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節日的文化意義

時間 2021-05-02 18:10:06

1樓:面朝大海路途

(火把節)

主要是白族和彝族都盛行的節日,是一種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節慶活動。火把節歷史悠久,早見記載:白族火把節是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火把節是農曆六月二十四。

節慶期間,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儀式和遊樂方式。白族和彝族,家家門前要豎起乙個火把,村口要豎乙個高15公尺左右的大火把,插花掛果,晚上,男女老幼匯集廣場,點燃火把,圍著火堆唱歌,還用燭光粉撲撒火把,氣氛歡快、活潑,姑娘們要把五彩手鐲線放在火堆上烘烤,藉以消除邪氣;剛結婚的小伙們,當火把燃燒「開斗」撣下時,便一擁而上,搶其「開斗」上的模擬刀、戈,以求早得貴子;火把節之夜,各家還備一小火把,,人手一柱,人們舉著火把,同行田間,有的還騎馬舉火把賓士,遠遠望去形成一條彎曲的火龍,場面極為壯觀。這一夜,往往通宵不寐。

(白族本主節)

「本主」意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村民不論公升官發財、疾苦病痛、生兒育女都要去本主廟祈求保佑。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貞婦、孝子忠臣等都建有本主廟。

廟宇巨集偉,本主像雕塑精湛,造型美觀。每逢本主誕辰,都要殺豬宰羊,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稱之為「本主節」。本主節十分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禮儀,伴之悅耳動聽的洞經**和各民間歌舞表演,形成了白族地區特有的本主文化。

(三月街民族節)

「三月街」又叫「觀音市」。傳說唐永徽年間,觀音菩薩前來大理,用白語講經說法,聽眾越集越多,形成集市。由於大理是南方絲綢之路一博南古道的重要通商口岸,因此三月街商品經濟日漸發達,逐漸演變為具有濃厚民族特點的集會。

每年農曆3月15日至21日,是大理三月街的會期,2023年起又定為大理州民族節,故稱「三月街民族節」。屆時,在大理古城西蒼山中和峰麓舉行盛大集會,滇西各少數民族,乃至全國各地商賈雲集,中外遊客紛沓而至,在這裡進行牲畜、藥材、茶葉、銅器等名特產品物質交易會和文藝體育盛會,規模空前,人潮如流。騎手逐角竟技,歌聲如海,真是好戲連台。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來。各族人民齊歡唱,賽馬唱歌做買賣」,這是對「三月街」熱鬧、歡快場面的真實寫照。

(蝴蝶會)

蝴蝶會地點在蝴蝶泉,時間為農曆四月十五日。相傳是為白族人民紀念為反抗封建婚姻而投泉殉情的霞郎、雯姑而舉行的傳統盛會。

(普公尺族朝山節)

普公尺族人的朝山節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間進行。人們身著盛裝,騎馬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歡度佳節。除祭祀山神外,還有賽馬、摔跤、射箭等娛樂活動。

野餐後另選道路下山,不返原路,以示辭舊迎新,來年好運。

(傈僳族闊時節)

闊時節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又名「迎新節」,在每年的農曆11月20日舉行,節日期間,各家都喜歡用鬆枝裝飾堂前屋後,全村老少都喜歡圍在一起吹葫蘆笙,跳迎新舞,唱迎新歌,並舉行隆重的送魂儀式,把過去一年不好的魂趕走。節日熱鬧非凡,打跳對歌,射箭比賽等豐富多彩,風情濃郁。

(納西族棒棒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納西族傳統節日「棒棒節」,最有特點的是節日期間進行竹木農具的交流,附近農村的群眾和小商販在農貿市場上擺攤售貨。這是乙個竹、木、鐵農具交流盛會,品種繁多,熱鬧異常。鄰近各縣的農民,乃至大理、保山、**一帶的農民和商人,都攜帶本地特產到集會上**,然後購買所需物品,而麗江一帶的農民也為備春耕購買農具和所需用品。

(納西族騾馬會)

騾馬會是麗江納西族傳統民俗節日,於每年農曆七月中旬舉行,會期為一周,以交易騾、馬、牛、羊等牲畜為主,還交流各地土產。大理、劍川、鶴慶、中甸、永勝等一帶的農民都前來買騾馬和麗江銅器,上市騾馬上萬頭。會期還舉行各種交娛活動,賽馬,演戲等是最受歡迎的節日內容。

(佛教節日)

