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農村土地必須每家每戶簽字同意嗎?有什麼依據?

時間 2025-04-13 01:10:26

1樓:汪盈盈好餓啊

農村徵地,必須要家家戶戶簽字同意嗎?

徵地是否家家戶戶簽字的問題:依據土地屬全民所有的原則,其農村土地將發包給承包戶;如果徵收了某人的土地,已涉及到再行承包土地的情況,故此徵收該集體組織的土地,必經該組織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同意方可辦理。<>

農村土地被徵用,是有一定法律程式的。農村的土地,是農民的飯碗,也是農民的命根子。徵用土地,國家是嚴格控制的。

但是,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建設,避免不了要進行徵地。為了避免亂徵亂建情況發生,國家對於徵收農民土地,有一套嚴格的管理程式。用地單位首先要向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提岀用地計劃,並且要有專案建設的計劃書和相關部門對專案的批覆檔案。

逐級報批後,才可著手啟動徵地程式。<>

徵地前要召開徵地有關事項的聽證會,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在這個基礎上,要與被徵用的農戶洽談,達成共識後,要一戶一戶的簽定徵收合同。合同簽定完,農民把徵地款拿到手裡,這才算真正徵用完了。

任何用地單位,沒有完整的徵用審批手續,都不能隨意徵地。不經過正當的徵用,都不能隨意開工建設。強行徵用是不合法的。

所以農村的土地被徵收的時候,每個農民朋友一定要到場,要了解徵收土地的具體情況,看清楚徵收土地的相關檔案,不僅僅是爭取到補償款而已,更應該爭取到自己的最大生活保障權益。因為這些土地一旦被徵收就不屬於自己的了,以後都沒有土地可以耕種了。農民一旦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呢?

2樓:侃侃談事

不是的,徵收農村土地只需要被徵收人的簽字同意就可以了。依據的是《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多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3樓:吳鑫學姐

是的。只有經過當事人同意才可以徵收土地,而且這樣的徵收方式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也不會造成任何財產的損失,更不會造成侵權行為的出現。依據就是在沒有經過農戶的同意下,這樣的行為就屬於侵犯農戶利益的行為,而且侵犯了當事人的權利。

4樓:簡簡單單百事通

不需要每家每戶簽字同意的,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話就不要徵收就可以了,這樣也不需要給對方進行補償。這些土地是屬於國家的。

5樓:小長學姐

如果沒有經過當事人的簽字,那麼是不能進行土地的徵收的,而且也是違反法律的。依據就是如果在沒有經過他人同意的情況下徵收他人的土地,那麼就屬於違法行為,而且屬於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這樣的行為是要遭受到法律的懲罰的,而且農民可以直接起訴對方,獲得相應的賠償。

農村土地徵用需要農民每家每戶簽字嗎

6樓:姜超

徵收農村土地不須經每家每戶簽字同意,但是存在徵詢村民意見的程式,根據群眾意見修改相關方案並公告,以此落實徵地補償與安置資金、實施補償安置方案。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市、縣級人民**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佈,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範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範圍內向被徵收人公佈。

農村徵地只有戶主簽字

7樓:郭子僮

法律分析:戶主能夠代表全家簽字。現在我國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職責制,戶主代表全戶與發包方村委會籤土地承包合同,在土地流轉或徵收經過中,戶主有權力代表全家籤屬土地流轉合同或徵收賠償合同。

如果還未實施徵收,你能夠向徵收方提議異議,徵收方應充足聽取你的藉口後再做出決定。如果已經實施徵收,你認為權益受到侵害,只能向戶主主張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五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

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訊、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三)由**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群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

四)由**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建設活動,還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第(五)項規定的成片開發並應當符合***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

徵收農村土地需要經過每家每戶的簽字同意嗎

8樓:潘芙芳

法律分析:徵收農村土地需要依照法定程式進行,但一般來說不需要經每家每戶簽字同意,但是存在徵詢村民意見的程式。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徵收,在徵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徵地的用途、位置、徵收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徵收農村土地需要經過每家每戶的簽字同意嗎?

9樓:劉韻

法律分析:徵收農村土地需要依照法定稿拍程式進行,但一般來說不需要經每家每戶簽字同意,但是存在徵詢村民意見的程式。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徵收,在徵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徵地的用途、位置、徵收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臘宴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輪敬銀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徵收農民土地需要農民簽字嗎

10樓:劉國光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在農民沒有簽字的情況下,如果對土地進行強制徵收的,徵收行為是不合法的,被徵收人可以申請複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檔案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政策,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 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 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 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 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 自治區 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

農村土地徵收問題,農村土地被徵收後,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哪些規定

第一步 農用地轉用 徵用土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因此,用地單位在初步選定某農用地為建設用地後,應首先向國土資源局 建設部門 規劃部門諮詢是否符合該農用地的各項規劃。第二步 確認該農用地可以用於建設,再根據建設部門的要求,進行和編制建設專案可行性論證,向建設...

國家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標準

你好,沒有具體的補償標準,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確定,但原則上來說是不能 低於被徵收人原有的生活水平,所以,實踐中,如果覺得補償不合理,可以採取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標準 法律分析 土地補償費一般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2 土地徵收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