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是否從夏至開始,夏至是不是署伏開始

時間 2022-08-09 09:30:08

1樓:匿名使用者

從哪天算是三伏的開始呢?資料是這麼寫的:

三伏是初(頭)伏、中(二)伏和末(三)伏的總稱。三伏的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時代的秦德公二年,即西元前676年。

三伏期間統稱「伏天」或「伏日」。按照我國傳統的推算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兩個庚日之間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為十天,但是,由於有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是末伏的規定,所以中伏到末伏就有10天和20天這兩種情況。

自入伏到出伏相當於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我國夏季最熱時期。

那麼,什麼叫「庚日」呢?

我國古代,每年每月每日每時都有對應的干支,年月日時的干支互不干擾。干支即天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0天乾和12地支互相搭配,60一迴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60干支: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59壬戌、60癸亥。

然後又是01甲子、02乙丑、03丙寅……

今天,2023年0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37庚子日」。

明天,2023年07月16日,農曆六月十一,「22乙酉年、20癸未月、38辛丑日」。

60年後(按陽曆算,下同)(2023年)還是22乙酉年,60個月後(2023年的7月)還是20癸未月,60天後(2023年9月13日)還是37庚子日。

前面說的「庚日」就是庚字開頭的日子(07庚午日、17庚辰日、27庚寅日、37庚子日、47庚戌日、57庚申日)。由於天乾有10個,所以每10天輪到乙個「庚日」。

今年06月21日北京時間14:46:08夏至。之後

第乙個庚日是06月25日(農曆五月十九,22乙丑年、19壬午月、17庚辰日)

第二個庚日是07月05日(農曆五月廿九,22乙丑年、19壬午月、27庚寅日)

第三個庚日是0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37庚子日)——初伏第1天

第四個庚日是07月25日(農曆六月二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47庚戌日)——中伏第1天

第五個庚日是08月04日(農曆六月三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57庚申日)——中伏第11天,因為此時未到立秋,所以不是末伏第1天

08月07日北京時間18:03:21立秋。之後

第乙個庚日是08月14日(農曆七月初十,22乙酉年、21甲申月、07庚午日)——末伏第一天

p.s. 年月日時的干支並不是隨農曆(陰曆)日期的更替而變化的。

而是年以立春為界,月以節氣為界,日時以當日當時為準。比如2023年2月5日(農曆十二月廿七)出生的人,雖然還沒到大眾說的雞年春節(2月9日),但年一定是乙酉而不是甲申,因為已過立春,所以是屬雞(酉)的,而不是屬猴(申)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伏天是從夏至日開始至立秋日中間算的。注意:頭伏並不是從夏至日開始。

夏至是不是署伏開始

3樓:

2023年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初伏嗎?每一伏多少天?怎樣計算的?

4樓:我的行雲筆記

夏至不是初伏。每一伏10天。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乾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後的第乙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5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今年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出現在7月15日,這天開始入伏。7月25日為中伏的第一天,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個庚日,因此,中伏是20天。俗話說「三伏不盡秋到來」、「秋後有一伏」,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4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6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人們對夏天最熱的乙個時間段的稱呼,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為期二十一天。「三伏」的時間採用陰曆,以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來表示它的具體日期。「三伏」以夏至日為界線——如今夏至日通常在每年陽曆6月22日前後(不同的年份裡夏至日期最多相差一兩天),夏至後的第乙個庚日(庚日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等6個,其中任何1個都叫「庚日」)是「初伏」,第二個庚日是「中伏」,第三個庚日是「末伏」。

如果「初伏」是庚子日,那「中伏」就是庚寅日,「末伏」就是庚辰日了——計算方法先看「初伏」是庚什麼日,然後再按6個地支子、寅、辰、午、申、戍的順序往後推,即可得出後面兩伏是庚什麼日。

在我國的干支紀年、月、日、時的方法中,因為天乾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個,地支卻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等12個,位於奇數字置的5個天乾與同樣位於奇數字置的6個地支結合,成為30個數字;位於偶數字置的5個天乾與同樣位於偶數字置的6個地支結合,也成為30個數字;兩者之和就是60——干支紀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每滿60迴圈一次,稱為「六十化甲」(如第1年和第61年都是甲子)。

要使日子的干支完全相同,需要度過時間60日;但是如果只是天乾相同而地支不同,相隔只有10天。所以,夏至後第

一、二和三個庚日之間,間隔都是10天,「三伏」頭尾共有二十一日。

夏至多少天以後開始數伏,怎麼計算?