傣曆6月份的浴佛節,就是傣曆新年,外地人稱「潑水節」。

毫瓦薩」(傣曆9月15日)和「臥瓦薩」(傣曆12月15日),即「關門節」和「開門節」。整整3個月為淨居齋戒期。

賧,即布施。是信眾對寺僧的捐獻活動。節日繁多,一年內至少賧7次以上。

「毫幹」,即禁忌日,時間在傣曆2月份。

「播帕」,即公升和尚。

「痕帕窪」,即祭佛山。

「松桑卡」,時間傣曆5月15日,為比丘集結日。

「播董」,即豎旗桿。

「機光羅」,即燒白柴堆,祝賀帕召**。

(他留粑粑節)

居住在永勝六德鄉境內的他留人不過火把節,而過「粑粑節」。

農曆6月24日這天早晨,婦女早起開始春糯火粑粑。每戶必備一盤,每盤十二個粑粑,底層乙個最大,上層乙個最小,壘成塔形。早飯後,每戶端著自己做的粑粑尾隨葫蘆笙和鼓樂隊邊走邊舞,通過山門,走上敬獻壇祭祀神靈和祖先。

祭畢,大家跳起歡樂的葫蘆笙舞,燃起柴火燒烤粑粑進行中餐。此間青年男女藉此機對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納西族三朵節)

納西族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在北嶽廟舉行。這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而舉行的盛大節慶活動,除在北嶽廟舉行節慶活動、納西族都要在自家舉行隆重的祭祀「三朵」儀式。節日期間,納西族群眾還舉行多頂文娛活動,還喜歡在此期間到野外進行野餐,開展各種交流活動。

2樓:夭言無忌語

雲南祿豐和平小鎮舉辦一年一次的水果節,各種節目不斷上演,奇葩表演一連三天群眾熱烈回應。

雲南有哪些風俗

3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的風俗:

1、對歌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

2、哭婚

哭婚是壯、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風俗,一般在前幾天或婚禮當天進行,由新娘的母親及家屬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現新娘對少女時代生活逝離的悲傷、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對家人離別的眷戀,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控訴。

3、搶親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夥伴佯作搶親或約夥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即使願意,也必須佯作反抗。

4、丟包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丟包時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動。

5、阿夏婚

雲南寧蒗摩梭人舊時婚俗,「阿夏」系摩梭語,為「朋友」之意,男女雙方不稱夫妻而稱「阿夏」,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交換信物之後即可偶居。

其中走訪婚最為奇特,走訪婚是夜裡男到女家望門訪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勞動,無家庭經濟聯絡,所生子女屬女方,男女雙方都可與其他人有同樣的關係,這種婚姻是一種母系社會制的殘餘。

6、剽牛慶豐收

獨龍族慶豐收的祭祀節日。每年秋季選擇一天作為慶豐收日,剽牛儀式在村寨廣場舉行,由家族族長主持,將牛拴在廣場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婦女把一串珠璉掛到牛角上,經過短暫的儀式後,由一位姑娘將麻織物披到牛背上,最後由一位父母雙全的男青年將鋒利的竹矛剽入牛,眾人歡躍而上,開膛割肉。隨後人們歡呼跳躍,跳起歡樂的鍋莊舞,共慶佳節。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通過「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

8、樹葉信

在景頗、傈僳族中流行過的「實物信」,利用樹葉表達感情,傳遞資訊,每種樹葉都代表不同的含義。

如男子用兩片嫩葉加上等物,表達對女子的喜愛;女方有意則回贈草煙、蘆子等,如表示拒絕則把兩片樹葉翻成背靠背送還給男方。住地相距較遠的親人如收到一條二指寬的剝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4樓:匿名使用者

1、對歌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

5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

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菸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公尺,特香糯,把大公尺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地做的白公尺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

揹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闆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

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幹,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閒,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著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雲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雲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民族的節日習俗有哪些,各民族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都有什麼風俗 維吾爾族 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 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朵帕 節日 肉孜節 古爾邦節 那吾魯孜節 壯族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榔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 中元節...

壯族有什麼節日,壯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楊永龍心理疏導 1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 三月三 歌節最為隆重。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 說苑 善說篇 中,就有關於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 越人歌 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 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 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2 牛魂節 又稱 牛王節 開秧節 多...

沐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藏曆7月6日至12日是 自治區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沐浴節。沐浴節,又叫洗澡節。因節期七天,故又稱 沐浴周 藏曆7月,雨季剛剛結束,陽光晴和,氣候宜人,淺河灘上的水溫可達攝氏二十餘度,正是洗澡沐浴的好時候。於是,每當棄山星 金星 出現在南方山頭之上時,藏族同胞就開始了沐浴節的活動,直到七天之後棄山星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