從此,後人常以「巫山雲雨」詩詞歌賦。

這個典故所指「巫山」是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魏晉之後,因地名混同,張冠李戴成了長江三峽傳說。《方輿勝覽》:

「陽台山,在(湖北)漢川縣南三十五裡,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台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台山。

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遊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

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

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所以說,詩詞歌賦中的「巫山」,並不是指「巫山縣的山」,更不是指今「巫山縣」!但還是有一些文盲喜歡望文生義、張冠李戴,他們甚至把中國的「巫文化」庸俗解讀成了今巫山縣的「縣文化」。

實際上,「巫山文化」源於山西晉南「巫文化」中的「巫(鹹)山」,因「楚人好巫」,隨楚國勢力擴張,才逐漸傳播至中國南方各地。中國歷史上至少8處有過「巫山」的記載,即「晉南、濟北、蘇南、浙東、淮北、三峽、湖北、湖南」。一般認為這是早期部落遷徙地名搬家,隨「巫文化」的傳播而來。

例如,漢代樂府曲名《巫山高》,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而非今三峽地區。

三峽地區流傳的巫山傳說,其實是魏晉以後,以三峽夔州(今四川奉節白帝城)為中心的「夔巫文化」,與上古巫文化並沒有直接關係。這一點,從巫文化最盛行的漢代,《漢書·地理志》中「河東郡安邑」條:「巫咸山在南。

」指巫鹹山在今山西夏縣,而非長江三峽地區,可見當時長江三峽地區都還沒有巫山傳說。

參見:「巫山及巫文化的變遷」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曾經:曾經歷過。曾,副詞。經,經歷。

滄海:古人通稱渤海為滄海。

除卻:除了。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

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裡。

9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曲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10樓:愛喝咖啡的小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表現對去世妻子的思念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該詩的原文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元稹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7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組詩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哪一首詩作者是誰

12樓:

離 思 五 首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游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附:元稹《遣悲懷三首》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穴上目下,音咬)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籤平生未展眉。

韋氏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七年後,即元和四年(809)七月去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第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並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第二首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第三首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全詩以乙個「悲」字貫穿始終。前兩首悲對方,從生前寫到身後;末一首悲自己,從現在寫到將來。全篇用「暱暱兒女語」的親暱調子吟唱,字字出於肺腑。

此詩敘事敘得實,寫情寫得真,寫出了詩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為古今悼亡詩中的絕唱。

詩人小傳: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舉貞元九年明經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

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

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稱「元白」。

曾經滄海難為水寓意是什麼,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隱喻什麼呢?

釋義就是我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 孟子 盡心上 意譯為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足為顧了。後人引用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 愛不另與。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其運用 索物以託情 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怎麼解釋,曾經滄海難為水是什麼意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見過滄海的博大,其餘的水已經不能再算水了 見過巫山的雲雨,其它的雲已經不能算是雲了。此句出自於元稹 離思五首 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 字蕙叢 之作。其運用 索物以托情 的比 興手法,以精...

曾經滄海難為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下一句是 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 離思五首 的第四首,這首詩是悼念亡妻韋叢之作,也有說是懷念少時戀人崔鶯鶯的。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曾經滄海難為水,這一句化用 孟子 中的典故。孟子 盡心章句上 孟子曰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