7樓:塵震風

立秋後有一伏,中伏20天,也就是說立秋前有30天開始入伏,大概在夏至後十天以後開始入伏…

8樓: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

9樓:端木誠夙鳥

盛夏時節,人們常說「熱在三伏」,那麼,什麼是三伏?三伏日期是怎樣確定的呢?

三伏是初伏(頭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總稱。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

中伏天數的多少視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為10天。

確定三伏的日期要從干支紀日法說起。所謂干支紀日法就是用天干地支相配來記載日的順序的方法。天乾又稱10天乾,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又稱12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將天乾與地支順序搭配可得到60個干支「對子」(見下表)。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60個干支依次迴圈記載日的的順序,並把其中帶甲字的稱為甲日、帶乙字的稱乙日……帶庚字的稱庚日。

按曆法規定: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末伏從立秋後第乙個庚日始至第二個庚日結束(稱出伏)。這樣,三伏就是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至立秋後第二個庚日這段時間,按節氣一般都出現在小暑至立秋後,即7月中間到8月中旬的乙個月裡。

此時,地面儲存的熱量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氣溫最高、天氣最熱。末伏以後,天氣逐漸轉涼,便進入秋季。

不難理解,每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出伏主要取決於當年夏至日和立秋日的日序。如夏至日正好為庚日,則該年入伏即交初伏的時間最早,在夏至日後第20天;如夏至日後為辛日,則該年入伏時間最遲,在夏至日後第30天;其餘年份則在夏至日後20-30天之間入伏。入伏時間已定,中伏、末伏則依次類推即可。

例如,查2023年夏至日(6月21日)日序為「戊辰日」,夏至後第乙個庚日為「庚午日」,第二個庚日為「庚辰日」,第三個庚日為「庚寅日」,出現於夏至日(戊辰日)後第22天即7月13日入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7日立秋,當日日序為乙卯日,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庚申日」,出現於立秋後第5天即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可見,2023年的中伏為20天。通常,只要查出夏至日的日序,其它庚日日期均可從干支表上查得。

甲子乙丑

丙寅丁卯

戊辰己巳

庚午辛未

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

丙子丁丑

戊寅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

丙戌丁亥

戊子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

丙申丁酉

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

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

丙午丁未

戊申己酉

庚戌辛亥

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

丙辰丁巳

戊午己未

庚申辛酉

壬戌癸亥

原載《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年第三期

作者秦克鑄

夏天有三伏天,初伏是從哪天開始的?有什麼規律?

10樓:匿名使用者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三伏天的第一伏具體是從哪一天開始。是不是每年都是從這天開始進入伏天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12樓:匿名使用者

7月14日頭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至8月22日結束。由於中伏結束於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個伏天共40天。

13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的初伏第一天是7月14日,不是每年都是從這天開始進入伏天。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按規定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初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作為中伏開始的日子,從立秋日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作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作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這裡所說的「庚日」是指依據天干地支紀日法中帶庚字頭的那一天。因此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當夏至到立秋日有4個庚日時為10天,有5個庚日時則為20天。

夏至是什麼意思?是夏天的開始?還是夏天的結束呢

霓脦那些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 20日 22日 太陽到達黃經90 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 夏至 夏天的開始。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 北緯23 26 北半球的白晝...

為什麼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之時。過了夏至,四川盆地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 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

生肖屬相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算還是從立春開始算

由立春那天開始算,並不是從正月初一 生肖屬相從立春算起還是從正月初一算起?新的生肖年應該從立春開始算起,屬相的依據就是干支紀年法,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以子丑寅卯對應鼠牛虎兔,如子年就是鼠年,申年就是猴年,巳年就是蛇年,辰年就是龍年等等。這點清楚了答案就明確了。那屬相就是依據干支年是以哪天為分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