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水亦載舟,亦能負舟源,是道家還是儒家

時間 2025-06-02 10:35:26

1樓:匿名使用者

水可以將舟托起,也可以將舟弄翻。

水則載舟,亦能覆舟」

原文見《荀子。哀公》篇。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兄汪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鎮搜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

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

孔子曰:「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

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 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

有一次,李世民與魏徵討論治國之道。李世民問:隋朝滅亡的原因是甚麼?

魏徵說:失去民心。李世民又問:

人民和皇帝應當是甚麼關係?魏徵說:皇帝就像乙隻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風前進;但是,水能載舟,同時也能將船弄翻。

太上皇(李淵)舉義旗推翻隋朝統治就說明了這羨旅仔一點。所以,作為君王要時刻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樓:匿名使用者

水則載舟,亦能覆舟」這擾森句話是荀子說的。原文見《荀子。哀公》緩純畝篇。 荀子是屬於儒家學派的。。呵呵,希褲輪望可以幫到你。。(

「民為水,君為舟,水亦能載舟,又能覆舟」是哪家人說,是儒家還是法家、道家

3樓:二馬一鳥

儒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 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也就是說最早表達這個意思的孔子,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則是荀子總結提煉出的。

4樓:夢世流燕

儒家講究實行「仁政」,世儒家說的。這樣就好記了。

5樓:變型的秘密

確定一定已經肯定是儒家的!

明顯的親民思想啊~

「水能載舟,亦能負舟」經典嗎?

6樓:手機使用者

不好意思,閣下打錯字了。如果是故意的話也沒有什麼意思。原句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以說成「水能載舟,亦能煮粥」。

7樓:桂乃鏡

應該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8樓:糖殊純

經典,揭示了事物間的辯證關係。

9樓:網友

李世民大大說的 流行了1000年了 能不經典麼。

唐太宗告誡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思想源自( ) a.儒家 b.道

10樓:手機使用者

a試題抄分析:本題考察對儒家思想內涵的理bai解,唐太宗這句話 是他du深刻認識到zhi了百姓力量的強大,把老百姓比喻dao成水,把君主比喻成船,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意思是不能過分壓迫人民,而儒家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不能過度壓迫人民,所以該題選a。

點評:本題難度稍大,既考察同學們對唐太宗這句話的理解,同時也要對儒家思想的仁政理解充分才能解答這道題,希望同學們對同時期的法家,墨家,道家思想都要重視起來。

唐太宗告誡臣下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思想源自於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 君舟民水 儒家。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思想源自

12樓:網友

如果是樓主的這句話,應該是李世民說的。

不過我記得他說的是。

因為我記得原話是「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朝為避李世民諱,所以將「民」改為「人」,這在很多唐朝的文章中都有體現。

儒家。荀子(約西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

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代表作《荀子》

13樓:表傲

儒家,出自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

14樓:人正不知非

b,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了事物之間可以轉換,事物有雙面性,是道家的思想。

15樓:網友

應該源於孟子提倡的「民為貴,君輕之」的思想。

16樓:網友

「水則載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篇。

a.儒家,因為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17樓:果果小印

最早是出自於 荀子的···李世民只能說是引用的~~~

18樓:永顏堂

儒家,水則載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19樓:網友

應該是荀子的思想,應該算儒家吧。

20樓:匿名使用者

a,儒家。這是荀子的仁政,儒家思想。

21樓:網友

b.道家 這明明是兩面性 禍福相依嗎。

22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記得唐太宗李世民教育他兒子的時候說過這話,具體出自**就不記得了…

23樓:詩中場

那是唐太宗說的話。

唐太宗曾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他在位期間注重民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調製

24樓:咖啡

b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執政思想。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減輕百姓的負擔,實行的是儒家仁政的治國理念,故選b。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這句名句有什麼來歷或者故

嬌倪 水能夠載船,也能夠翻船。資治通鑑 唐紀十三 閏月,辛亥,上 唐太宗 謂侍臣曰 朕自立太子,遇物則悔之,見其飯,則曰 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見其乘馬,則曰 汝知其勞逸,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見其乘舟,則曰 水所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民猶如水也,君猶舟也。見其息於木下,則曰 木以繩則正,後...

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是什麼,唐太宗的治國思想

張得帥 一 任用人才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 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 楊師道 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 其他如李勣 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 王圭,降將尉遲恭...

魏徵與唐太宗的故事,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

魏徵是唐朝著名的諫諍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氣衝衝地回到後宮對皇后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 鄉巴佬 長孫皇后忙問殺誰 太宗說,魏徵常常在朝堂上當眾刁難他,使他下不了臺。皇后聽了,連忙向太宗道喜說,魏徵之所以敢當面直言,是因為陛下乃賢明之君啊。明君有賢臣,歡喜還來不及,怎能妄開殺戒呢。太宗恍然大悟...